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咸文静 金玥彤 张鹏
“平均每天有六七桌客人,周末能坐满十桌,大多数都是周边地区的。”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庄村阿辉农家乐,老板阿生成一家忙得脚不沾地。
这栋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四年前就盖好了,之前一直租给他人经营。年前合同到期,阿生成原本在西宁务工的儿子阿忠辉辞职回家创业。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得益于小庄村多年来在土族民宿餐饮领域的发展,阿辉农家乐很快便进入正轨。一个月后,阿生成算了笔账,纯收入有2万元。
成立于2016年的互助县葱花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东和乡麻吉村。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河湟文化以及土族民俗文化底蕴背景,短短几年间,公司建成集花卉观赏、农事体验、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乡村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去年接待游客27万多人次,景区综合收入超过880万元。
无独有偶,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冰雪旅游让距离麻吉村几公里外的威远镇卓扎滩村着实“火”了一把。除了景区的经典项目冰雪彩虹滑道之外,雪地摩托、雪地战车、雪地自行车等新玩法受到游客的青睐,晚上的宫灯艺术展览,让人流连忘返。如果没有介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采砂村”、贫困村。2017年,卓扎滩村的砂场关停,全村村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建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旅游产业让卓扎滩村旧貌换新颜。昔日“穷沟”变“金窝”,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2020年,全村1820名入股村民分红120万元。
一人一企一村,三条不同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互助县旅游产业独特的发展禀赋:丰富的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田园风光融合荟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青稞酒文化多姿多彩。
基于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互助县主动融入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区”建设。土族故土园成功跻身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成为继青海湖、塔尔寺后全省第3家、海东市第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威远卓扎滩、东和麻吉等乡村旅游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互助县累计接待游客1506万人次,年均增长24.5%,是“十二五”时期的1.5 倍;实现旅游收入76.1亿元,年均增长20%,是“十二五”时期的2.2倍。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县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增加19.8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来青考察时赋予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对于入选我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互助县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最大的政策机遇。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动能充沛的绿色发展引擎。”在2月24日召开的互助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提出,今年,互助县要做靓文旅产业,抢抓全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机遇,打造“彩虹故乡”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立足特色谋发展。牢固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整体推进省级土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既从传统文化根脉中汲取营养,又让今天的发展为明天的传承注入活力。
立足当下求创新。创排高水准、旅游客参与性强的演艺节目,增强游客体验感,延伸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
立足优势创品牌。做精做特乡村文旅品牌,升级20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集特色民宿、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民族手工艺展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彩虹故乡,七彩互助。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打开了互助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也让互助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梁红云对家乡今后的发展有了新憧憬:“我们将努力构建‘一园一山·两廊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开创互助县大众旅游的新时代、全域旅游的新方位、文旅融合的新阶段,推动全县文体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