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日益显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已具备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条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交出了哪些成绩单?
打破“九龙治水”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体制试点的国家公园。因其覆盖范围广,地处三江之源,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如此广袤的生态保护区域,实施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尚属首次。近三年来,我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抓住“根节部位”、找准难点、打通梗阻、突破利益藩篱,创新建立体制试点平台载体。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构建了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基本解决了“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建立了行政管理体系,实施了4县大部制改革,整合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职责,在3个园区设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设立生态保护管理站,在乡镇政府增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全面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机制。
整合了园区所涉4县的自然资源执法机构,解决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共同建立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成立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提高依法管园建园水平。同新疆、西藏、甘肃、云南等省区建立合作机制,消除边界执法难点盲点。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各类保护地功能重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开展三江源草地、湿地、野生动物等资源本底调查,建立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资源资产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已整体划归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执法监督处,将执法和案件查处权扩大到国土、环保、林业、农牧等自然资源刑事司法领域。
实现“一户一岗”
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全面实现了“一户一岗”,共聘用1.72万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大胆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充分调动了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借助当地的牧民群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对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海拔4000多米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文校每天带领生态管护队队员骑着摩托车巡护草原。“自加入生态管护队后,政府按月发工资,保护草原也更有信心了。”说起生态管护员一职,文校颇为自豪。文校说,相比以前,现在巡护的次数增多,并在原先的草原巡护上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文校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一名牧民,通过申请成为生态管护队的一员。自从成为生态管护队的成员后,他积极响应国家退牧还草政策,不断减少自家的牛羊,为生活的草原贡献一份力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的基础上,按照精准脱贫的原则,先从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按月发放报酬,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为增强牧民的生态管护与致富能力,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牧民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的收益。
增草增水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设立,换来的是绿草如茵、碧水蓝天的喜人景象。
尖措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居住的一名牧民。这些年来,尖措目睹了家乡草原的变化,感觉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了。
以前,扎陵湖沿岸有3条路同时笔直地向黄河源头矗立的牛头碑延伸。现在,其中的一条已被湖水淹没,另一条修建不久的公路在夏季涨水时也有被淹没的可能。尖措说,近几年扎陵湖面积不断扩大,湖边的公路经常被淹。
在扎陵湖畔,尖措指着远处草原上的野生动物说:“如今,即便是冬春季节,也少有风沙天气,扎陵湖每年都在变大,以前少见的藏野驴又回到扎陵湖畔。”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深入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设立,这里的湖泊、湿地面积增大,监测区域内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以及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黄河源头的水流量增大,与近两年的降雨天气确有关系。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韩常鹏看来,根本在于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在于黄河源头的牧民生态保护观念的变化。
韩常鹏说,如今,黄河源头的牧民个个都是生态保护者,他们主动减少牲畜,主动保护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相比以前,沙化土地上长出绿草,黑土滩披上了绿衣。
植被长势良好、水源涵养量提升,成群的水鸟、藏野驴、藏原羚逐渐多了,三江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已具备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条件。”1月8日,在国家林草局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永禄表示,未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将逐步实现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制度建设向巩固完善转变,从探索试点向全面推进转变。按照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设立目标,逐步推进建设。
(西海都市报记者 赵俊杰 报道)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