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做好准备出发了
有生之年能在老伴陪伴下,和几位幼时发小同学、长大同为三线学兵的伙伴,及他们亲人一起,踏上心中向往的神秘的雪域高原,了却心中那圣洁的梦想,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2019年4月20日中午1点20分,我们一行11人坐上了西安开往西宁的动车。风驰电掣的列车一站站飞驰而过,兴奋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
为了减轻高原反应,我们此次出行计划4月份动身,坐火车去西藏,体验青藏高原神奇天路,饱览其他方式无法观赏到的沿途高原美景。
“中旅”联系后,旅行社让我们检查身体,出具二甲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血压心电图必须过关,还须签订与旅行社无关的免责协议。去西藏面临高原反应,我们年龄都超过了65岁,必须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做。出发的的日期是4月20号,在近10天的等待中,要求我们先吃“红景天”等抗高反药物,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我血压有点偏高,一直是每天吃一片降压药,临行前每天下午又加服一片氯沙坦。经旅行社这么一折腾,血压老是降不下来,老伴有些担心。
动车于下午17点34分准时到达西宁,出站后我们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照片。我们是转乘,半小时后马上进站,乘坐20点30分西宁至拉萨z9811次列车。进藏列车共14节车箱,4节硬座,其余全部为卧铺车箱。全国发往拉萨的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兰州6趟列车,其余全部从西宁发车,淡季每天6趟,旺季每天发十多趟车,我们乘坐是每天发出的第六趟列车。
战友、亲人们在西宁站前合影
我们乘坐的z9811次列车
02 关于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1958年开始修建,1961年下马,当时只通车180公里,到哈尔盖。
1974年襄渝铁路通车后,铁道兵7师和修建襄渝线时我们学兵连所在的铁道兵10师,全部开往青海,修建青藏铁路。
1984年青藏铁路二期、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全长814公里。10年中,这两个师的铁道兵共牺牲了400多人。由于高寒缺氧、冻土层等难题,进藏铁路被阻在了高耸的昆仑山下。1984年铁道兵整体转制,改为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铁10师改成了中铁建20局。
列车20点30分准时发车。我们11人分乘4号和14号车箱,每节车厢都满员。一切安排妥当,天色己暗了下来,窗外的景色看不清楚了。奔波了一天我有点累,头也晕,估计血压升高了,赶紧躺下来休息缓解。我铺对面是一位60岁来自包头的旅客,也是去西藏旅游的,上铺4位全部是进藏务工的。从和他们闲谈中得知,拉萨的城建基本上全靠内地打工人员支撑,工资虽高,但身体要能适应高原气候,特别是不能感冒。
22点卧铺车厢关灯休息,我躺着睡不着,看手机没有信号,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估计列车大概正在青海湖边行驶。约22点30分左右,列车进了隧道,“轰隆隆” 地 行驶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知道刚经过的是新修建的关角山隧道,全长32.6公里,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长隧。位于青海省天峻县与乌兰县交界,是青藏铁路穿越的第一座山峰“关角山”。
原来列车沿老关角山线路行驶需要2个小时,上下要盘旋7个”s“状迴形路段,爬升600米,穿越当时3700米世界海拔第一的关角山隧道。
老关角山隧道是当年铁道兵47、48团修建的,长4010米。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糟糕的冻土地质,让参加施工的指战员们受尽苦难,为修这条4公里多长的隧道,曾经失去了54名铁道兵战士年经的生命。
现在这段铁路废弃了。不远处山下新建的32.6公里双线单洞隧道,列车仅用20分钟就穿越了关角山,还是当年铁兵11师与13师、现在的中铁建十六局修建的。
03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的感觉
西宁至格尔木已建成双线电气化 铁路,时速120千米/小时。我们是尾部车厢,摇晃的很厉害,睡不实在,迷糊中格尔木车站到了,时间是凌晨3点12分。
格尔木海拔2800米,是青海第二大城市,是由青藏公路、铁路、兵站 “驼来”的城市。列车在此必须停靠,更换进口的大马力内燃机车,两个车头挂拖,开始真正的“天路”旅程。
