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青海湖,我们法学会的车队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到达了另一个目的地——日月山。日月山,因从远望去“土石皆赤,赤地无毛”,古代称为“赤岭”,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护送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途径赤岭,文成公主站在赤岭上,回首伫望故乡,山丘蜿蜒,两眼茫茫,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成了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晖,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光,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日月二山。导游轻松而又简单介绍,把我先前兴奋的登山心情一扫而光,变得凝重而悲伤。
踏着沉重的脚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经幡旗装饰的公主泉。据说,文成公主在日月山向东遥望故乡时,视线已被群山阻隔,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思乡的泪水化成泉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众水皆东,此独西流”,思念汇成的倒淌河,不见涛声,不见喧哗,只有私语般的汩汩呢喃,不知倒淌着的是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念还是对情满山河的壮志豪情?泪水、泉水、河流,神奇的大自然中不知侵透着多少人间苦乐,凝聚了公主多么复杂的情感,是怕故乡人听到您的哽咽还是怕您的欢笑声惊醒故乡人的记忆?是对黄土高原无言的诉说还是对青藏高原滔滔不绝的心语?
在黄昏的狂风中,我跟着西北政法大学的老师们沿唐蕃古道,瞻仰了文成公主塑像。公主身着披风,怀抱宝镜,目视远方,自信而安祥。她的背后,是一组青铜浮雕:第一部分为古都送别。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众王公大臣送别,公主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古都送别。第二部分叫赤岭摔镜。第三部分是藏王迎亲。松赞干布率众臣、僧侣、头人举行盛大的迎亲仪式。聆听着闫晓君教授简要的介绍,让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瞬间,沉入到远古历史的沧海桑田之中。在民族和亲带来的“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同,欢好不绝”的场面中,不知有多少人在您的感召下,亦步亦趋、频频回首,把眷恋留在了日月山上,又把智慧献给了民族大义,以至于后人难以丈量日月山的高度。
在山顶广场上,竖有一块青色回望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满面、深情回望故乡长安的地方。一时一眸,情留人间;一世一眸,永留青史。日月山上,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插满了盘树虬枝,五光十色的经幡迎着日光漠风飘扬,表达着一代又一代人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山顶上有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亭子里面的碑文和壁画记载着当年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我站在日月山的狂风中,追寻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让人浮想联翩。 假如岁月可以回复,您的身影却不会转过;假如时光可以停留,您的脚步却不会停下;假如山川可以枯烂,您的心却坚如磐石;假如江河可以倒流,您的情却不会改变。其心昭昭,日月可鉴;其情深深,山河可证。1400年来,无论在风中还是雨里,过去还是现在,无数人都在回望着您的背影、感恩着您的功德,不远万里来到山顶跪拜母仪天下的您,共圆民族团结的梦。
狂风中,我站在日月山上回望:“文成公主各种锦绣之衣,佩戴金玉珠宝之饰,率其侍婢二十五美女,亦各以缤罗为衣,佩珠玉为饰,携琵琶乐器,往扎拉乃乌塘游赏。斯时吐蕃臣民,皆来会聚,瞻视盛况,歌舞戏乐,一片欢腾。”古道流芳,幸甚至哉!
再见了,月山!
在狂风中,我的心因走过您变得坦荡而柔情!
再见了,日山!
在狂风中,我将带着这份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动前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