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原来古代的诗人这样写青海!

作者: 时间:2022-09-14 14:31:07 浏览量:

诗韵青海

古诗词里“话”青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众多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瑰宝,尤其以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殊不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里,也有众多描写青海的名家名篇。来自各个朝代的诗人,在笔墨间将青海的秀美风光跃然纸上,或记录历史浮沉间的风云变幻,或描绘多元的民族文化,或抒发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今天,一起走进“古诗词”里的青海!

01 风光秀丽的大美青海

古诗词中,对于历史上青海的描述,不只有荒凉、寂寥,更多的是恢宏大气、雄伟磅礴的自然风景。

王维记录边塞风光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天骄”原是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描绘了一幅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平原上射猎的塞上风景画。

郎士元创作的五言律诗

《送杨中丞和蕃》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送杨中丞和蕃》

【唐】朗士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河源指的是位于青海省内的黄河发源地。全诗沉雄苍凉,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汉藏两个兄弟民族团结的良好祝愿。

刘侃这样描写青海

《陇西杂兴》

【明】刘侃

西极秋高白鸟翻,凭阑送目到河源。

久无槎影通银汉,遥见天光下火墩。

青海风涛还积石,玉门车马半中原。

昆仑故是征西路,寄语山前吐谷浑。

诗中所写的河源、星宿海、青海湖、积石山、昆仑山等都是青海名山大湖的代表,整首诗笔力遒劲,无不写出了大美青海的壮丽。

“饮马直从青海上,射雕还过黑山头。”

(【明】熊直《送边将还旧镇》)

“巨石斜横碧水涯,石边松下有人家。

春风不早来空谷,四月深山见杏花。”

(【清】杨应琚《乐都山村》)

02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在这里生产、生活。通过不断地繁衍生息,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皮筏”&“骑马”是主要交通方式

明代释宗泐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生活在青海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通及待客礼仪方面的风俗习惯。

《和苏平仲见寄 其二》

【明】释宗泐

西去诸峰千万层,帐房牛粪夜然灯。

马河只许皮船渡,戎地全凭驿骑乘。

青盖赤幡迎汉使,茜衣红帽杂蕃僧。

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帐房”“牛粪”指明了当时的居住环境以及人们日常使用的燃料多为牛粪,“皮船”“驿骑”则体现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皮筏和马。“青盖赤幡迎汉使”更进一步说明了当时迎接使臣时的仪式,比较隆重。

花儿明代就有记录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歌手和艺人展示自我才华的一种方式。其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

《古鄯行吟》

【明】高洪

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

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通过作者的生动描述,可以看出在劳作之余,大家经常唱“花儿”,以这种方式缓解劳动带来的疲乏。

古代西宁重阳节这样过

明代诗人包节在西宁与友人聚会时写下的《九日宴西宁城楼》一诗,详细描述了当时在青海西宁地区的人们,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九日宴西宁城楼》

【明】包节

九日依边郡,登高倍黯然。

山风寒拥叶,城日澹浮烟。

菊亦穷荒见,萸应故国偏。

何期流窜客,犹接岁时筵。

“菊”即菊花,“萸”指茱萸,从诗人的第三句可以看到,虽地处边塞,但明代当时西宁地区的人们与中原地区的民众一样,也是通过赏菊花、插茱萸等方式来欢度九九重阳节。

“湩酪饮如甘露,香秔粒比明珠”

(【明】龙膺《塞上杂咏》)

“塞外不受暑,入秋风飒然。

日高犹长绤,雨过却装绵。”

(【明】胡彦《碾伯道中》)

03 多民族和谐共处

从古至今,青海历来是民族融合的地区,各民族彼此和睦相处。

金城公主和亲

唐高宗以来,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日益友好。公元707年,沿着文成公主的脚步,唐朝另一位公主——金城公主再次踏上了和亲之路。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唐】张说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

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

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张说创作这首五言律诗,诗中“潢星”指的就是金城公主,此番和亲,为唐蕃友好相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此外唐代诗人李适《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也写到“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金城公主入蕃和亲时的仪仗规模和分别时的场景。

哥舒翰收复九曲

唐代诗人高适作于唐天宝十三年的《九曲词三首》,流传至今。

《九曲词三首》

【唐】高适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九曲”即如今青海化隆。“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内容描写了各民族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友爱互助的交融过程。

“东风几度千崖静,绝岛羌声咏治平”

(【明】石槚《塞下曲》)

“寸心何以致拳拳,哈达双持羊一牵”

(【清】朱绪曾《巴燕戎格竹枝词》)

“边城从此容羌马,可有香灯供万家”

(【清】恭钊《湟城感赋》)

04 保家卫国、戍守边塞

青海作为边塞要地,经常出现在诗人的边塞诗里,这些诗大都和征战、戍边、思乡分不开。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一首边塞诗,简简单单的四句就将青海湖的环境以及戍守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展现地淋漓尽致。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青海,指的是青海湖,“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驻守边疆的将士们,身披铠甲,誓死守护家国。

柳中庸《凉州曲》

《凉州曲二首》

【唐】柳中庸

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

高骈《寓怀》

《寓怀》

【唐】高骈

关山万里恨难销,

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

几人归到凤林桥?

晚唐诗人高骈有征战和镇守西北的经历,曾率军大破党项、吐蕃,一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让人读之落泪。

苏轼《获鬼章二十二韵》

《获鬼章二十二韵》

【宋】苏轼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

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

……

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

这首诗是苏轼为纪念北宋时期发生在河湟地区的熙河之役所作。熙河之役也称熙河开边或河湟开边。

古诗词中对于青海的描述还有很多……青海这片土地一直熠熠生辉,它用自己的方式,踏着历史而来,也终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未来。

来源:西宁广播电视台

监制:高照华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朱伟林

原来古代的诗人这样写青海!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