过了格尔木约半小时,不知是何缘故,我肚子鼓胀得难受,感觉肠道里胀滿了气体,不停地排气,干脆上厕所一鼓作气排完了胀气,舒服多了。这车速慢了下来,(估计是爬升昆仑山),车厢也不太搖晃了,感觉安静了许多,不知不觉间我睡着了。黎明时分,我又被肚子胀醒了,而且吃早餐时,发现所带的真空包装食品袋全部胀得要爆开似的。(原来是因为高原海拔高、气压低,袋子里的原来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所以会膨胀) 。
04 欣赏高原风光
天渐渐亮了,窗外的景色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列车己驶过昆仑山玉珠峰站,海拔已爬升至4700米,进入了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放眼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大地被寒霜覆盖着,河流水洼依然结着冰。这地方属半永久性冻土地带,为世界第三大无人区。昆仑山、唐古拉山守护着她,上百座冰川、二千多个高原湖泊,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源自这里,有无数条象树枝、又象人身体里的血管一样的溪流在这块大地上纵横流淌。
经过这段无人区最大的特点是:铁路、公路都很少有曲折的弯道,几乎都是一直通到天际,“天路”这个称号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通往天边的“天路”
这是我老伴进入最后一节车厢尾部,用手机拍摄的“天路”照片。
随着东方越来越亮,太阳从彩霞中露出了尊容,这是我第一次在雪域高原上看到的太阳,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
霞光里,我看到窗外一百多米的前方出现了几只动物,是藏野驴!我兴奋起来,目光紧盯着前方,列车前行中,车窗外出现了三五成群的藏野驴。随着目光不断掠过原野,大群的藏野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霞光洒在了车窗上,远处又出现了一群藏羚羊在徘徊观望,它们生性胆小,惧怕人类,是悄悄生活在这雪域高原无人区的精灵。列车行进中窗外又出现了牦牛的身影,可以确定是野牦牛,因为这里是无人区。而且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国家自然保护区。
晨光中的可可西里荒原
我们尽情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一生难得一见的美景,原始的自然风光,大自然留给我们中国最后的宝贵遗产之一。
太阳照在车窗上,金黄色的阳光映照在车厢里。列车此时正行驶在一座不见首尾的长桥上,这是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公里,有1300多座桥墩,是跨越冻土地带、以桥代路,又是解决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之创举、壮举。每年春夏季,成千上万只藏羚羊可以从桥下安全通过。该桥已经成为青藏铁路线上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上图:无人区动物防护栏
为了防止野生动物横穿铁路造式成伤亡,无人区沿线架设了多层防护栏网,设有专用洞涵通道供野生动物穿越。
列车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急驶,自翻越昆仑山隧道,已爬升至海拔4700米,氧气越来越稀薄。昨晚列车己开启弥散式供氧,但高海拔易产生高原反应,不少旅客已出现明显症状:喘不过气、呼吸困难,列车员给他们配发了吸氧管罩。早餐过后不久,我有点头晕,感觉气有点不够用,借同伴的血压计测量了一下,血压150/110,心跳105/分,都有点偏高了。我含服了丹参滴丸,压下铺位出氧盒的弹性管口,侧卧铺位、深度吸氧。一个多小时后,那位包头来的同行者给我测了心率,已降到了95/分,我感觉也舒服了一些。
05 风火山隧道和唐古拉山镇
列车驶过可可西里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驶向东南边缘、昆仑山南部余脉的一座山峰——风火山。海拔上升到了5200米,这里是青藏铁路必经之地,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被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生命的禁区、高原永久冻土隧道。
为修建此隧道,我国的科技人员,在原铁道兵10师50团官兵的配合下,自上世纪1958年到1984年三上风火山,进行隧道钻探施工科研实验。本世纪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始修建,中铁建二十局中标风火山32公里标段。他们中有四上风火山隧道的原铁道兵老战士。
自天亮近中午,我们坐在车上不时看见,铁道路基两边插着一根根排列整齐的金属管。这是青藏铁路专用的、被称为“热棒”的重大科技成果,是铁路安全的守护神。有了它,路基下面循环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不翻浆、不膨胀、不下沉位移。
自天亮就看到青藏公路一直与铁路伴行,在靠近沱沱河沿车站时,青藏公路上的大货拖挂车越来越多。视野里出现了一片低矮房屋,周围停了大量汽车。
