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了解到,2012年至2022年,全省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行业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9.49平方公里,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2022年,全省争取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央资金64420万元,省财政配套6625万元,新修梯田342.31平方公里。依托梯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发展,形成“梯田+科技+地膜+马铃薯”浅山干旱区农业发展模式、“梯田+科技+青稞油菜豌豆燕麦”脑山区农业发展模式和“梯田+科技+土地流转给企业+药材”集约特色种植发展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了水土保持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坚持山、水、林、草、景、田、园、路、村、镇“十位一体”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配套实施,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方略上,积极对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地,着力打造了一批精品亮点水保工程;在方向上,坚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相结合,强化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与营造宜居环境、加强科技示范、支撑城镇化建设进程、助推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积极打造“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植养殖”模式的小流域精品工程,维护高原生态安全。
与此同时,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3类项目的中央资金10.55亿元,省财政资金2.23亿元,完成综合治理小流域建设198项,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23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97.18平方公里;治理区内植被覆盖率增加15%~35%,土地利用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粮食单产提高25%以上;580个贫困村的125万人受益,工程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3.02万人。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