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皮影听花儿,在历史时空中追溯非遗背后的传奇故事;登顶老爷山、娘娘山,体会自然景观“雄、奇、险、幽”的独特神韵;;漫步天麒花儿步行街,感受璀璨的夜景中与夺目的灯光秀共舞的魅力……
绚丽多彩的窎沟片区、生机盎然的农业产业园、惬意怡人的东峡沟旅游产业带,这些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区,让大通县成为周边地区市民休闲旅行的热门之选……
多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大通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红色故土、绿色家园、古色风情、金色田野,成就了山水大通,美丽无限。
近年来,大通县不断探索绿色生态、文化融合的旅游发展新途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优秀优质产品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强化脱贫攻坚引领,狠抓目标任务落实,补短板、强弱项、求融合、打品牌,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打造令人向往的
“山水大通”
打造青海省唯一一家青少年马术培训基地,举办娘娘山千人徒步赛、元旦环城赛等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体育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投资300万元,完成大通县图书馆数字化图书室、大通县文化馆录音室及城关镇、长宁镇中心文化活动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04.68万元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全覆盖。
争取资金110万元,建立图书馆分馆11个、村级服务点20个、流动服务点33个,争取资金74万,建成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室,争取68.76万元建成文化馆分馆5个、村级服务点1个。
投资80万元建成集“展览、传习、演绎、体验、培训”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非遗传播中心,实施会宁寺、城关文庙等维修保护工程。
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乡村旅游接待点254家,评定星级乡村旅游点24家,培育旅行社(含门市部)21家,建成旅游星级宾馆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家。
率先在全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和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工作,分片分区融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形成覆盖全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
近年来,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坚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大通特色和符合发展实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从快速发展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转变,着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山水大通”。
旅游让大通乡村
繁花似锦
当汽车驰骋在桥阴公路时,满目的葱茏和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路旁一座座白色院落不时从眼前闪过。
在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的“别墅人家”内,老板鲍三柱正在和朋友商讨菜谱的事情。经过多年的经营打拼,鲍三柱农家乐的接待能力由原先的4桌提升到如今的数十桌,收入可观。
在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乡村旅游产业队伍中,大通县的特色化乡村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近年来,大通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民情、农牧业生产,以周边州县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旅游内容,拓展旅游领域,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生存、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结合县域旅游资源特色,积极推进产业带提质升级,不断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渠道和抓手持续推进。
据悉,截至2020年底,大通县共有乡村旅游接待点254家,乡村旅游接待点从业人员1725人。接待游客人数285.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8亿元。
旅游商品展现
特色文化
砂罐:大通良教乡桥尔沟沙罐是民间陶器制作工艺,也是大通县非遗传承技艺之一。良教乡桥尔沟红土资源丰富,为烧制沙罐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基础。烧制的沙罐种类繁多,无沙眼、无裂缝、不夹生、不变形。现已开发出系列茶具等产品,制作精良,具有浓郁的河湟文化风情,代表着大通精湛的“工匠精神”。
皮影:2001年大通皮影以其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被列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通皮影工艺复杂,以小牛皮为原料进行雕刻,渲染线条流畅,造型夸张,富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刺绣:大通刺绣艺术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用色大胆、构图夸张、针法多变,主要有辫筒、鞋垫、绣花鞋、枕巾、香包等产品,全部为纯手工制作,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剪纸:剪纸是我国流行的民间艺术。大通剪纸底蕴深厚,分布广泛,剪纸的形象逼真、生动、线条流畅细腻,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推荐精品旅游线路
A线:雄山险峻的国家4A级景区老爷山-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国家3A级景区边麻沟花海-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
B线:城关古镇参观游览-逊让万亩油菜花-尕漏杜鹃烟雨景区-十里塘坊景区;
C线:多隆-田家沟-康乐-衙门庄广惠寺-将军沟;
D线:明长城、柴总兵陈列馆、娘娘山等的地质学习及爱国主义旅游;老爷山生态研学线路;城关烈士陵园、马占福纪念馆,斜沟军民鱼水广场红色旅游线路。
高质量谱写文旅融合
新篇章
将砂罐、刺绣等非遗文化引入市场,尝试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在东峡、朔北等地区优先发展旅游特色村、文旅康养小镇;以全域旅游规划为蓝本,大力建设停车场、标识牌、自驾车营地,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文化旅游公共产品均等化,依托东部新城文、旅、体项目,可可西里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朔北乡村旅游饮食街开发,形成老爷山景区完善的产业链条,建设老爷山大景区。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通县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文旅节庆活动打造成为融合发展的“催化剂”、文化传承的“保鲜剂”和凝聚民心的“黏合剂”,把大通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擦得熠熠闪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
“十四五”期间,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青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总体布局,着力抓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进旅游供给优化提质、加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合作与品牌营销、加强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全面促进文旅消费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