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酥油花制作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夜,各地僧俗民众和国内外游客云集塔尔寺,观赏一年一度盛大展出的酥油花,并为来年祈福,今年会更加壮观哦!
酥油花历史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就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朵玛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送到拉萨时,带去了一尊释迎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献了贡品。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已是草枯花逝之际无法采撷鲜花,只好甩酥油塑造了一束花献于佛前。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品,以酥油为主要制作原料。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炼出的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其塑造的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精巧玲珑等特点。相传,宗喀巴大师有天晚上做一奇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连同无数的酥油灯供奉佛前。
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它是用酥油作原料,主要塑造出以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花鸟鱼虫等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蜡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本生故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音乐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
花架乐供
慈悲永无远近均平等,
缘起法语善哉诸六生,
大彻大悟世尊及侍众,
弟子三门正信未礼敬。
世尊滴传弥勒善心间,
上师宗喀师徒皆迎请,
吹击音乐供品敬供奉,
尽数享用悲悯随护持。
蓝毗尼林节二兜率严,
大小十明百花争开艳,
工巧明学类分繁星中,
笛子花架乐供此处说。
酥油花艺术传到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酥油花初期以莲花为主,题材较为单一,制作粗糙,后来相继建立了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酥艺僧。上下两花院的艺僧凭着对佛的虚诚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油塑技艺诸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花样年年翻新,内容题材不断变化。技艺越加精湛,甚至超过了酥油花发源地西藏的一些寺庙而被社会公认为一绝。
塔尔寺的“酥油花展”由来已久,每年的正月期间,寺院有上、下两个花院(杰尊增扎、果芒增扎)保密封闭制作,一竞高低,师徒之间的技艺传承历来言传身教,整个过程是殊胜的,但他们的付出更是艰辛,寒冬腊月,双手浸没在冰冷刺骨的水中以求降温,一千多斤酥油中,600多斤老(黑)酥油,400多斤新鲜酥油到了艺僧手里总能呈现出他们心里的理想佛国,虽然制作周期紧张短暂,但艺僧总能有条不紊的准时给大家交出精彩绝伦,让人无比叹服的震撼作品。
酥油花的制作分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用加工的柔软草束、麻绳、竹竿、棍子等物扎成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
其次是“做胚胎”。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黑色塑造油泥。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个大造型,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
再次是“敷塑”。塑造的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色形象的塑造。要是塑造红花绿叶,或是玲珑剔透的玉石宝玩,则直接用彩色油料一次塑成。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身边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他们要不时将手浸入冰水中。整个制作过程十分艰辛,艺僧们的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完全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冰冷的手中,艳丽的酥油花不断生成。
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酥油花架”,展出时,“酥油花架”会用高杆立起,最高可达十几米,人们在下以仰视角度观看,更觉佛法庄严,宝像生辉。一座大的花架上,往往要塑造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人物组成的故事画面。其中菩萨金刚端坐安详,飞天仙女身姿绰约,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人物神形兼备,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塔尔寺酥油花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塔尔寺九间殿前展出,酥油花表现的艺术形式多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多属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像和人物形象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又不断赋予一些新的时代气息。如"释迎牟尼本生故事",既丰富了酥油花的传统风格,又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以前的单塑手法逐步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相结合、单塑和组塑相结合,花架和盆塑相衬托的多种形式。塔尔寺建有专门陈列油塑艺术的酥油花馆。
酥油花制作动态图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程序。寺里设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俗称"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花院相互竞争。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师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里精心制作。
作为一种高超的艺术品,酥油花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而又十分艰难。
因为酥油遇冷即凝,遇热即化,所以艺僧们选择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气,在最冷的房间中制作酥油花。
制作时,雕塑者先用铁丝扎成各种花架,并将它固定在花板上,在架旁备有盛满冰水的水盆,然后把调有各色颜料的酥油,一点一点地塑雕在花架上。
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
制作过程中,为防手温回暖,还必须不时地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
2006年5月20日,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