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拉萨后沿着青藏线海拔越来越高。到羊八井时,海拔已是4200米了。
我不知大家对高反的认识是不是像我一样存在着一个误区。我认为,一开始适应高反后,就不会再有了。
其实当你从海拔三千多米升高到海拔四千多米,还是要有适应过程的,只是会比一开始容易得多。
所以,我们还是有些胸闷、气短,不敢剧烈活动。因此晚上不敢冒险住到海拔4800米的安多。还是少赶些路住在海拔4600米的那曲吧,一是不那么累,再者低上那么200米也是种心理安慰。
在我们看过的川进青出路书中,提到的青藏线都是平坦悠闲地。
我们没走之前也认为青藏线车少人稀,一马平川。
真正走了青藏线才知道,大货车非常之多,日夜川流不息。
也难怪,随着这几年西藏的快速发展,青藏线已是内地和西藏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海拔太高了,高山都显不出雄伟了,大片大片的青稞和油菜花摇曳醉人。
除了车多,青藏线的路面远远望去貌似一马平川,实则起伏不定,车速过快的话,很容易失控。
这一路最大的收获就是又看见了壮美的大雪山。
在海拔平均近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雪山,和在川藏线上看到的非常之不同,在这里感觉离雪山很近很近。
我就在想,如果我们是先走的青藏线,那,海螺沟在我们眼里根本不值一看。
遗憾的是,今天阴天,时不时下一阵小雨,天上的云层一直很厚很厚。
要不然蓝天下的雪山那得多美啊。
短暂的晴朗,
青藏高原独有的辽阔天空,
在哪里还能看得到这样的纯净?
天又阴了,
等不到天际蔚蓝,无言着苍茫的高原。
潮湿的黑压压的云,
越来越重,
冷飕飕的空气,
是我,在受着冷风吹啊,
因为要拍这么有历史感的,仿佛千年古城样的红棕色山包。
峰回路转,又见雪山。
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由远及近逐渐的靠近,靠近。
海拔7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终年积雪覆盖的主峰,在高原上看就是几个白色的山头。
有木有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
远远望去,雪上顶上笼罩着一片圣洁的光辉。难怪藏民会把雪山奉为神山一生膜拜。
大自然不止让人敬畏,它还洗涤人的眼和心......
青藏高原最美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
天空、雪山和湖泊。
一路上,很多无名的小湖泊,
一眼望不到边际,山水相连......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阴天该多美啊!
沿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无名湖,
确定,不是仙境么?
真想躺在草地上听着最爱的歌,
任时间悄悄溜走......
纳木错意为“天湖、神湖”,海拔4718米,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纳木错的南岸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我们既然错过了羊湖,有什么理由再错过纳木错?
尽管天下起了雨,尽管一路连续的上坡超车让车子也高反起来,水箱的水接近开锅(这里海拔太高,地球人都知道,水的沸点还不到80度),我们一度以为车子会抛锚把我们扔在在这儿的山路上了。
但我们还是来到了纳木错。
纳木错,你会像传说中一样么?
这一路,总被某些著名景区忽悠(比如海螺沟),现在这个名单上又多了一个,纳木错。
每人壹佰贰拾元的门票,加上几十元停车费,只被准许在湖边看看。
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围栏围起的一大片干巴巴的湖水,荒凉的没有一丝绿意的灰褐色湖岸,当地人牵着盛装打扮的白牦牛在岸边拉人拍照。
花二十元可以骑白牦牛在岸边的浅水里照相,我没兴趣。
还有成片的摊贩,卖各种药材、虫草、绿松石、红珊瑚神马的,我也没兴趣。
倒是水里的成群的不怕人的海鸥,随着水波起落,或飞或泳,让我看了很长时间。
4700米的海拔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不敢快走,一运动过快就会气喘、胸闷。
我看到旅游团里的一个小姑娘,走几步就要吸口氧气。我的天啊,这得吸多少氧气才能坚持到返程啊。
三个小时的开车跋涉,十几分钟的湖边伫立。
每个问起纳木错的人,我都会给他(她)说。真的,不必要,专程的,慕名来看纳木错,看看照片,听听传说就好。
事实证明,
无论是人是事还是景,当从非著名变为很著名之后,曾经的惊才绝艳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条条框框羁绊。
永远都回不去了。
纳木错,传说中的神湖,你本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远看近看,正看侧看......
相看两不厌,唯有大雪山。
晚上住在了那曲,早早睡下,明天要早起赶路。
前辈们说,那曲到安多堵车很厉害,早上越早走越好。
第一次在海拔上四千的高度住宿,还是一下子就到了海拔4650米的高度。
没想到我们已经适应的很好了,感觉越来越舒适了。
人原来是这么有能力有潜力的生物,没有什么是人不能慢慢适应的。
养足精神,明天可是要赶到格尔木啊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