这里是格尔木唐古拉山镇,有近千人口,管辖的地域比台湾省还要大。这里有兵站、公路道班、气象站及镇政府机关。铁路局在此站驻有信号、工务人员。长驻这里的工作人员抛家舍业,忍受着高寒缺氧的痛楚,为青藏运输线保驾护航,令人对他们肃然起敬。青藏公路过往的汽车司机,都要在这里停车检查保养车辆,缓解疲劳和高原反应。自驾游的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这里有“长江源”纪念碑,“万里长江第一桥”等景点。
雪域唐古拉山
沱沱河是长江源(通天河)的西源,发源于唐古拉山的雪山群峰,主峰格拉丹东终年白雪皑皑,周围分布着多条冰川,是长江西源沱沱河的源头,自西向东流淌了二百来公里到达沱沱河沿,向下与布曲汇合后再汇入通天河。
驶过沱沱河沿,列车到达通天河沿站,这里是长江之源一级通天河南源布曲与几个支流的汇合处。
列车一路向南沿着布曲河东岸浅山丘陵边缘穿行,向唐古拉山进发。布曲河西边是宽阔的河谷盆地,冰冻的水流如银带,呈网状覆盖在河谷中。
06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
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站
列车广播下一站就要到唐古拉山了,我期待着列车在这最高的车站停车,可以让我们能站在山口的群峰之上,观赏长江之源唐古拉山最高峰: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峰。
等待中广播上宣布列车在唐古拉山站不停车。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无人值守的小站,只有孤独的一间站房,站牌显示“唐古拉山站”。这里海拔5072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车站。透过车窗放眼望去,列车西边,一片空旷白色的大地,湛蓝的天空下、视野尽头,有一片在高原上并不显得高大的雪山群峰,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白雪皑皑,寒光闪闪。我想那就是格拉丹东雪峰吧。
风雪中疾驶的列车
列车驶过唐古拉山站不久,天阴了下来。不一会儿,窗外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渐渐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列车驶入了一个银色的世界。风雪中,我看到前方有一位铁路工人,面向列车立正、举手敬礼,直到列车驶过。我后来注意到,青藏线无人区的铁路巡守工人,凡是列车经过时,都是面向列车立正、举手敬礼。后来查阅是否有这个规定?结论是没有人要求必须这么做。在这千里的铁路线上,除铁路工人外,还有一千多人的武警守护部队,但好多路段都是一人值守。敬礼是他们自愿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守护铁路的使命感、成就感,也是排遣孤寂、释放孤独感的解压方式。更是与列车司机的互动,与乘车人的一种情感交流,是青藏铁路线上最让人动容的一道风景。
雪继续下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百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忽然,风雪中出现了牦牛群,而且不断地成群掠过我们的视线,我意识到:这不是野牦牛,是有牧民放养的。一打听,原来这里已是藏北草原,属于羌塘大草原的安多县。
安多大草原
列车到达安多县车站,没有停靠。安多车站海拔4702米,是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售票车站,每天有一趟客车在此停靠。安多县城是世界最高的县城,海拔4760米。安多县人口只有3.2万,面积却与江苏省相当,地处唐古拉山两侧,平均海拔5000米,县城周围是一望无垠的广阔草原。
07 莽莽雪原上道道冰河汇成了错那湖
过了安多车站,列车继续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冰雪大地上。这时天晴了,雪后天空格外晴朗,天边尽头的雪峰在地平线上时隐时现。阳光照耀着冰雪覆盖的草原,白色的大地出现了黄白相间的色彩,雪开始融化了。
列车继续南行,雪地中裸露的黄褐色不断增多,无数小溪般的白色飘带交织在一起,变成多条白色的小河蜿蜒而下,她们汇集到一起变成了一条白色宽阔的象大河一样冰带,而且越来越宽,最后变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白色湖泊。
冰雪覆盖的错那湖上游
列车继续南下,白色的湖泊逐渐消失,变身为蓝宝石般的蓝色大湖。“错那湖”这颗藏北高原的明珠,唐古拉山南坡溪流全部汇入错那湖,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海拔4650米,是怒江的源头,也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美哉!错那湖
铁路紧贴湖边,最近点只有二十米左右 ,湖边设有错那湖车站,为无人值守车站,设有观景台。湛蓝色的大湖与湛蓝色的天空相映,远处好似融成了一体。如同黄色地毯般的湖边草地上,成群的牦牛和羊群象撒在湖边的珍珠,镶嵌在草地上。湖中的倒影、对岸远方的雪峰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一幅油画。远眺湖天一色,如梦幻中的天堂。
