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青海湖湟源古城传说

作者: 时间:2023-01-26 12:36:06 浏览量:

青海湖湟源古城传说

印象中的西北总是苍凉荒芜,少无人烟。

十月一个很阳光的早晨,我们在探访青海湖的途中,顺道进入湟源古城,古城仿佛早有准备,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的西域山水证明着自己的人气和繁华。

湟源县位于西宁市西北52公里处,西距青海湖70公里,因地处湟水的源头而得名,湟水又是母亲河黄河的重要源头之一。古城原名丹噶尔,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被誉为"海藏咽喉"。历史上的唐藩古道和古丝绸南路以及今天的109和315国道都傍城而过。

青海湖湟源古城传说

进入古城西门"拱海门",800米长的古街道飘溢着清冽甘甜的空气,青石古砖上的脚步声清脆响亮,因为一大早的原因,没有几个游客的古街上历史仿佛凝固,老街两侧清一色的明清建筑还在诉说着远古凡尘俗世的风雨烟尘。这里是唐王朝与吐蕃在日月山下设立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业重地,以后的历朝历代中,都成为西部地区商业贸易的集散地。据记载,民国十三年,这里的经营商户高达1000多户,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贸易总额达白银500万两,湟源理所当然成为西北地区的"小北京"。顺着古街,过城隍庙,首先看到的是丹噶尔厅署,这处建筑建于1744年,是当时西宁府的下属县衙。当我们进入公堂时,游人逐渐多了起来,当地人正用青海方言演绎县衙断案的场景,只是村人装扮的县令缺少了许多威严,顶戴花翎被游客掀去拍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也不乏情趣。走出已经成为历史的县衙,古街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狗浇尿饼,牛肉馅饼,牦牛酸奶,油炸土豆片等小吃令游人胃口大开,古城开始苏醒。在商业繁华的喧嚣中,有一处十分雅静的地方,这就是古城的文庙。进入文庙里的学堂,仿古场景再次演示了古代孩童学习读书的情景,只是学生是游客,先生则是村民扮演的一名老学究,先生为每位游客发放了一本孔子的书籍,然后号召全体游客向孔子像行鞠躬礼,礼毕,游客跟着先生诵读,文质彬彬的"先生"脱口就是"否(fou)极泰来",没等读完,大部分游客就逃之夭夭。在老街的南侧,有"仁记商行",是唯一留存的外国银行。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外国商人纷纷在湟源设立洋行,驻庄经商,获取高额丰厚的利润,竟然有十几家之多,说明当时商贸的繁华鼎盛。古街的尽头,有火祖阁,是老街的活化石。其实,湟源古城不仅因为"茶马商都"的商业繁盛而闻名,更因为一座建于贞观15年(公元641年)的赞普林卡而家喻户晓。赞普林卡是世界上唯一的藏王寺院,容纳了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古城到古寺距离很近,在赞普林卡的前院主殿中,藏王松赞干布和王妃文成公主的佛像接受着大众的朝拜。赞普林卡是吐谷浑主诺葛钵与唐弘化公主为迎接文成公主而修建的行宫,在唐太宗"一桩婚姻胜似十万雄兵"的理念下,16岁的文成公主在父亲李道宗的陪同下,从长安出发跋山涉水去完成一桩极具政治意义的婚姻,松赞干布在此亲自迎候。有意思的是这里也是茶马古道上汉藏贸易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仿佛是一件商品就此消失在中原大地上。无法想象可怜的父亲怎样就此诀别自己的女儿,但美丽的文成公主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汉藏人民的尊重和颂扬。

告别古城,导游告诉我们,湟源排灯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惜行程没有安排,多想留下来看看湟源古城的夜景,在夜的怀抱中,想象古城将已怎样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曾经和现在。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