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银武威。河西走廊之旅到了张掖,有些走了回头路的味道。错觉来自张掖的“塞外江南”之称。
进入市区,赶紧找了一家面馆,满足下胃觉对这座城市的长久期待。十年前,从喀喇昆仑山出来路过新疆叶城,被一碗张掖小面感动,那时候起对张掖有了念想。
张掖受祁连山的雪水眷顾,有大片大片肥沃农田,这里的丰饶承载得起民族的野望。又由于丝绸之路重镇的身份,商业发展得也不错。当地人有了钱有了闲,顺理成章催生了特有文化氛围。从南北朝开始,随着佛教向东传播,当地的音乐、歌舞与西边的龟兹相融合,文化一度盛况空前。试想下这座城的轻松活泼。满大街晃荡着舞王,夜夜举办演唱会,幸福指数直逼21世纪……
源起于美妙音乐的寺院
吃完饭,在大街上顺便溜达一下,不一会儿到了著名的大佛寺。跟在者两个旅行团后面,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用镜头搜寻佛寺的千年沧桑印记。
这不是一座简单的寺庙,据说诞生了元世祖忽必烈,还有一位中国皇帝在这里遁入空门。西方传教士马可波罗在张掖等待觐见忽必烈长达一年之久,也曾多次拜访寺院……
佛寺的缘起非常神奇。11世纪末,一位和尚路过此地,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找了半天并没有看到演奏的人。于是挖地三尺,找到了一尊卧像小玉佛。之后,和尚照着玉佛的模样,建造了一尊大卧佛。
这座大型卧佛被供奉在主殿,佛陀的十二位弟子立于卧佛身后,阿难与大伽叶尊者表情悲伤,眼眉低垂。卧佛体现了佛陀在误食毒蘑菇之后生病期间卧床不起的形态,几位弟子知道师父不久于人世,难过不已。
卧佛建造起来要比站立的佛像容易,当然也不易损毁。这尊35米身长的佛像受到历朝皇帝的布施。文革期间,在佛像的身体内发现了铜佛、铜壶、铜镜、佛经,其中一块石碑上记录了明朝的一次大地震。由此推断地震之剧烈前所未有,不得不重修。
镇寺之宝重见天日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那位发现玉佛的嵬眻大和尚正是西夏国的国师。西夏太后笃信佛教,常年在大佛寺居住。西夏亡国之后,蒙古人开始布施寺院。这次又是忽必烈的母亲在大佛寺久居。到了明朝,明英宗又向寺院御赐六千多卷《北藏》佛经。
后来张掖的父母官出资将御赐《北藏》第一章《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金泥翻抄了一本,这便是让人随喜赞叹的“金经”。从此《北藏》佛经、《般若金经》成了大佛寺的镇寺之宝。在这之后500多年,尽管朝代更迭,时局动荡,这两样宝贝仍然毫发无损,最后在和平年代又奇迹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背后有一段姚氏尼姑护持经书的故事。
1975年,大佛寺一间小屋失火,小屋主人姚氏尼姑来不及逃出,不幸遇难。多年以后,大佛寺重新翻修,在曾经姚氏尼姑的小屋发现一个秘密通道,连着藏经殿的一个夹层密室。顺着密道,人们发现了内置放的12个装满了佛经的经柜。这次发现的数量与完整性仅次于百年前年敦煌莫高窟王道士撞见的藏经洞。人们这才明白,姚氏尼姑生前所负的重要使命。
如今,姚氏尼姑的汉白玉雕像就在卧佛殿左侧,作为佛经和佛法的有力护持者,备受世人尊敬。
帝王巡游,推动了中国文艺
绕着白塔转了三周,默念心咒,又回到寺门口,在准备结束大佛寺观光之前,还想和小伙伴在牌坊下面留一张打卡照。此时忽然广场的音乐声响起,几位意气风发的老年人原地跳起了广场舞。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联想起了隋炀帝的西北之旅。那一年,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的王公大臣、贵族、富商们携带着他们的音乐舞蹈家,在张掖耐心地恭候这位伟大帝王的到来。
公元606年年,隋炀帝检阅了竣工不久的隋唐大运河。载重五百吨的大船队首尾相连,连绵百里,巡驶在连接长江黄河的大运河上。壮观的景象和两岸的风光让皇帝龙颜大悦。紧接着,他又在3年后,开始西巡丝绸之路。
隋炀帝从临夏炳灵寺渡过黄河,先到达河湟之地,然后经祁连山南麓向扁都口进发。途中遇到怪异天气。祁连山下突降暴风雪。当时正值7月的盛夏时节,数千皇家护卫队被冻死。当皇帝狼狈不堪地到达张掖,迎接他的是悦耳的音乐和热情的舞蹈。于是皇帝再次龙颜大悦,邀请在场的一万八千人随他回洛阳。从此中国的本土音乐和舞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