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西宁。资料图片
在塔拉滩、在龙羊峡、在昆仑山沿线……随着水轮机、光伏面板和风机的运转,特高压工程将青海清洁能源送往祖国各地;
在河湟谷地、柴达木绿洲、青南大草原……通过化肥农药“双减”、有机肥施用、农田残膜回收、有机草原监测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立,一批批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在青海湖、在茶卡盐池、在祁连山腹地……随着青海生态旅游的叫好又叫座,引发互联网热度高涨,青海被越来越多的“驴友”列为人生必去清单;
“大风车”迎风飞舞,将源源不断的绿色风电能源昼夜不停地从青海输向四方。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在察尔汗盐湖、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盐湖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盐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青海盐湖产品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健康产业链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经济发展常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全面贯彻落实。
“青豫”特高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该工程将有效提升青海大部分地区清洁能源的整体外送消纳水平。
五年来,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扎扎实实走上了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五年来的探索表明,青海发展优势已然显现——生态资源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是最大的发展。
进入夏季,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里,红色的果实如珠链般挂满枝头,远远望去火红一片颇为壮观。
魅力西宁。黎晓刚 摄
这家拥有国内第一张中国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的大型枸杞生产企业,最初建立在干旱荒芜的撂荒地上,随着企业打造有机枸杞生产基地,不仅有了优美的环境,生产出的枸杞更凭借绿色品质,80%出口欧洲,并且出口额连续10年位列青海省第一。
电子级多晶硅项目的顺利投产,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电子材料基地,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说:“以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引领,企业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理念,以柴达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为资源依托,严格控制枸杞农药残留,施用自发酵羊粪有机肥,引用昆仑山雪融水灌溉,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才生产出了优质的有机枸杞产品。”正是靠着把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企业为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海黄大桥的建成进一步完善我省整体路网和黄河过河通道的总体布局,改善黄河两岸的交通格局。
五月到九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网络上网友对青海湖、茶卡盐湖、昆仑雪山独特景致念念不忘,有许多“驴友”在网络上询问青海的疫情防控情况,随时准备来青,与大美青海来一个亲密拥抱。青海冬季冰雪运动方兴未艾,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催动下,乡村滑雪已成为群众性运动,岗什卡雪山成为中外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梦中天堂。
地处黄河之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阿什贡国家地质公园,以独特的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企业负责人喇海清感慨:“在青海开发旅游,不需要多少人为设施插入。保护好自然,呈现最原始的生态就是最能吸引人的景致。”
近年来,青海加快文旅融合与公共体育发展,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和风景道,寻求绿色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青海已普查文旅资源单体16146处,推出精品线路200条。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使得青海的生态旅游品质引起广泛关注。
集生产、销售、研发一体并致力于打造液晶屏集中式生态产业链的光电企业发挥了青海“智”造的优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的。五年来,青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绿色发展正在引领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打造绿色动能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行动,建设盐湖资源、太阳能、锂电池、复合材料、新型晶体材料、特色生物等创新集群,攻克一批技术瓶颈,全方位推动产品、品牌、产业创新。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特色领域形成具有国内外优势的创新高地。
青海省一步步走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带动了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五年来,青海创新发展步伐从未停歇,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5月11日,来自中国青海的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仙女座系列多款IBC组件成功亮相2022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作为全球惟一量产双面IBC产品的光伏企业,引起欧洲市场的关注。
在青海“1+4+12”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指导下,盐湖产业发展突破不断: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新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青海省践行“两个绝对”,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城际之间轨道的完善,也在助推着西宁形成交通新格局。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清洁能源发展看青海”的业内盛誉。
2017年6月17日,青海开创性地开展了连续7天168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真正实现了用电“零排放”,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此后四年,青海更是连续创新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一批批带着“青海基因、海东元素”烙印的电子产品,迅速通过物流出口到非洲、东欧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2019年,青海首次助力清洁能源电量入京,实现交易电量1.8亿千瓦时,助力大兴国际机场成为全国首个100%“绿电”供应的国际机场,进一步实现了青海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截至目前,青海在国内开创首个数据汇集、存储、服务、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国家首批1亿千瓦装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1090万千瓦项目落地青海,新开工规模创历史新高;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投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领先。
盐湖特立镁全镁制方向盘。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芈峤 摄
绿色品牌反哺市场开拓
追溯青海经济发展历史,会发现过去由于对资源开发的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常常受制于人。但是经过坚持不懈地转型升级,青海锻造出一批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让许多“青海产”“西宁造”产品叫响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枸杞林里一派丰收的景象。通讯员 宗布尔 汤红红 摄
5月10日,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热闹非凡,牛肉切割机分秒不停地转动,一块块切割好的牛排装进包装袋,再经真空包装后,进入快递箱,销往全国各地。
说起营销经验,企业负责人马海麟说:“我们公司顺利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年度现场监督检查,经过严格的检查程序,连续6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正是有了绿色这块‘金字招牌’,我们的产品走向市场时底气十足。”
青海察尔汗盐湖采盐船。盐湖集团提供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海持续加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前,48万吨食用农产品实现带证上市,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规模达到413万头(只);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大宗绿色农畜产品省外输出分别达到11万吨、13万吨、5.4万吨、50万吨。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20个,“青字号”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的盐湖金属镁装置。
5月20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前夕,记者在位于西宁甘河工业园的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厂房内看到,一线职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在进行镁制方向盘的抛光打磨,之后将发往比亚迪汽车生产线。
“我们的产品全部实现了绿色制造,很受市场欢迎。”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占宏说,依托盐湖丰富的氯化镁资源,采用清洁电力能源提取,再到成品出模,企业生产全过程不产生废液、废气,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镁制方向盘生产中。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羋峤 摄
今天的青海,从有机农畜产品、盐湖制品,再到生态旅游线路、清洁能源,一个个享有“绿色”品牌的青海特色产业,备受市场青睐。当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时候,青海以“绿”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但是一条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之路。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