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西宁,沿着227国道北上,就进入了祁连山脉。第一程大约320公里,我们要穿越湟中、大通、门源和祁连等区县,最终到达扁都口。不过,此间的重点还是游峨堡,那里不仅有古城,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比起兰州那干坼得冒烟的黄土高坡,祁连山南麓还是蛮养眼的。山坡上,乔木与灌木丛梯次分布,不留缝隙;山脚下,溪流淙淙,榆柳嫩黄;村舍俨然,炊烟袅袅;田野里则是一片油绿。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油菜地,到了8月份的时候,就会变成花的长廊,成为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背景和舞台。此刻,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我们此行来得可能有点早。
手机上留下的第一个海拔数据是2372米,APP上“多巴”这个地名又激发了我的联想,强化了我对高原的记忆。多巴镇就在左前方,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坐落于此。许多年前就闻知,国家中长跑队、竞走队和游泳队经常在大赛前去多巴训练,下高原后,他们总会有惊人表现。王军霞就说过“多巴是我的腹地”,正是由此出发,她摘取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5000米跑的金牌。
壁立千仞,祁连山总是硬邦邦地横在前方。旅行车只能盘旋而上,穿行在山谷悬崖间。处处惊险,司机却驾轻就熟,如履平地。回望山下,只见迤逦蜿蜒的一道细线。耳膜胀起来了,嗡嗡的;头皮似乎变厚了,有些发麻——所有这些说明,已经出现了高原反应。好在导游早就提醒并指导,做做深呼吸,拉拉耳垂,吞吞津液,吃点甜品,一番操作后,我这个高血压患者很快适应了。
此后的车程,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进行的 只是一会儿奔上山巅,一会儿又弛下谷底,忽高忽低,忽忽悠悠,把血管与心脏折腾得不亦乐乎。再一看,溪流不见了,绿树不见了,青草也不见了,只有一簇簇不知名的灌木倔强地挺立,守候着枯寂的山原。景色更加单调,我们也只能看山,看云,看枯黄的矮草。突然,发现了雪,不仅远山之巅有雪,而且路旁山坡上也有一小片雪,压住刚要萌发的小草。于是,寒意扑面而来……
刚刚通过了海拔3792米的达坂山隧道,我们又迅速地下行至河畔谷地,落差之大,有七百多米,真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终于又见到村镇、小河、绿树与耕地,心中有种莫名的激动。导游告知,放松一下,一会儿又要爬高,直奔峨堡的草原。我心中也有了狐疑,更高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草原?呼伦贝尔那样的,抑或乌兰布统那样的?呼伦贝尔绿草如茵如绒,乌兰布统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一道迷人的野芍药谷……
远远地可以看到如云彩一样漂移的羊群牛群了:前者像朵朵白云,是绵羊的队伍;后者则似片片乌云,黑黢黢的牦牛格外耀眼。它们漫步在山坡上,姿态优雅雍容。牦牛是高原之舟,生命力之顽强令人赞叹,只可惜一直没有走近过它,几天后才在茶卡和青海湖畔近距离审视它。
移步换景,画风陡然大变。怎么,越往北行,草就越黄,雪却越多?不经意中,我们眺望到了冈什卡峰,那是一座洁白神圣的雪峰,却让人觉得哇哇的凉甚至是冷。说好的峨堡草原在哪里?怎么不见踪迹呢?多想是徒劳的,也不必过多注视窗外,还是抓紧时间恶补一下关于峨堡的知识吧。峨堡古城是丝绸之路南线重要的交通枢纽,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隋炀帝大军攻陷此城,进而长驱直入,推进到青海湖畔,最终导致吐谷浑这个来自东北的鲜卑人政权的覆灭。宋元时期,这里也几度繁华。当年,王震将军率第一兵团进剿马步芳残部,也曾在此驻足,并留下有关民族团结的佳话。
我们遭遇了骨感的现实,到达了心心念念的峨堡草原,草原却没有以温暖的绿意回报我们。虽然节气上过了小满,但高原远没有来到真正的夏季,有点像四月初的辽东半岛。草地辽阔而平整,可以任骏马尽情奔驰,但牧草既不高,也不厚,更没有期待中的油绿。多亏有融雪的滋润,枯败之中它们略略有了点深绿色,算是证明生命正在复苏,草原即将回春。不过,要想看到花草葱茏的场面,恐怕还要等上一两个月。而此刻,不仅是满目荒凉,而且寒气逼人。今天,我们也第一次领略了高原大陆性气候,确实与沿海不同。
我们的午餐就安排在古堡驿站的一帏大帐里,大帐应该是藏式的,因为这里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腹地,居民绝大部分都是藏族。一进帐内,就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穿着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而我只是在临下车时给体恤外面加了一件防晒服。山谷吹来瑟瑟寒风,雪水释放出一股股寒气,透人心脾,奄得不冷?
被安排在一张桌上的都是同一个旅行团里的,一共七人。我们这个团是纯玩小团,团员来自三个家庭:一个是来自上海,外公外婆带着6岁的外孙女,因为偏信气象预报,于是穿着单衣来的;一个来自海南,一对中年夫妻,跃跃欲试,他们是以此行为西藏之旅路演的;再一个是我们家,懵懵懂懂而来,还好,没忘带着超薄羽绒服。大帐里,第一次见识了藏族的糌粑、奶酪、酸奶和酥油茶,无缝接入,毫无违和之感。菜品里有川菜,也有新疆大盘鸡,有肉有蛋有青菜。要知道,高原上绿色菜叶都是从内地运来,可算得上奢侈品了。
此时觉得身上有点冷,想要杯青稞酒暖暖身子。转念一想,不行,自己毕竟有了一定程度的高反。
吃饱喝足后,作别峨堡,继续北进,大家都盼望早点到达温暖地带。然而,草地的尽头,又是崇山峻岭,其中只留下一条狭长的山谷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扁都沟。沟旁的山坡上植被稀疏,分布着一个个小坑,不知因何形成的。山脚下每隔不远处就停放着一两辆大车小车——荒山野岭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车呢?导游说,那些车是采药人的,他们是去采冬虫夏草的。对了,午餐时在汤品里看到了虫草吧?尝出了它的味道吗?
旅行车始终在疾驰,速度不减。不过,此刻我倒觉得它是在冲,向下冲,憋足了劲冲。终于,一口气冲到了扁都口,我们到了甘肃,到了张掖境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