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九一八”事变刚刚过去不久,我国的西面疆土也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藏人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大举向着青海进发,意图吞并青海。
英国人对西藏早有野心,从清末开始就一直妄图吞并西藏,与印度连成一片。英国人公然向达赖提供经济、武器上的援助,策划让他们独立。其用意无非是希望鹬蚌相争,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经过英国几十年的经营,他们在西藏已经控制了很多经济命脉,又代替藏人进行军事训练。1917年,藏人在英国的支持下,悍然向东发起进攻,击败川军,夺取了十三个县的土地。
“九一八” 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侵占东三省,使得全国将目光全部投注在东北。英国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们乘虚而入,派遣驻锡金哲蒙雄的行政官噶乃木魏阿尔,非法入境,暗中潜入拉萨,向亲英派藏军提供军火,将藏军完全用英国装备武装起来。英国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煽动他们出兵青海。
1932年1月,4000多名藏军跨过西藏与青海的交界,向青海玉树地区发动军事进攻。当时,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部指挥官马步芳派去驻守玉树的官兵仅有500多人,青藏军事冲突爆发后,青海军因为实力悬殊,前期一路溃败,先后丢失了大小苏尔莽以及囊谦地区。
藏兵犯境,来势汹汹,马步芳这时候才知道藏军借口为保护黄教寺院而来。原来,玉树大小苏尔莽地区,有两座寺院,一是黄教噶丹寺,由达赖喇嘛派遣堪布管理;一是白教德塞寺,由青海玉树当局管理。这两座寺院,为了各自的利益,闹起了矛盾,他们谁也不服谁,经常互相告发对方,纠葛不断,已经延续好多年了。此前,藏方昌都总管贡布阿丕认为,青海驻军应从大小苏尔莽撤防,将这里交给藏军管理,而青海省政府认为这是辖区事务,应该由地方政府处置。
青藏两地纠纷,愈演愈烈。为了防备不测,南京国民政府早在1931年春天就让青海省政府,专门成立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任命马步芳为司令官,专门负责防备藏军。司令部下辖两旅,马步芳就让第二旅旅长马彪率领500士兵常驻玉树。
藏军攻陷大小苏尔莽地区后,没有一点罢休的意思,反而增兵至6000多人。驻防玉树的青海军旅长马彪,手下就几百号人,肯定不是藏军的对手。他见取胜无望,只好一边退让请求和谈,一边等待援军。到了1932年3月,马彪已经一路退到了结古镇一带。
这些进入青海玉树的藏军,全都装备着英国提供的快枪火炮,他们攻入玉树的大小苏尔莽地区以后,在沿途到处设官设卡,派人四处收粮收税。不光如此,这些藏军自称为“神兵”,所到之处却尽干一些丧心病狂的坏事,他们疯狂地四处烧杀劫掠,烧毁了新寨9个大村落,附近的二台巴寺、禅古寺也被抢劫一空。藏军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就连尼姑都在所难免。目睹了这些情况以后,马彪心里焦急万分,只恨力量不足,只得不断向青海省政府请求援兵。
玉树情况紧急,当时的代理青海省主席马麟、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马步芳也非常焦急,他们纷纷去电南京国民政府,汇报藏军入侵的情况。有意思的是,国民政府居然还不相信西藏军队入侵了青海玉树。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石青阳认为,藏军进犯青海是谣传,他甚至觉得青海省军政各方的报告都是造谣,完全不能相信。
一直到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得到了消息,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后,国民政府这时候才知道藏军入侵是真的。哪怕知道了消息是真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开战的想法,他们实在是不愿意轻易得罪英国。蒋介石一面命令达赖喇嘛撤兵,一面命令马步芳不要轻启战端。只可惜,西藏方面根本不给面子,直接拒绝执行国民政府的撤兵命令。
眼看国民政府不让答,马麟、马步芳只得转而寻求和谈。他们任命旅长马驯为玉树宣慰使,让他率领100多名骑兵,前往救援玉树。这个救援自然只是幌子,主要是想通过谈判,争取青藏和平。马驯接到命令后,率领所部一路奔驰了22天,从西宁赶到了结古镇的歇武。只可惜,他们已经晚了一步,进入结古镇的通天河渡口早已被藏军占领,渡船也都被控制,马驯只得望河兴叹,无济于事。
马步芳
