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青海传统村落大调查:十字路口十字村(上)

作者: 时间:2023-01-28 12:37:54 浏览量:

青海新闻网讯 在距离乐都区碾伯镇以北56公里处的芦花乡,有一个叫做十字村的村庄,虽然海拔在2600——2720米之间,气候条件恶劣,但毫不夸张地说,当你走进十字村,领略这里的千年花叶海棠、豪华避难窑洞、石崖飞瀑、瓦窑遗址、明代老庙的风采,以及世代生活在这里质朴的人们后,相信你会对这个偏远的山区古村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会因此而深深地留恋它。

碾线岭上的十字村

十字村北邻朵家湾村,南与牙合村接壤,西对八架山,东望东岭村,与周围村落融合紧密。碾线岭由北向南绵绵延伸,岭下东西两侧的大沙沟和东岭沟向北一直汇入羊肠沟,最终进入湟水河流域。正因该岭绵延25公里,如捻好的线弯弯曲曲故而得名。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乐都北山,犹如一条盘踞云端的巨龙,碾线岭则处于这条巨龙后端的爪部位置上,而十字村恰好处于这条巨龙脚的位置上。由于村庄高居岭上,因此视野比较宽阔,站在村子最大的十字路口环顾四周,其山脉、沟壑一览无余。

十字村域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十字村分三个社,各个社沿碾线岭东西坡面散落分布。一社又称阳坡,位于村子东北部,碾线岭东侧山坡,民居坐西朝东,坡下东岭沟将阳坡与东部勿多山的东岭村东西分开,形成两个村子踞山坡而隔沟相望,因地处东岭沟一边故称阳坡;二社也称车路湾,位于村子西北部,碾线岭西侧山坡,与一社仅一岭之隔,民居坐西朝东,坡下大沙沟将车路湾与西部八架东西分开,北侧为瓦窑沟,南侧为木拉沟,光绪24年重建碾线岭庙时在瓦窑沟内烧制建庙所用的砖瓦时,这里是运输砖瓦至庙的必经之路,故称车路湾;三社又称十字,因路边有通往牙合村和三社的十字路口而得名,十字社位于村子南部,与一二社相距1公里,北侧为康岭沟,西边为白崖岭,南边为塔寺沟。

青海传统村落大调查:十字路口十字村(上)

十字村土族的来源

十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于明代。十字村百分之九十的人均为李氏,而河湟李姓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1100多年前的唐代。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大军以破竹之势攻陷长安。当时,西羌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还是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刺史,奉命带领党项兵千里赴难。唐中和三年四月,拓跋思恭和沙陀李克用同时从黄巢起义军手中夺回长安城,同年七月,拓跋思恭被封为夏国公,并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

改称李思恭后,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拓拔思恭族源颇有争议,祖先拓跋赤辞于初唐时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封为平西公,自此拓拔党项在此定居。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由此说,拓拔思恭乃北魏鲜卑皇族之后。而鲜卑拓拔氏,传为李陵所部逃散至鲜卑山的后裔。

1227年,西夏灭亡,拓拔思恭后裔征战到西宁一带,从此李家后人定居青海。明初,李南哥因战功任都指挥检事,并被封为土司,被称为东李土司,府衙坐落在民和享堂。

李南哥之后,李土司一脉分出东李土司和西李土司,四代之后又分出小李土司。至明末,青海土司达17家,其中东李土司为第一势力。相传明朝初年,乐都马营黑古城住着一个部族首领,号称黑乌婆,这个部族以游牧为业,性强悍,善征战,常到邻村劫掠。高庙、长里、白崖子、老鸦一带居民深受其害。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百户阿吉从阿鸾堡驻守燕支沟(即今白崖沟),但未能彻底消除匪患。为此永乐帝决心征讨,命李椿先为先锋,进军黑古城。黑乌婆初战失利,弃城北逃退守桌子山,在荆棘丛中挖了陷马坑,李椿先率兵直上突跌坑中,头被割去。后来明兵终于降服了黑乌婆,李椿先的尸体被运回安葬,但由于没有了头颅,人们只得用面头代替,因而被叫做“面头太爷”。当年李椿先被运往民和享堂祖庙安葬时,中途突遇暴雨,板车难行,就安葬在了乐都白崖子。

此后,由于李氏家族不断壮大,原本的土地一时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到更多的耕地继续生活,便从白崖子北上至碾线岭定居,从此逐步形成村落。

不得不说的是,河湟西夏李氏后裔多为汉族,而十字村的李氏却为土族。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个土族村落里,竟然找不到一丝关于土族的习俗,而土族语言在这里也变得极其稀有。村中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会讲土族语言,而年轻一辈会讲土语的却寥寥无几。

对此,村中老人一致的解释是:“十字村位于乐都北山地区,临近乐都区达拉土族乡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而在这两个地方世居着土族,迁至碾线岭的李氏为了繁衍生息,就与周边土族通婚,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这种民族分布。”

青海传统村落大调查:十字路口十字村(上)

别具一格的建筑

因为依山坡而建,十字村的民居建筑非常独特,可简单总结为:院落三面墙、灶旁有窖、草房无门、炕上放柜。十字村的民居均靠土崖修建,因此院落庄廓的墙只有三面。厨房一般紧靠土崖修建,这样就为灶旁打窖提供了有利条件。十字村的草房一般设在门道处,用简单的工序以夯土筑成一堵墙面,再在墙面上挖一个仅能通过一人的小洞,以此做门。而在十字村的土炕头都立有一个木柜,供存放被子和衣物。十字村的民居大多建于上世纪40年代,也有历史100多年的民居,建筑风格融合了土族木雕工艺,檐口等雕刻虽不是特别精湛,却多与藏传佛教有关,多是一些吉祥花纹图案。

碾线岭庙是十字村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十字村风格最为明显的建筑之一。庙宇雕梁画栋,建筑非常精美,碾线岭庙的砖饰有别于其它砖雕,它是先用泥土捏成花型、神兽等雏形,再经过瓦窑高温煅烧定型后镶嵌于墙面之上的。据村民李万华介绍,碾线岭庙是八十年前重建的,修建庙宇要用到青砖、青瓦和装饰砖块,但十字村周边没有瓦窑场,只能自给自足,而十字村的黄土土质恰好给烧制砖瓦提供了这一自然条件。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