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刚 摄
本版其他图片均由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美丽的一方净土 高原精灵流连忘返的天堂
本报记者 樊娅楠
你可能不知道,在距离西宁市区北部65公里处,有一方美丽的净土;
你可能不知道,那里拥有世间少有的保留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保留着丰富多样的高寒森林生态系统;
你可能不知道,那里有612种野生植物,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生长着宝贵的药用植物,如虫草、红景天、雪莲花、龙胆等,不胜枚举;那里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高原精灵的乐土”,岩羊、雪豹成为牧民的邻居;那些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还不知道,那里就是我市唯一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蓝色天空与绿色草原相接,天地交界线上,连绵起伏的群山更是被茂密葱茏的绿色植被所覆盖;那里又是“西宁水塔”,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西宁人!
从北川河源头,到享有“百里山水画廊”的宝库峡以及黑泉水库、察汗河,到奔涌而来的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再到汇入北川河,北川河畔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色向前延伸而去,无数人亲眼目睹北川河水源源不断滋润着湟水大地,北川河源头再现“生态乐园”的美景,野生动物从踪迹难觅到频繁现身,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明显恢复和增长……
七八月份是那里最美的季节,满山遍野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群峰叠翠、青山环抱,“原汁原味原生态”是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真实的写照。
那里是鸟类的天堂
关键词:鸟类品种达125种
走进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汩汩河水泛着清波前行,两岸绿意盎然、郁郁葱葱,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白的,有的站在枝头引颈高歌,展现曼妙身姿与动人歌喉,有的挥舞着翅膀在天空翱翔,有的在河流沼泽间栖息、觅食……
近年来,北川河的水禽一年比一年多,品种从最初的赤麻鸭发展到由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燕鸥、白腰草鹬等水鸟组成的集团军,更为惊喜的是良好的水生态让原本已经迁徙的水禽斑嘴鸭在北川河内安家落户繁衍下一代。
据悉,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北川河源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特殊的气候和地理区位,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这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为1995.9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
【听,他与鸟儿的故事】大鵟其实也顽皮
你听说过大鵟吗?它是鹰科鵟属的鸟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是一种大型猛禽,样子跟老鹰差不多。主要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喜停息在高树上或高凸物上。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工作人员小严去保护区收集鸟类的照片,刚爬到一座山的山腰处,一只大鵟便飞过来落下,离他们的距离不远不近,悠闲自在地看着。当他们拿起相机准备拍照时,它便拍打翅膀飞到下一个不远不近(相机刚好拍不清楚)的位置,回过头继续等他们。
“你拍我飞,你追我等……就这样,它一步一步骗我们走了好远。等到我们意识过来,已经爬到山顶了,它为了不让我们拍到,就直接飞走了。”工作人员小严笑着说,想想真是好玩,那感觉就像在跟你做游戏一样。
“高原精灵”的美丽故乡
关键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很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白唇鹿、马麝,我们保护区都有!”说起保护区里的“宝贝”,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小刘如数家珍。
根据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监测视频显示,今年1月7日,保护区首次捕捉到雪豹踪迹。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它的发现证明保护区生态健康、物种丰富、食物链完整。
去年8月份,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精心组织,精密部署,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3月底在回收红外相机查看视频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除拍摄到马鹿、岩羊、淡腹雪鸡、赤狐外,从1月7日影像中惊喜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雪豹1只,在我市周边尚属首次,填补了保护区无雪豹影像资料的空白。
