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田
8月1日在去往曲麻莱的路上
因路途遥远,我于早上6点起床,匆匆准备后,乘坐陕西煤炭老板的车,追随满载着348吨煤炭先行的9辆大型翻斗卡车,从西宁出发,参与格桑花助学组织的公益活动——对曲麻莱牧区六所贫困乡小学的暖冬援助项目,为即将进入早冬的学生送过冬的煤碳。
此次玉树曲麻莱煤炭暖冬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公益组织格桑花的示范项目,总标底39.2万,竞标吨数为326吨,此外,煤炭老板为支持慈善事业多输送了22吨。我作为一名格桑花的义工,参与了该项活动。
曲麻莱全年气温较低,取暖季节达九个月之久,中央财政所支持的煤炭,解决了曲麻莱大部分寄宿学校的实际困难,确实是“雪中送炭”的项目。曲麻莱县所属的多秀、麻秀、东风、秋智、叶格、曲麻河等乡小,成了该次公益活动的受益对象。
此次青海之行,也算是我利用年假,第二次前往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那“进得去、出不来”的曲麻莱县高原贫困牧区了。由西宁到曲麻莱县城,将是长达858公里的长途跋涉,从早上七点至次日凌晨1点,合计耗时18个小时,可谓路途艰辛遥远。尤其是在翻过了阿尼玛卿山后,追随着圆月,再向南翻越巴颜喀拉山垭口、过清水河及离开214国道后向西的200多公里的夜路,可谓是“长夜漫漫路险峻”的真实体验。
对于大多数参加旅行社到青海的游客而言,除了西宁周边、青海湖及其东南的倒淌河、日月亭,再往南,就无缘涉足了。而真正可以体验青海全貌的,却远非上述景点,且不谈可可西里那片神秘的圣洁、也不谈柴达木盆地那荒芜的窒息,仅就摘取几段由共和至曲麻莱途中的路景,就足以让我们停留与再往。
塔拉滩——古黄河的悠远沉淀
汽车在驶过共和恰卜恰镇后,便向广袤的一塔拉驶去。塔拉滩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内黄河西北部,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总面积为2958平方公里,共分一、二、三塔拉。“塔拉”是蒙古语干滩之意。据查,塔拉是由古黄河的河床形成的三级稳定的沉积台阶。这里曾经是睡没草绿的优质草原,近几十年,由于干旱的气候及过度的放牧(据说 ,在塔拉滩,一只羊的出栏,需要消耗掉23亩草场长成的饲料)。导致草场退化,流水消失,流沙骤起。于是“塔拉滩、塔拉滩、飞鸟一去不再返”便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好在牧民开始意识并参与了退牧还草、固沙换绿的远大工程。
千湖之县-玛多
玛多隶属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属于高寒草原的恶劣气候,年平均气温-4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多雨,平均海拔4200多米。尽管如此,却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就位于此县境内,也不仅仅是因为镶嵌于黄河上游的一对明珠——鄂陵湖、扎陵湖的宁静与波澜。而且,在这天高地远、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有着若翡翠、如宝石、似银月的四千多个湖泊,被誉之为千湖之县。
如果你喜欢在未知的陌生地探险、如果你敢于挑战高原的荒芜、如果你想一睹野生动物的出没、如果你期待在蓝色的湖泊内欣赏白云的袅娜,那么,玛多——将无疑是你理想的目标。
巴颜喀拉山——"高原之舟"牦牛的故乡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的黄河源头与通天河之间。该山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地势高耸,雄岭连绵。虽地势高寒,但雨量充沛。
位于山脉中部、海拔高度4824M的巴颜喀拉山垭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以及唐蕃通使也是经巴颜喀拉山垭口前往当时的吐蕃的。古道沿途至今尚有唐蕃交往的遗迹,流传着从多美妙的传说。
这里虽人烟稀少,却有极少藏族牧民在此放牧。当小车穿梭在丛山峻林之间,便会发现,在一块块如绿绒毯的草场上,成群的牦牛、绵羊闲适于向阳的缓坡上、与远处零星的白色或黑色的牧包、共同构成了别具特色的青海南部的草原牧场景象。巴颜喀拉山的草原,盛产被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故被誉为“牦牛的故乡”,这里还产有举世闻名的藏系绵羊。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