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散文丨甘建华:遥远的金银滩

作者: 时间:2023-02-25 11:37:05 浏览量:

散文丨甘建华:遥远的金银滩

金银滩草原上萨耶卓玛塑像。赵元海/摄

遥远的金银滩

文/甘建华

遥远的金银滩将会铭记这一天。2021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仙女湾,实地考察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沿着木栈道,步行察看周边环境,只见远山如黛,碧水无垠,草原上牛羊成群,天空中飞鸟翱翔,习近平总书记心情愉悦,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总会想起王洛宾在青海创作的那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充分吸收了这里的精华养分,他才为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这样美好的作品。”

出生于1913年岁末的王洛宾,祖籍浙江绍兴,父祖两代是北京城普通手艺人,因为家族天性喜欢四处闯荡,所以他的骨子里从未安宁过。这个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高材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将自己的名字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卓越的中国民族音乐家,他最终将一生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得以享有“西部歌王”之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王洛宾评传》认为他不仅是中国百年音乐的标本,更是作为知识分子音乐人的标本。长篇传记《王洛宾》详尽披露了他坎坷不平的一生,重点描绘了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青海经历。

1939年初,西北战地剧团解散后,王洛宾偕妻罗珊(杜明远)从兰州来到西宁,被聘为回民中学音乐教师和女子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他在金银滩与藏族姑娘卓玛的短暂相识,以其为原型编创的草原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让其攀上了西部音乐创作生涯的高峰。今天,这首歌已经成为青海文化旅游品牌,被称为“不是省歌的省歌”。事实上,只要有人提及“在那遥远的地方”,稍通文墨者即知所指为青海高原。故事原发地海北藏族自治州不仅修建了王洛宾文化广场,将《在那遥远的地方》曲谱刻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墙上,每两年7月都要举办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当年藏族千户长(一千户牧民的头人,相当于王爷)同曲乎的院落也改造成为旅游点,其子高贝曾任海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贝后代开的西部歌王老房东帐房,门前音响成天播放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在那遥远的地方》与青海湖北岸金银滩,的确有着难分难解之缘,之前许多人还以为这是王洛宾在新疆创作的,其实大谬不然。1980年8月1日,王洛宾在给西宁友人的信中坦陈:“1938年至1939年间,新疆一部落哈萨克人由于和统治者(盛世才)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山到达青海海西地区。”“当时(海西地区)有三十余人,到西宁与统治者(马步芳)商谈‘归顺’之事。这三十余人中有几个歌手、冬不拉手,(我)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个半天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阿布都海迪尔)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的局限,所以唱词不能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唱道,‘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那时在藏族千户长家中,看到他的姑娘们穿的是金边衣裳,于是把这金边借用在哈族姑娘的衣服上,实际上哈族姑娘的衣服上不镶金边。后来传唱开了,这个金边问题,也就不便再纠正了。总之,1939年春,我从记录下的民歌中整理出十多首,流传抗战大后方,计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都塔尔和玛丽亚》《欢迎歌》《流浪的哈萨克》《黄昏里的炊烟》《沿着天山》《暮色苍茫》《小马驹》《走不到天边》《美丽的姑娘》等。”

我最初看到这封信,是在西宁市文联编选的《河湟民间文学集》第1集,编者加了个题目《〈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的产生经过》)。受信人谢承华,西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据他回忆:1980年6月17日,农历端午节那天,经陇上“花儿王”张亚雄介绍,与王洛宾相识于西宁市文化馆,然后邀请他到大同街家中包饺子。走在路上的时候,王洛宾告诉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哈萨克人叫作《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1939年7月,著名导演郑君里来青海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外景地选在金银滩草原。王洛宾受邀扮演片中的藏族男青年,草原部落头人的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姑娘,拍戏过程中,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有一次两人独处时,卓玛察觉到了王洛宾灼热的眼神,便用牧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反而令王洛宾彻底爱上了她。“第四段唱词‘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多年来被人改为‘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说一句笑话,这选择细细的皮鞭的想法是多余的。如果你能抛弃了一切跟她去放羊,那鞭子的粗细已不是考虑的问题。”

王洛宾毕生创作了千余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其传唱最广的歌曲,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他曾希望自己编写的民歌能够传唱500年,如今看来只要人类存在,这首歌就会继续流传下去。因为它不仅充满了青春浪漫情怀,而且内容健康,艺术高超,具备为世人传颂的各种要素,因而成了一首跨越地域、语言、种族和时代的经典之作。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是第一个演唱这首歌的外国人,是在1947年上海庆祝反法西斯胜利及联合国成立演唱会上。后来又有男高音歌唱家贝布托夫的中国巡演,以及美国爵士女歌手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其中两位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的多地巡演。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是王洛宾的铁杆粉丝,曾将这首歌传唱到了西班牙和撒哈拉大沙漠,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它编入了东方音乐课程教材。

王洛宾曾经对外宣称,这首歌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的精华。就在这首歌问世不久,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王洛宾陪同他四处游玩,临别时交给他几首新疆民歌,并把最初曲名《草原情歌》更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后来成了费穆执导电影《小城之春》的主题曲。实际上,这首歌在国内有两种唱法,王洛宾说:“这个谜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原因大约在1945年,青海省政府保送几名学生,前往重庆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学院教师从一个女生的口中,记下了这支歌曲,并选为声乐教材。殊不知,这位女生的音准极差,“善于”走调,因此有了第二种唱法。王洛宾认为,从曲调优美、天籁之音的角度看,还是赵启海在重庆首唱最好。

