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逆流而上探秘大通河

作者: 时间:2023-05-19 12:28:44 浏览量:

逆流而上探秘大通河

浩门河畔

逆流而上探秘大通河

大通河流域景色

7月底,记者赴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采访。车过了达坂山,进入甘禅口,顺大通河逆流而上,记者被这条大河所深深吸引。

浩门水、浩门河、默勒河……无论这条发源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托来南山的河流流经青海境内时,被高原人唤作何种名字,大通河,都在其流经的高山沟壑里、密林雪峰间,孕育着生命。

大通河又称浩门河,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 大通河一路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 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554公里。

流经门源的母亲河

要了解门源,自然要了解门源的灵魂——浩门河。7月底,记者与浩门河零距离亲密接触,亲身感受了这条河流的深厚底蕴。

浩门河以其清、柔、静、野、曲、趣,被人津津乐道。曲折萦回于草原、花海、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原野、奇峰、花海串联为一体,构成“一河贯四海(云海、花海、草海、林海),两岸野花香”的独特自然美景。“草以水而野、花以水而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身临其间,犹如漫步奇幻迷离的山水画廊。

站在河谷峡地,溅起无数晶莹的水花,洒在了脸上,以手轻抚,清风拂面,爽爽的,惬意于心。蓝的天,白的云,青的山,绿的水,思绪仿佛凝固,意念渐渐地模糊,感觉如同卧于少女之怀,扑面而来两岸绿草的水气,沁人心脾。浩门河道蜿蜒曲折,两岸青山如黛,岩石如削,清澈见底,倒影水中如神话仙境,水下石鱼可一览无余,河旁大大小小的石头已被冲刷得浑圆无棱,与水流共舞,颇有韵律。河水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每一段的落差,都让你感受有惊无险的刺激。河谷两岸,峻峰林立,悬崖峭壁;绿树成荫,古柳依依。有道是“阳山柏、阴山松、桦树绕山根”。开阔处,依水而建的农家瓦房,还有那随风而逝的袅袅炊烟飘然而去。

浩门河之游,春夏秋三季为宜。春天两岸绿草茵茵,直逼人眼,河水两岸长出的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竞相吐艳。在和煦的春风中轻舞飞扬,少女般的婀娜多姿,让你进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界;盛夏之日,漫江碧透,山风送爽,两岸青山,绿荫葱笼,黄灿灿的油菜花铺天盖地,河水带着山间的青翠,又倒映着河畔绿树、黄灿灿的油菜花,让人心旷神怡。侧耳,河水潺潺,禽鸟声声。河得山水之灵气,水融自然之奇妙。水山相连,浑然一体;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河水两岸麦浪起伏,是一片金子海洋。微风吹来,金灿灿的油菜籽摇曳着,一些叶子纷纷落下,似蝴蝶与风起舞……

大通河的美丽传说

大通河在祁连、刚察县边界称默勒河,在门源县境内称浩门河,流域上游沼泽较多,海拔高,下游农田较多,是青藏高原上的绝美风景区。

资料记载,大通河发源于海西州天竣县的托来南山日哇阿日南侧,一路南下进入祁连县与刚察县交界处时被称为默勒河,以下始称大通河。整个大通河流域面积达15130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流域面积12943平方公里。

千百年来,大通河劈开山脉和峡谷一路浩荡而去。它忽而狂野不羁,忽而温柔婉约,刚察、祁连、门源、大通、互助……大通河一路蜿蜒曲折,向东、向南倾泻而下,不仅滋润着富饶丰腴的沃土,还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而在浩门,关于这条母亲河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玉皇大帝的儿子带领天兵天将出战盘踞在祁连山、昆仑山一带的高山魔王,双方战了好几回合,不分胜败,各自折了很多兵将。玉帝之子率军路过门源一带时,人马饥渴难忍,疲惫不堪,这一带老百姓一看是前来征战魔王的天兵天将,他们虽然被魔王害得生活很苦,但还是煮野菜让天兵天将吃好,好让他们早日养足精神,恢复身体。后来,玉帝之子率兵打败了高山魔王,回天庭后,将这里百姓如何善良、如何热情对待他们之事禀告玉帝。