铁路边的错那湖
列车沿着错那湖行驶了足有二十分钟,让我们享足了眼福。列车驰离了错那湖,沿着分流出的错那湖水“那曲河”广阔的河谷继续南行,进入了那曲市地界。
难舍的错那湖
08那曲草原的风光
那曲市座落在羌塘大草原上,是藏北的中心。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黑色的河水源于草原沼泽。从车厢里向外看去,现在已经4月下旬了,可是河谷中的草原上,还是满目枯黄,没有寸草泛青,河谷两边的丘陵山坡还是银装素裹,不见一丝春色。
那曲草原上的牦牛
河谷的低洼地带,呈现出沼泽伴溪流特有的风光,密集的黄色草团挤在一起,水在缝隙中流动,变成涓涓细流,如同血管般铺满河谷,静静流淌在草原上。
列车沿着河谷蜿蜒前行,一群群牦牛不时从窗外掠过,草原的浅坡高处出现了房屋,随着房屋的不断出现,有了三五户藏式房屋的小村落。河谷越来越宽,成群的牦牛和羊群伴随着村落,散布在草原上。
列车下午3点左右到达那曲市,河谷盆地在这里变成了坦荡的平原。那曲市是个地级市,管理整个藏北地区。那曲车站是个三等客货两用站,有客车停靠。那曲旅游资源丰富,每年5~9月绿草如茵,河谷盆地、浅山丘陵全都披上绿色的盛装,众多的河流湖泊,成群的野生动物使这里生机勃勃。每年8月那曲都隆重举办赛马节,这是藏北地区的盛大节日,本地各族民众和大量外地游客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09 那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
列车继续南行,出了那曲,进入当雄县境内。当雄属拉萨管辖,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西藏第二大湖那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念青唐古拉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是藏南与藏北的分界线。有四座连续排列、海拔都在7000米以上雪峰,主峰海拔7162米,雄踞那木错湖西岸,高出湖面2600米,直插云霄,仰首观看,令人心灵震撼!
青藏铁路线离那木错湖约60公里,当雄车站是售票车站,每天草原有一趟列车停靠,从当雄火车站下车去那木错路程最近。天气晴朗,列车上可观赏到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及周围雪山群。在蓝天碧空衬托下,白雪皑皑、巍峨挺拔,十分壮观。她们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是圣湖神山,藏传佛教徒每年夏季到此转山转湖,传经朝拜。
当雄草原与念青唐古拉山雪峰
当雄境内的藏布曲是拉萨河的主要源头之一,列车沿藏布曲河谷很快到了羊八井车站,没有停靠。羊八井这地方海拔4300米,是我国最大的地热汽田,地热资源丰富,有温泉、热泉、间歇喷泉、热水塘湖,多处已开发,建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电站。羊八井已成为西藏著名的旅游景点。
10 沿着藏布曲一路下坡到拉萨
过了羊八井列车驶出了当雄县,进入了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区境内。列车沿着堆龙曲(当雄称藏布曲),藏布曲流域西北高东南低,列车一路下坡向拉萨驶去。
藏布曲河谷
堆龙德庆区是拉萨市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拉萨河谷、堆龙曲下游的河谷宽阔平坦,耕地面积占全西藏30%。这里属河谷属半干旱气候,日照强烈,灌溉农业发达。冬春小麦、青稞、油菜、大路货蔬菜均可种植。这里建有万亩大棚农业园,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拉萨火车货运站等均建在堆龙德庆区。
列车驶上了拉萨河大桥,白色连续三跨拱形组合宛如洁白的哈达,飘舞在蓝天碧水之间。该桥全长928米,设计独具一格,体现了民族特色,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
驶过大桥就正式进入了拉萨市,列车沿着拉萨河谷南岸山边行驶。车速慢了下来,进入了山边一个较为宽阔的山坳,随着轨道的增多,站房出现,列车进站了。
经过了20小时27分,1956公里的征程,大小85座车站,穿越了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源、羌塘大草原。翻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风火山,经过了多个世界之最,目睹了格拉丹东雪峰、念青唐古拉主峰等诸多雪峰的雄姿,错那湖的秀美。战胜了高原反应等诸多身体不适,我们一行11人来到了青藏高原的日光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再见了!z9811次列车,难忘的青藏铁路天路之旅。
作者:原铁道兵5850部队学兵1连耿沪杭
整理:尤兴益
责编:方迎欣《白浪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