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热巴舞表演是在昌都的某剧场,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持手鼓,在舞台上翻转腾挪。在急速的节奏中不仅步法稳健,手中的鼓依然能敲出各种节奏,台下尖叫不断。当那最绝的一组动作出现:女子一手拿弓鼓槌,一手将鼓高举头顶,转翻身子欢舞的同时击鼓;高速旋转使长裙舞成了正圆形,犹如孔雀开屏;身体倾斜飞速旋转的同时,高举头顶的鼓位置保持却不变,击打节奏还越来越快……台下的我张大了嘴,心跳狂乱,被这高超的技艺惊呆了。
图为剧场中的热巴舞表演 图片来源于玉树新闻网
一查资料,这热巴舞可了不得,具体说,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舞蹈,它是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古老的热巴舞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部演完需要5个小时。我在剧院看到的只是其中最炫、最具舞美感的一段铃鼓表演。据说,热巴舞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于公元十一世纪所创,亦有说热巴舞的起源要比”米拉日巴创始说”古老得多,说它的前身是西藏本土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是图腾舞。不管怎样,其原意都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禳灾、祈丰收。艺人需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方能参加表演。旧时一般由家庭组成流浪艺人班子,卖艺为生。有人把他们比作西藏的吉普赛人。
这一舞蹈仪式已于2006年被收录到国家非遗名录中。
第二天,我们去到了类乌齐、丁青一带采访,在安排下,一场露天的热巴舞表演即将开始,如果说热巴舞是米拉日巴所创的话,丁青则是热巴舞发源地,而且,丁青流派的热巴舞也是西藏热巴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我兴奋得拭目以待。
大家在寺庙外面围了一个圈子,演员一入场,我傻了眼:不似头天晚上在剧场中看到的那种美艳年青的舞者,恰恰相反,是4位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人!两男两女,两位老者身材清瘦、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两位妇女身材略胖、发辫花白、牙齿脱落……这里海拔4300米,4位60-70岁的老人,他们要怎么表演如此激烈的舞蹈?
图为表演热巴舞的两位老妇人 摄影:陈丹
但是,当手中的铃鼓响起,他们开始举手、挪步、翻转、下腰、单腿平跳……我旋即被惊呆、被深深地震撼,最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是真正的“舞林高手”啊!不,这不光是舞蹈,这里面还有杂技、武术、气功!这些技艺被舞美和音律统一到了一起,激烈,紧张、热烈、奔放,又饱含美感!
在节奏有序变化的铃鼓声中,女演员踩着大幅的舞步敲着手鼓,鼓随身体跨动而抡上刷下,鼓点始终不乱,身体的弧度与鼓槌的弯曲度呼应,形成好看的线条;男演员手摇铜铃用跳、转、翻等动作,伴随着鼓点,应节奏而舞。男舞者腰间系着一圈牛毛编织的黑白色辫条,顶端坠红色牛毛穗子,旋转起来呈飞舞的短裙状,刚中见柔,煞是好看。
图为腰间的彩穗是热巴舞特殊的服饰 摄影:陈丹
在这个寒冷简陋的露天舞场,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华丽的服装,我却看到了比剧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舞技。女舞者的“带鼓平转”“猫跳翻身”“正反转”“高低击鼓”等,变化多端,情绪灼热。男舞者的技巧更是叹为观止,除了单腿旋转和各类蹦子、串身翻等动作,还有表现动物形态的“兔子跳”和”扭身跳”;表现技巧的“磨盘腿” “单腿挎转”和“摇铃蹲转”。他们的技巧相当高超,舞姿豪迈,英气十足。现场气氛热烈激昂,所有观者均被征服,紧张中不时喝彩、热烈鼓掌。
图为手鼓的节奏由慢到快,舞步也随之变化 摄影:陈丹
那矫健的身姿,如风般舞动,观看时我已然忘却了:这4位全是60岁以上、接近70岁的老人啊!他们是真正的热巴技艺传承人!直到表演结束,他们停下来喘息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心中隐隐作痛,这高海拔、这激烈异常的舞蹈、这样的高龄,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表演! 为什么不让年轻舞者来?他们的徒弟呢?
图为两位老妪舞姿轻灵,一点不输年轻人 摄影:陈丹
我最不希望的事情又发生了,由于热巴艺人班子是旧时的存在,这样的卖艺团体在现今社会已经没有市场;加上难度太大,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去学习这样的技艺……所以,他们已经没有了传人。现在只有一些歌舞剧团选择性地保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改编,发展成为一个单一的舞蹈表演节目。
图为他们在场内高速地旋转飞舞,高超的技艺征服了现场所有的人 摄影:陈丹
这一场热巴舞,是我平生看过的最美最精彩的藏族技艺表演,以至于十多年都念念不忘,今天终于将它写了出来,附上这几张珍藏的照片,能一窥老人们的风采。以此纪念4位老人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中国西藏网 文/ 陈丹)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