玉树是青海的南大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在青海省内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再加上玉树位于青海西藏交界,是连接各方的枢纽地带,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青海当局非常重视的咽喉地区,自然不容有失。
一时半会没有外援,坐困玉树结古镇的青海军旅长马彪也开始自己想办法了。他按辈分来算,应该是马步芳的叔父辈,也是青海军队中著名的强硬派军人。马彪在晚清时期就曾陪伴马麒等人戎马厮杀、疆场效命、屡立战功。民国初期,时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的马麒,在创办宁海军武装时,马彪便在军中担任重要武职。他长期驻守玉树,扼守青海南部。
虽然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粮林弹药有限,但马彪仍表现出了一位老将的镇静自若。结古镇城内,青海军仅有的500人防守部队只能够集中兵力,防守结古。藏军一方认为自己必胜,经常派人送信来要求马彪投降。马彪一方也不是没有优势,因为藏军无恶不作,已经激起了当地百姓强烈的抵抗之心。
马彪眼看城内的各族百姓都有保卫家乡,抗击藏军入侵的意愿,干脆就发动群众,组织他们一起抵御外敌。马彪在结古镇召开动员大会,召集玉树25 个民族几千户百姓的代表前来参加大会。马彪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表示自己一定会死守玉树,与藏军决战到底。各族百姓听后大为激动,纷纷踊跃出人参军,很快就组成民兵500多人。有了这些人加入之后,结古镇的防御力量顿时大增,大家的心才暂时安定下来。
得知玉树宣慰使要进结古镇受阻时,马彪亲自率领一队骑兵杀出重围,击溃通天河渡口的藏军,迎接宣慰使马驯的100骑兵马进入结古镇内。玉树宣慰使马驯进入结古镇后,立即派人手持代理青海省主席马麟、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马步芳的信函,前去拜访藏军指挥 官,希望双方能够和谈,但却屡屡遭拒绝。
另一边,马麟也在不停向南京国民政府发电,他向蒋介石汇报青藏纠纷的前因,以及目前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同时请求中央政府拨款给援,筹缮军备,以用作正当防卫,希望能收复青康失地。到了此时,结古镇已经被围了两个月之久。青海军中的少壮派军人,义愤填膺,蠢蠢欲动,早已按捺不住。马步芳本人也不再保持沉默,他电呈中央政府,请求各项军备支援,决定以武力收复玉树。
只可惜,蒋介石依然不肯支援,在他看来,偏处西北一隅的马步芳以及青海军是杂牌军,向来都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眼中钉,他巴不得青海军与藏军互耗呢。自青藏大战爆发后,青海二马一面屡屡致电中央政府告急,认为青藏冲突的武力解决,非我莫属,妄图借以自重。另一方面,他们又声称藏军人多械精,必须要中央大力支持,这让蒋介石觉得青海日后难以抑制。
就在这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忽然变了,因为蒋介石接到了情报,说是西藏地方政府已经从印度购买了大批枪支弹药。为了换取英国的支持,西藏地方政府还与英国签订了密约,由英国提供大量军火,而将西藏的邮政、航运、矿产等所属权益,全部转让给英国人。这一点,是南京国民政府无法忍受的。
玉树危机日渐加重,为了维护中央政府权威,蒋介石终于答应马步芳要枪要饷的请求,他命令马步芳采取武力平息事端。南京国民政府再三训诫青马:“慎重处置,不得丧失中央威信。” 言外之意,蒋介石本人渴求敢打必胜的效果。
几乎与此同时,中央大员中也有人提出,用兵是对的,但应该派中央军出马,其理由是生怕青马处置过当,使青藏两地结下仇怨,不利于日后的省际关系。蒋介石权衡再三,确认中央军难以在短时间内,运动到青海的南部地区。不仅如此,中央军多在平原生活训练,根本无法适应迫在眉睫的高原作战。不得已之下,蒋介石依然维持原议,借重马步芳的青海军,前去处置危局。
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下至青海后,马步芳顿觉重任在肩,他开始集结军队,组织民团,准备随时开赴前线。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命令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拨款拨枪,如数交付青海。南京国民政府的饷金、电台、枪支、弹药悉数送至青海后,马步芳命令所部,飞驰玉树,救援被困数月之久的马彪。马步芳自己则坐镇西宁,通过电台调动大军,遥控指挥作战。
此时马彪与藏军已经在结古镇激战多日,青海军人数虽少,但在马彪的带领下,屡次击败藏军,还收复了通天河一线,打通了结古镇与青海后方的联系。1932年7月,马步芳派出的第一批援军到达结古镇。马彪知道消息后,立刻率军出战,与援军一起跟藏军在结古镇南面展开大战。双方整整激战了六个多小时,藏军大败,被迫全面溃退,结古镇被困四个多月后终于解围。
