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作者:大美青海云 时间:2021-05-19 10:18:22 浏览量: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湟水河一级支流——北川河的源头,有一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土地;有一片森林繁茂、多姿多彩的林海;有一个鸟语花香、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

在那里,矫健的动物欢快地奔跑在草原;在那里,翠绿的植物尽情地开花结果;在那里,潺潺的河水守护着西宁的水塔;它,就是大通北川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境内,是西宁市唯一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79万公顷,占大通县总面积的34.91% ,这里地形地貌独特,生物区系复杂,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物种繁多,生物区系复杂,集物种与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科普宣传、科学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作为西宁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地,承担着西宁市7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也被称为“西宁水塔”。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5.44%,湿地面积达1995.94公顷,该森林生态不仅在调节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大通、西宁乃至青海东部地区农牧业气候条件,特别是防止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保持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加强贯彻落实“一法两决定”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青海省人大会常委会《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危害野生动物和生态安全,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重大隐患。

期间,工作人员进林区、牧区、市场、农家乐、野生动物养殖户等广泛张贴《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两决定”的重要意义,号召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提高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加强监督,举报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共向辖区群众及牧民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张贴海报100张,有效提高了辖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抵制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自觉性。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落实任责 用心守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

护林员白金良:“我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应该守护的。”

做了6年的护林员,白金良几乎走遍了眼前这片山水一色的生态区。他和100多名护林员一样,每天穿梭在保护责任区,巡逻、记录、值班……春夏,他们看着成群的岩羊、马鹿出没在草原的深处;秋冬,他们守护着雪豹、白唇鹿从这座山迁徙到那座山;虽然是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工作,但是有了他们的守护,保护区才更加安宁。

疫情期间,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加强与市场监督、自然资源、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系,认真落实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赋予的职责,依法开展野生动植物的管理、重要栖息地保护、调查监测等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对野生动物保护及疫源疫病防控监测的系列文件要求,及时成立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严抓防控具体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确保了疫源疫病防控监测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整合优化,科学调整生态保护区域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永国:“保护区是一处净地,我们肩上的责任很大、任务很重。为坚守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红线,我们一直在行动。”

为更加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摸清底数,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进行项目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实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工作。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着力开展保护区建设工作,有力形成了以保护为主的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了宝库、东峡、青林、牛场等4个管护中心,沙岱、三趟沟等8个管护点,实行“管理局一管护中心一管护点”三级管理。今年与宝库、青林等5个乡和大通种牛场、县种畜繁殖场、黑泉水库管理处等单位签订共管协议,形成了共管合力。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调整和整合优化工作,对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主要将民生工程和集中的村庄、耕地等调出保护区范围,按照强度不降低、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的原则对保护区周边国有天然林地进行了补划。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强化执法,多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推动建立各部门间执法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执法交流与合作,加大巡护、巡查力度,结合冬春季野生动物巡护执法等工作,深挖违法案件线索,彻底斩断乱捕滥猎、非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的各种利益链条,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势态,特别是对县域内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湖泊、河流、水库等区域组织开展了“清网、清套、清夹”巡护执法工作,依法查处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同时,进一步掌握越冬地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做到执法责任到岗、巡护值守到位、工作落实到人,杜绝监管软弱、执法不到位、监测巡护走过场的现象,为全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力通合作 着力提升科研监测能力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部副主任刘维军:“我们设置的每一处红外相机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在捕捉野生动物生动画面的同时,也记录了保护区的变化。”

2019年8月,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腹地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2020年3月底,在查看视频影像资料时除拍摄到大量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马鹿、岩羊、淡腹雪鸡外,首次抓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1只,这是西宁地区首次在野外捕捉到雪豹影像;6月初,巡护人员收回布设的红外相机11台,红外相机再次记录下了雪豹、马鹿、淡腹雪鸡、岩羊等多种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印证了大通县的生态健康、物种丰富、野生动物食物链完整,为今后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科研提供了奠定了基础。

保护区是科研的一线阵地,是很多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建立完善的科研监测服务体系,将助力保护区科研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宣传 让保护理念走进你身边

大通种牛场牧民陈财顺:“这些年来,人们对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很高,从前的滥捕滥猎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牧民已经成为保护区的义务守护者,我们也愿意尽自己的能力保护这片家园。”

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保护区每年在巡山管护、打击盗猎野生动物和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的基础上,在社区进行以案释法教育,并开展以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下一步,保护区还将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开展群众性活动高的方式,提高群众保护意识,让更多人懂得如何保护、怎么保护,营造保护区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公众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校区、社区和自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精心安排、深入实施宣传教育,现已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推进了生态文化教育的扎实开展。结合“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央媒+省市县”的四级联动模式,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理念的宣传报道,提升了广大群众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热情和保护区知名度。

大通北川河源:国字号让自然保护区更靓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