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
这首歌
你一定听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
上世纪30年代
作曲家王洛宾
命中注定般地
遇见了藏族姑娘萨耶卓玛
那遥远的地方
那梦里的姑娘
就在如诗如画般的青海省
今天
80多年过去了
作为青海省会
“高原之城”西宁
又给世人留下“绿色逆袭”的故事
1
这儿种活树难于养孩子
西宁
寓意“西陲永宁”
堪称青藏高原上一颗明珠
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
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
然而
过去数千年
土黄却始终是这里的主色调
当地人感慨:
这儿种活树难于养孩子
年年种树不见树
次次栽树老地方
上世纪50年代西宁群众在植树 新华社记者袁少柯摄(资料照片)
这儿平均海拔超2200米
开水烧到沸腾也顶多90℃
一年5个月“都是在冬季”
这儿年降雨量约400毫米
蒸发量却达1000毫米
想要种树连土都缺
上世纪50年代西宁群众在植树 新华社记者袁少柯摄(资料照片)
尽管树难活
西宁人执着
他们把生存能力极强的柳树
确定为市树
日复一日运土上山
提灌站补水“鱼鳞沟”蓄水
多活一棵树
多出一片绿
鲁青公园 黎晓刚 摄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如今怀拥西宁城的南北两山
森林覆盖率
由7.2%奇迹般地跃升到79%
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
完成城市大换装
开启绿色大逆袭
绿色
铺就这座高原之城的多彩生活
2
这儿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
说一个冷知识
你肯定想不到
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
都产自西宁
这里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广袤戈壁上
光伏、风力开发潜力很大
大小盐湖里
蕴藏着丰富的钠、镁、钾、锂
其中锂资源
就占我国已探明储量的一半多
这是亚洲硅业西宁基地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作业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西宁因地制宜
通过循环、节约、减碳的绿色发展
走出一条独特的转型升级路径
制作光伏板的多晶硅
新能源车里的锂电池
“高大上”的碳纤维
全国20%、33%、36%
都是“西宁产”
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场景 受访者供图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
西宁国土面积仅占高原0.39%
却承载着高原25%的人口
30%左右的经济总量
2021年前三季度
西宁全社会能源消耗中
约7成是用电
其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能源消耗超过80%都是清洁绿电
深知高原造绿之难
担当生态守护之重
西宁入选全国“无废城市”试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3%
全城餐厨垃圾综合处置超过95%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30多万个家庭
达标占比95%
“无废”理念
拓展到城市方方面面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青海省西宁市一角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3
这儿有新“网红打卡地”
随着自驾游兴起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
正成为国内新“网红打卡地”
这是在西宁市海湖新区的通海桥。宋忠勇摄
碧波荡漾青海湖
盐湖散布大柴旦
流沙环抱月牙泉
七彩丹霞地貌群
景色如画祁连山
……
在抖音上刷到的
让你心心念念的打卡地
就是这条甘青旅游大环线
一列观光小火车驶过青海省乌兰县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西宁
成为这条旅游线路出发
和结束的核心节点
数据显示
2020年
西宁累计接待自驾车500余万辆次
自驾游客1200万人次
多民族聚居的西宁
本身就是一座民族文化浓郁的“网红城”
盛名远播的塔尔寺
建造雄奇的东关清真大寺
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两名学生在西宁市几何空间全民阅读中心内阅读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走进西宁“网红”书店
——几何书店
整合藏族创业青年绘制的唐卡
创新添加熬茶口味的咖啡
打造具有回族特色的银饰品牌店面
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在店内充分融合
湟水森林公园 黎晓刚 摄
从过去“飞沙走石”的
西陲边镇
到如今“绿色逆袭”的
高原之城
西宁
连年都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也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这双项荣誉在西北省城中的唯一获得者
西宁市全景 郭勇良摄
西宁
未来发展
无限想象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