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连接集装箱玻璃房。本报记者 赵睿 摄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夏日雨中,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上窑洞庄村的柏木沟景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显得有些神秘。
7月3日,我们走进柏木沟景区,木质的凉亭后面包间、厨房和办公区井然有序,其后的山坡上,一片集装箱玻璃房和小木屋错落在树林间,既有现代感又具田园风。走上观景台眺望,不远处儿童游乐区色彩缤纷的各种游乐设施分外醒目,另一边沿阶而上的木栈道一直通向山顶。“山上还有一些景观,站在山顶可以纵览整个山区的景色,美不胜收啊!”驻村第一书记王强说。
说话间,雨渐渐停了。客人们纷纷从屋里走出来,在玻璃房和小木屋门前的大灶上,各家“掌勺”揭开大锅的盖子查看肉煮熟的程度,一时间山中充满诱人的肉汤味儿,让人不禁垂涎。“我从抖音上发现了这个地方,带着一家人专程从循化过来玩,在这里自己做饭吃,孩子们可以玩乐老人也能转个,我也给我的朋友们推荐,来过好多次了。”这位网名叫“花花蝴蝶”的游客,两年前第一次从直播里看到景区就被吸引,从那之后这就成了全家休闲的首选地。
开辟这个直播间的,正是景区的自助区经理祁青云,2018年景区开业后,他在刷抖音时突然有了灵感,便注册了“风情园祁哥”直播间。“我就是这个村的农民,没上过几天学,以前不太会表达,人一多都不敢张嘴,可是直播的时候观众会提问,总要回答人家,我就这样天天练说话,现在胆子大了,基本每天下午三点都在镜头前直播一小时,有时候还卖些村里的菜籽油啥的,书记说等把村里各家的农产品统筹好了,我就要正式带货了。”祁青云爽朗地说笑着,穿行在自助区的小木屋间,他还不时地跟游客打招呼寒暄几句。
“祁哥,今天酸奶有没?”
“有俩,你们要多少?我叫他们送过来。”
说着他拨通了村民陶元林的电话:“小木屋这边要酸奶,你多带上些来,天晴了一会儿人都来了。”
远远地,我们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提着大篮子走过来,一阵浓醇的奶香味扑鼻而来,他熟练地接过服务员手中的单子,不出20分钟就把酸奶都送完了。走进亭子休息时,他把椅子往中间挪了挪,以免檐上的雨滴弄湿衣服。
“今天下雨了你还穿西装?”景区负责人韩玉寿说。
“不穿干散点配不上这么好的景区啊。”陶元林说完,拨掉了粘在鞋上的草。
同为一村人,自打有了景区,每个人都改变了不少。“我们村2017年脱了贫,以前,村民们能过日子就不图别的,就算世代守着好风景,眼看着外面那么多人来浪山,都没想过怎么依靠自然资源来赚钱,第一书记到村里后,给我们讲政策、转变观念,让我们靠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建了景区,出去学习长了见识,大家才发现日子还能换个过法。”村党支部书记肖生玉说。
2016年以前,村民都觉得能吃饱穿暖就好得很,用不着再奋斗什么。“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都在墙根晒太阳,一眼望过去有二、三十人,很多还是年轻人,我就跟他们讲,离省城这么近,出去打个工也能多挣点钱,可大家都不为所动。”王强说,那时候陶元林对他的说法最不以为然,因为是村里的养牛大户,每年都能赚10来万元,他觉得日子已经到头了。
景区刚营业时,很多村民都不觉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2018年,村子旅游扶贫收益实现了首次分红,发放收益资金6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8户178人,每人收益337元。已建成运营的15家“农家乐”,每年每户增收达到6万元。
景区的新闻在电视上播出后,大家的意愿更强烈,“连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是从没有过的好事,我之前总觉得每年挣10万元就到头了,去年试着卖酸奶赚了2万多元,说明只要下苦,这好日子还长着呢。”陶元林说着又从车上搬下一箱酸奶。
雨过天晴,祁青云也忙碌起来,当天是星期五,他负责的37个玻璃房和小木屋全部满座,据说一周前,周六和周日的已经被预订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