玉帝就派小青龙将天宫里的御花带到人间来赐福于这里的百姓,这御花就是后来的油菜花,叶子鲜嫩可以当菜食用,遍地开花可引来蜜蜂酿蜜,最后油菜成熟了可以榨油,一种植物,多种受益。

小青龙带着油菜籽来到了这一带,让金色的油菜花开遍这里的平滩和高山。顿时,这里充满人间少有的清香,蝴蝶双双对对地萦绕,蜜蜂嗡嗡地唱歌,这里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小青龙贪恋人间美景,就伏身卧在金色的油菜花丛中,变成了千年流淌的浩门河。这条大河冬季里封一层冰,让两岸的百姓相互往来。夏季里,河水日日夜夜散发着水蒸气,滋润两岸的油菜枝叶肥壮,旱涝丰收。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上世纪40年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罗家伦先生来青海考察时,曾写下过如此美丽的诗行。正所谓“水是生命之源”,试想,如果没有滔滔大通河水的滋润,祁连草原还会使罗家伦先生发出如此诗情吗?

学界探究的绿色宝库

大通河流域一直以“生物资源多样而丰富”的特点,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瞩目。自1840年起,俄国、匈牙利、美国、英国等国的专家先后来到青海考察,都把祁连山、大通河作为重点。而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专业最全、次数最多的要数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的考察队。

普尔热瓦尔斯基曾于1872年、1879年、1883年、1888年四次来到青海,其中有三次进入祁连山、大通河流域考察,并绘有详细的路线图。除了记述沿途所见山脉、地势、地质、河流、水文、气候之外,每次都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和岩石标本,并记载了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粗略估计,在大通河流域,以普尔热瓦尔斯基命名的有19科24种植物、6科13种动物。

继普尔热瓦尔斯基之后, 1879年匈牙利人塞凯尼和劳斯由兰州到西宁、大通、祁连山和青海湖一带采集植物标本;1889年至1890年,美国人格吉乃罗由甘肃张掖穿越祁连山到青海采集植物标本;1896年,德国人福特勒由甘肃武威翻祁连山涉大通河到西宁,再至青海湖及黄河上游等地考察;1915年,美国人弗瑞尔与鲍督姆到西宁、大通河流域考察,采集植物标本。在他们编写的各种书籍中,对大通河流域的植物、动物、古生物化石、岩石和矿物等均有详细记载。

而在我国专家学者眼中,大通河流域也是探究自然的绿色宝库,如白荫元先生曾于1936年对大通河流域的森林植被展开过调查,并发表了《甘青森林植被调查纪要》。同年,学者刘继孟由甘肃到互助、门源、大通一带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并特别指出“尤以广惠寺、甘禅寺两地标本最多”。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众多专家也来到大通河流域,在这里采集到了许多珍贵的植物标本。

高原上的天然博物馆

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源流、茂密的原始森林……当流连驻足于这些上天赐予大通河流域的胜景之时,不禁感叹,众多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集河湟风光、高山牧场、森林画廊、峡谷地貌等一体的壮美画卷。

据了解,青海有2500多种植物,大通河流域就有1320多种,占了一半还多,而采自大通河流域的模式标本更是达60多种,除了人们常见的祁连圆柏、青海杜鹃、对叶红景天等,还有20多种特有或稀有植物,如光果洮河柳、紫花耧斗菜、青海茶藨子、西固小檗等。可以说,藻类、菌类、地衣及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大通河流域的植物种类丰富而多样。流域内山体雄伟高大,沟壑纵横,峡盆相间,加之雨量充沛,为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因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汇集性质,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具有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堪称高原上的天然博物馆。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