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钱,过去是老西宁寻常百姓家妇女们在正月期间玩的游戏,青海河湟地区从腊八节吃过麦仁粥后便进入了过年的气氛。按照旧时习俗,在正月期间家家户户吃现成的饭食,妇女不动刀剪做女工。所以在正月期间男人们都会朋友、转亲戚,儿童们玩丢岗儿等游戏,而妇女们经过几天的辛苦终于可以得到一个短暂的假期,很多妇女便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聚在一起打牌钱。
老西宁人朱世奎先生小时候每逢过年,都会看见家中的女眷吃完饭后一起打牌钱的情景,与平常的忙碌相比,正月期间打牌钱是妇女们最喜欢做的事了。朱世奎说:“按照河湟地区民间的迷信说法来讲,正月以来,是龙抬头的日子。很多讲究的人家认为黄龙代表一年中五谷丰登,而青龙则代表风调雨顺。正月期间动菜刀、针线、剪刀都是非常忌讳的,所以在年前很多老西宁人的家里都是男人们出外购置年货,女人们在家把过年期间一家人吃的主副食做好,由于正月里是不下厨的,所以做的食物也很多,花花、馓子……各式各样的主食会被藏在一口特制的缸里,那时候天气比较冷,年前把肉该卤的卤上,该炸的炸好,该蒸的蒸熟,主副食都准备妥当后便将这些食物冻在外面以方便过年食用。”
从正月初一以后,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的活动便开始了,招待亲戚朋友在家中吃好喝好玩好是主人家的头等大事。晚饭过后,三四个年龄不等的女孩便凑在一起打牌钱了。朱世奎说:“这种被叫作打牌钱的游戏,所用的是康熙通宝。在民国时期老西宁城中除了法币、银圆、铜圆等流通货币以外,清代的麻钱有时会被当作零钱使用。而打牌钱输赢都是些小钱,所以这种游戏既有彩头又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十分受欢迎。之所以用康熙通宝是因为在清代康熙通宝是制钱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一种,也是样式最多的一种,同时它制作精良所用材料多是铜锌合金,显得黄灿灿的很好看。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铸造麻钱的铸币局在全国共有24处,除了户部的宝源局和宝泉局以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22个行省的铸币局,这些铸币局所铸的康熙通宝背面有用满文和汉文写成的铸币局名称的简称,而打牌钱所用的都是在西宁流通最多的几种,打牌钱时通常用60枚麻钱凑成一副,每副共十种图案。每种图案需要6枚背面字相同的麻钱。这些麻钱背后的字(铸币局的简称)两两凑对便是游戏中最主要的环节,凑成三枚为一割,凑成六枚为一裳。在游戏中‘浙’字叫‘哑巴’,‘陕’字叫‘猪娃’,‘临’字叫‘窗子’。”
打牌钱与打麻将的玩法很像。朱世奎说:“打牌钱一般要三个人,旁观者可顶替下局者。参与游戏的每个玩家都会随机的发到二十枚麻钱,拿到麻钱后便开始将每枚背后汉字一样的麻钱凑成一对,然后把落单的打出去。下家如果刚好缺这枚钱就会吃上,但要打出一枚他不要的麻钱。这样几轮以后,每个人手中的背面字相同的麻钱都凑的差不多了,最后图案中麻钱数量最多的人获胜,胜者会赢到一些小钱,并在下一局坐庄。”
每到天色渐晚的时候,也是游戏结束的时候了,意犹未尽的人们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赢家身上。朱世奎说:“有时候一些长辈会赢到很多钱,一般夜里11点左右客人们便要走了,大人们若在打牌钱中赢到钱时,便会把这些钱散给小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一晚上的游戏。”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