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沿着青藏线远行之一 日月山的诞生

作者: 时间:2023-04-02 13:34:13 浏览量:

沿着青藏线远行之一 日月山的诞生

出了西宁,向西行不远,我来到位于湟源县西南的日月山。

这里,不仅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更重要的,它是内陆农业区与西北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西宁的海拔才2200多米,到了这里就猛增至3520米,是名符其实的高原了。

站在日月山上放眼望去,东面是美丽富饶的河湟谷地,西面则是无垠的草地,关山万重。

所以,许多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早在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前,还没有日月山这个名字,它叫赤岭。北魏时期,就有“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即国之西疆也,皇魏关防正在於此”之说。到了唐代,这里又成为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赤岭对于唐军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山有积雪,地有冷瘴,令人气急,不甚为害。”军队在赤岭以东行动自如,一到赤岭便呼吸困难、心跳剧烈,那时人们都认为这里有瘴疬之气,是神灵不允许唐军西征。现在看来,不过是平原人来到这里的高原反应而已。

沿着青藏线远行之一 日月山的诞生

松赞干布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直到有一天,文成公主要远嫁吐蕃。

她辞别父母,离开长安,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来到这个当时还叫赤岭的地方。过了这里,山的另一边就是广袤的草原,完全没有了家乡的景象。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文成公主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的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然而,她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的憔悴。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

日月山下,有一处被许多经幡包围着的公主泉。人们说,文成公主当年站在日月山上向东遥望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家乡了,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泪水幻化成了一湾小泉,就是现在的公主泉。

沿着青藏线远行之一 日月山的诞生

穿过日月山坊,就是唐蕃古道,当年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纪念馆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沿古道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平台,正中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她身着披风,怀抱宝镜,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组20多米长的青铜浮雕。浮雕的内容分别是古都送别、赤岭摔镜、藏王迎亲三个部分,完整地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日月山唐蕃古道垭口两侧的高处,分别建有日亭和月亭,均为八角砖木结构,亭顶是琉璃瓦,彩绘飞檐,绘有太阳、月亮图案,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风格,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区分日亭和月亭的标志是亭顶上的太阳和月亮。

沿着青藏线远行之一 日月山的诞生

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末及历史功绩。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巧破难题的故事。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知识及佛教等传播情况。

月亭外面的山坡上,我看到一处由经幡组成的白塔形状,很壮观,同时又散发出浓浓的佛教气息。

日月亭下是一派宽阔的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绵绵不绝。

在山顶广场上,竖有一块回望石。人们说这是文成公主站在日月山最后一次流着泪回望故乡的地方。

在回望石前,我深思许久,心情难以平静,甚至心里是在隐隐作痛。

文成公主,一个才刚刚16岁的柔弱少女,为了大唐的稳定,为了中原和西域的和平安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地嫁到陌生的高原雪域,心中究竟是何等滋味?

站在这里,幻望着她一步一步远去的背影,耳边响起隐隐的歌声:“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为了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公主,后来人们把赤岭改为日月山,名和山相符,情与痛俱增。

日月山因文成公主的远嫁而诞生。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松赞干布见到文成公主后十分喜欢,文成公主对松赞干布也是一见钟情,两人恩爱地生活在一起,为后世留下永不退色的佳话。

日月山上的五彩经幡,在强劲山风的吹拂下,奋力飘荡在苍穹与大地之间,发出一阵阵悉悉索索的声响,引导着我的意念,飞向未知的遥远。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