听说青海地方文史专家朱世奎见过王洛宾,我便向这位九秩老先生询问当时的情景。根据他的准确回忆,1988年2月8日上午,西宁地区文艺界的朋友们,在省歌舞团2楼会议室举行欢迎王洛宾先生迎春茶话会。时任省社科院院长的朱世奎,与省文联主席格桑多杰应邀出席。那天的会议气氛异常活跃,一位年轻的女琴师在会场一角,轻轻地弹奏着王洛宾的西部民歌。随着悠扬动听的琴声,大家的话题逐渐集中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都想探究这首神曲的产生过程。掌声响过以后,王洛宾慢慢地说道:“这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却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30岁时不敢说,40岁时无处说,50岁时恐惧说,60岁时不想说,现在我已经70多岁了,也就无所顾忌了。在金银滩和卓玛姑娘拍电影、看电影的日子里,美丽、聪明、多情的卓玛姑娘,不但演戏时非常投入,感情也非常投入。藏语中卓玛是仙女的意思,而她正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女神。我被她深深地打动了心扉,虽然语言不通,但爱恋之情是不需要语言的,我也只能把强烈的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里。卓玛姑娘是圣洁无瑕的,我却已经结婚成家,不敢再做非分之想。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天后,那种依依惜别之情,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我走在返回西宁的路上,一步三回头,三步九回首,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其时哈萨克民歌旋律在耳畔响起,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心中升起,她的形象和音乐旋律水乳交融地溶解在一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

我在古城西宁求学时,也曾见过藏族诗人格桑多杰,他从果洛州委书记任上调到省文联后,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仓央嘉措》作者、曾任甘肃省作协主席的高平曾经这样说过:“在新中国的第一代诗人中,我认为藏族有四大诗人,他们是丹真贡布、伊丹才让、饶阶巴桑和格桑多杰。”“当代藏族热烈、真诚、明朗的现实主义诗歌的旗帜,能够在手中更高地举起的,只有格桑多杰了。”(《西部诗报》2009年6月10日总第2期)我前年撰写纪念诗人邵燕祥的文字写到他,他在《青海日报》副刊见到后,特地叫女儿联系我致以谢忱。他的回忆与上述各人又有所不同,据他说:那年7月,王洛宾带着简单的行李,从西宁出发,沿着大通河,翻越达坂山,来到祁连山脚下的金银滩草原,住在达吾玉部落(也叫达玉部落)千户长同曲乎家。他的三个姑娘个个长得健美秀丽,小姑娘卓玛尤其美丽善良,温柔热情。卓玛每天为王洛宾烧奶茶,拌糌粑,他也主动陪卓玛外出放牧,一起聊天,一起在月光下唱歌。当时他们带了一台放映机,在大草原上放映了一部无声电影。他和卓玛一同坐在马鞍子上观看,并向卓玛讲述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彼此频繁的交往中,他的情感开始冲动,慢慢地在心中爱上了卓玛,卓玛也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向他传递爱慕之情。过不多久,剧组离开草原,告别卓玛一家。然而,与卓玛姑娘的情感交流,却深深地印在民歌王子的心里,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深情地怀念金银滩草原。听了王洛宾讲述这段感人的故事,格桑多杰非常激动,当即写了一首《伊呀阿热罗》:“心中有一片牧场/春雨里花香/秋月里牧羊/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在为你歌唱/寻找春燕的故乡/——伊呀阿热罗/心中有一位美丽的卓玛/朝云间放羊/月光下吟唱/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把你珍藏/——伊呀阿热罗”。后来,这首歌词由王洛宾谱曲,收在新的歌曲专辑里。

又承青海诗人、《金银滩文学》季刊主编原上草(赵元文)相告,《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确有其人,全名萨耶卓玛,“萨耶”在藏语中是“保佑”的意思。她生于1922年,9岁时作为养女,随同嫁给同曲乎千户长做二房的姨妈才塔,从贵德县如玉村娘家来到金银滩。郑君里带着剧组来到达吾玉部落,同曲乎为剧组举行欢迎晚宴,时年17岁的萨耶卓玛被选为演员,与26岁的男主角王洛宾扮演恋人。嗣后,王洛宾曾从西宁到金银滩草原采风,搜集整理民歌曲调,最初依然住在同曲乎家里。这次采风历时三个多月之久,两人的感情有多深多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然还有卓玛的家人知道。

原上草说:“当年我采访过同曲乎的小女儿才让卓玛,还有才塔的女儿。她们回忆萨耶卓玛与王洛宾时说,家人要管制住萨耶卓玛,不让她到处乱跑,但她的性格非常刚烈,从千户大院牲口棚圈爬上房顶,跳到屋外草地上,一定要去找王洛宾。他们住在青海湖畔同宝山下同曲乎大老婆赛洛的帐篷,两人在草原上放牧,转遍了青海湖周围的山水。才让卓玛还说过,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先生相识后,觉得王先生很有文化,促使她一门心思要嫁给汉人。尽管有头有脸的牧区大户人家上门提亲,但都被萨耶卓玛坚决拒绝了。”

1944年,萨耶卓玛嫁给民国时期海晏县第七任县长史炳章。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不幸夭折,大儿子尼玛多杰今年76岁,现居刚察县牧业乡村,他的孙子在县直机关工作。1954年,萨耶卓玛病殁,享年32岁。金银滩草原立有她的两尊铜像,一尊是手执牧鞭策马奔驰,基座上镌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七个镏金大字;一尊是她与三只羊的立像,基座正面刻着“金银滩”三个大字,下面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头部分的词曲。原上草发来一张萨耶卓玛的照片,果然与我想象的差不多,典型的青海藏族女性形象,长条形脸蛋,眼睛大而有神,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据说是她29岁那年拍的,也是留在人世间唯一的照片,与电影《民族万岁》中的模样略有变化。

(载于2022年7月25日《文艺报》第3版副刊)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