截至目前,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中兽类4目、14科、37种,鸟类16目、30科、125种,两栖类2目、2科、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白唇鹿、马麝、胡兀鹫、白肩雕、金雕6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马鹿、荒漠猫、猞猁、猎隼、蓝马鸡等22种。全省重点保护动物有沙狐、狼、环颈雉等9种。保护区内分布的白唇鹿同时是青海白唇鹿分布的最东限,也是白唇鹿分布的最低海拔区,对其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动物地理学研究意义。
【听,他与动物的故事】
与岩羊做邻居
大通种牛场牧民陈财顺打小就住在这里。
“那时,村民们没饭吃,就会去打猎,看到家里养的羊牛被狼咬死,也会想办法把狼打死,因此,动物一见人就跑,动物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陈财顺回忆说,但这两年不同了,在大家的努力下,现在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多,这些动物也不怕人类了,开始和村民做邻居。
在看到记者拿起相机,想要找寻野生动物的踪迹时,陈财顺说,“你这会看不到呢,要等到16点左右,天气不是很热的时候,有一群岩羊会下山。”陈财顺说。
据介绍,岩羊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主要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
五彩缤纷的植物海洋
关键词:丰富生物多样性适合植物生长
七月,鲜花烂漫,杜鹃花、忍冬、锦鸡儿、沙棘、龙胆、桃儿七、蕨麻、矮金莲花等次第绽放,整个保护区美不胜收……
“你听说过没腿的雪兔子吗?”工作人员小刘笑着向记者问道。
“没!”记者摇摇头说。
“嘿嘿!是不是想成动物了,其实它们是植物,我们保护区的雪山上就有。看,这是我前不久照的水母雪兔子。”说完,工作人员小刘将手机里的照片拿给记者看,满脸自豪。
乍一看,水母雪兔子浑身毛茸茸、矮胖矮胖的,就像卧在地上的“小兔子”,再一看,紫色椭圆的形状,又真的像是“水母”。如果不是看照片,光听人介绍,真的很难将它划为植物类。
“水母雪兔子是一种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生活在流石滩,它外表那层厚厚的棉毛,不仅能够阻挡雨水侵入,同时还能够抵御高原寒冷的气候,起到保暖的作用。”工作人员小严介绍说。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麓。这里是中国大陆季风气候区的尾闾,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同时是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海拔在2680-4622米之间,相对高差1942米,植被的垂直分布特性明显,以寒温性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寒灌木林为主要植被类型。现已知维管束植物77科、282属、61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野生植物有角盘兰、珊瑚兰、对叶兰、绶草等,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有冰沼草、唐古特山莨菪和冬虫夏草、桃儿七等,药用植物有297种,著名的有祁连獐牙菜、黑柴胡、绿花党参等。
【听,大通与它的故事】
以大通命名的翠雀花
“我们这儿还有一种花,是以大通命名的。”工作人员小严对记者说。
大通翠雀,1876年在大通被发现并命名。
不起眼的小紫花,可有着大用途。以前,当地百姓经常用它治腹泻、肝病等病症,全草、花散寒止痛,温脾胃。
该花喜冷爽湿润气候,主要生长于海拔2600-4900米的山地、草甸、河滩,由于是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成分,需要加强保护。
我们搬迁守护和谐家园
关键词:3个村实施生态搬迁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回去看看,听说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变多了,黑泉水库的水更清澈了,这其中也有我们村民的努力呢!今后,我要讲给我的孩子听。”大通县宝库乡寺堂村村民拉福山骄傲地说道。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加速保护区生态恢复,大通县按照国家生态搬迁政策,着力实施保护区黑泉水库周边寺堂、俄博图、孔家梁三个村503户2209人的易地搬迁工程。
“以前我们村世世代代居住在寺堂村,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这里风景优美,生态地位很重要,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好水源地,全村人积极响应政府的决策安排,于2017年7月整体搬迁到县城。”寺堂村村委会主任吉明秀说。
“一开始让我们拆迁搬离,确实有些想不通。”以前在风景如画的老家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年旅游旺季时,月收入能过万的拉福山告诉记者,生态环境部门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给村民们做工作,讲清楚这里作为自然保护区、水源取水口、市民“大水缸”的重要性,渐渐地人们都理解了,并在搬迁同意书上签了字。
“保护生态人人有责,我们在这里居住或多或少都会造成污染,这是要被戳脊梁骨的,所以尽管舍不得,但也要搬离家园,保护水源。”拉福山说。
记者看到,大通北川河水源地保护区内,大部分河段两岸都由防护网进行了隔离。整个保护区启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封闭管理和取水口的全方位监控……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行程,当最后一缕残阳滑过枝头,夕阳下的余晖映衬在这片山林。落日黄昏,此刻的山林又有一番蕴意。目睹这番迷人的景色,记者竟有些不舍,喜欢这里纯净绝美的自然风光,愿眼前美景随着时间长河最终会变身美的生态画卷……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