不久后,第二批援军到达,青海军开始转入反攻,马彪等人兵分三路,向小苏尔莽地区发起了进攻,藏军当然不肯轻易让出已得地盘,双方围绕着小苏尔莽展开了激战。8月27日,青海军与藏军在小苏尔莽寺附近展开决战,双方都出动了大批兵力,各自的阵地都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最终藏军大败,阵亡了两千多人,青海军成功夺取小苏尔莽。
1932年9月,青海军第三批援军到达,开始与藏军主力展开决战,最终藏军再度大败,三千多人被击溃。不久后,青海军又与川军一起进攻青科寺,藏军再度溃败,五千多人被击溃。至此,屡战屡败下的藏军再也无力支撑,只得狼狈退出青海,青海军全面收复玉树。
驱逐藏军离境、收复玉树失地的当天,马步芳通电全国,向内地民众报告了玉树之战取得胜利的消息。马步芳的一纸通电,使得更多国人了解到了西部边疆的青藏大战。马步芳在通电中表明立场,计划与四川省主席刘文辉联手,用青海、四川两省联军直捣西藏东部重镇昌都。
正当马步芳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蒋介石却来电了,他要求马麟、马步芳立刻命令青海军不得进行追击。蒋介石勒令停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十三世达赖的态度以及英国人的外交压力。自从兵败以后,达赖喇嘛屡次向蒋介石去电表示:“愿意效忠国民政府,希望能够和青海停战和谈。” 正是基于此,蒋介石才一再命令马步芳,只需要严守现在的阵地,不要再继续追击,其他一切听候中央安排,以免与英国产生外交冲突。
在英国的介入下,青海与西藏达到了停战的目的,西藏地方也避免了昌都被攻陷的命运。十三世达赖喇嘛也亲自派人给马步芳送来信函与礼物。来信中表示:“青藏本来就是一家人,此次出兵是受到了英国人的蛊惑,我已经后悔听英国人的话了,现在已经下令藏军撤退,希望青海军不要追击了。”在这种情况下,马步芳终于下令,让马彪所部停止追击。
不久后,青海、四川、西藏三省代表在邓柯召开了三方会议,达成了停战协议。青海军代表马彪、川军代表江有声、藏军代表司空代本在协议上签了字,宣告青藏战争全面结束。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频频染指中国内政。特别是在战后和谈时,西藏上层主张由英国人居 中调解,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态度非常强硬,坚决不允许英国人介入,他认为汉藏问题是国家内部的事情,不需要外国人插手。
青藏战争的失败,也唤醒了晚年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让他意识到此前的错误。从此以后,达赖喇嘛开始试图摆脱英国人的控制,逐渐恢复与中央政府的正常关系,并且向已经出走内地的九世班禅发出了友好的信号,希望他能够回来。与此同时,玉树宣慰使马驯、西藏北路总管仲伊青布涂旦公吉在结古镇,分别代表青藏,举行了旷日持久的反复和谈。一直到了 1933年4月10日,双方正式签订了《青藏和约》。
《青藏和约》签订后,西部边陲又迎来了相对长久的安宁期。久居青海的马步芳,在和约签订后,乘坐飞机前往南京亲自拜见蒋介石,汇报青藏战争过程。青藏战争的胜利,也让马步芳在国内拥有了极高的声望,内地很多民众都知道他挫败了英国人入侵青海的阴谋。这一场中国西部边疆省际之间的内战,却让英国的阴谋彻底破产,西藏亲英派系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青海军队的胜利,《青藏和约》的签订,扭转了边疆的局面,基本肃清了长达十多年的青藏纠纷。这场战争维护了西部边疆稳定统一的同时,也使得青海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马步芳 在军政界声名鹊起。马步芳以捍卫道统、守护疆土、打击分裂的英雄形象,被内地的报纸电台大为褒奖、宣扬。“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造成东北沦陷,国人仇日情绪高涨,当此关头,青海军捍卫西南边防,赢得了舆论的赞扬。
在青藏战争中,青海军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战争前,马步芳以“巩固边防”为由,获得了中央的军械、军费支持,战争后,马步芳将青海省政府管辖的区域,从青海南部扩张到了四川的青科寺一线。 青藏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于青海军队的支援也随之终止。但是,马步芳仍不断向蒋介石请拨军饷军费,蒋介石只好不予理睬。
当时国民政府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局势,无暇顾及西南边疆的省际纠纷,只好支援青海军队,凭借马步芳的力量,来处置这场重大的边疆纠纷。由于中央政府的无力,马步芳在青藏战争后,仍享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处于半独立的割据状态。与此同时,因为青藏战争提升起来的威望,让马步芳看到了自己取代叔父马麟的希望。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