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克里雅古道
克里雅古道在历史上也称藏道,它是一条从新疆和田地区通往藏北和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原秘道,几个世纪以来这条古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但据史料记载,公元662年-851年,吐蕃与唐朝在西域进行了多次争夺,克里雅古道也成了吐蕃军队进入塔里木盆地进军线路,如今在克里雅河谷中还能看到阿塔木帕夏古堡,据说它藏北高原是通往塔里木盆地的第一关卡,也有人说是唐军屯兵之地,它究竟始于什么年代,无从考证。
阿塔木帕夏古堡
阿塔木帕夏古堡
从塔里木盆地通往藏北高原、印度、克什米尔地区有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里雅古道是其中一个分支,它不仅是连接塔里木盆地和西藏一条捷径,也是通往克什米尔和拉达克的一条通道。1906年9月,斯坦因从和田普鲁村出发沿克里雅古道穿越羌塘和阿克赛钦地区,最后经喀喇昆仑山口抵达列城。1906-1908年,斯文赫定两次从列城出发,沿克里雅古道穿越阿克赛钦和羌塘进入西藏日喀则地区。
普鲁村到阿什库勒盆地地图
公元1004年,喀喇汗军队经过近40年的拉锯战最后灭掉了于阗国(今和田),由于喀喇汗王朝武力推行伊斯兰教,迫使许多信仰佛教的于阗人翻越南边的大雪山沿古道逃入吐蕃。
阿什库勒盆地到邦达错地图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盘踞新疆的策妄阿拉布坦派部将大策凌敦多布从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派遣台吉策零敦多布,出奇兵六千,绕戈壁逾和阗南大雪山,涉险冒瘴,昼伏夜行,次年穿腾格里海,突袭拉萨。” 杀死了和硕特部的拉藏汗,禁锢六世达赖于药王山,1717年西藏遂为策妄阿拉布坦所控制。1720清军收复西藏,其残部沿古道逃回准噶尔。1878年,左宗棠的清军追杀白彦虎时,这条古道被毁,“溪径遂绝”。
进入西藏第一村—氆氇村
氆氇村是克里雅古道的起点,它坐落在于田县以南的昆仑山浅山地带。一条发源于昆仑山中段的河流穿过山村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条河便是沙漠的生命之泉—克里雅河。源于上游的河谷蕴藏着大量的沙黄金,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以淘金和放牧为生,称之为“普鲁”,因为普鲁在维吾尔语意中为“金钱”,这个金沙流过的小山村也由此得名为普鲁村。还有一种说法,世代生活在山里的人们从远古时代就掌握了一种独特的编织工艺,用当地的山羊毛为原料,编织出工艺独特的地毯,深受吐蕃人的青睐而热捧,被吐蕃人称为氆氌毯。在历史上用氆氌二字命名这个小山村延续了很久,后来为了简化改为普鲁村。
普鲁村
2005年普鲁村委会
普鲁村是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人口1030人,都是清一色的维吾尔人,但从长相上看与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还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西藏人。普鲁人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为什么舍去水草丰盛的平原地带来到荒芜贫瘠的昆仑山中,关于普鲁人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一是说普鲁人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火,翻越昆仑山,进入了克里雅河谷;另一种说法是普鲁人原本是克里雅下游的土著民族,由于宗教战争被迫离开了美丽的家园,沿克里雅河逃到了昆仑山中。据现代考古发现,克里雅河的发源地阿什库勒盆地和普鲁村附近有多处距今3300-10000年的石器遗址,说明这一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有着悠久的历史。
普鲁村的牧羊人(泉水摄影)
普鲁村的男人
作者与普鲁村民合影
几十年前,由于进出普鲁村的交通极为不便,这里的人们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他们依山傍水过着悠闲安适的生活,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古老的宗教和文化的痕迹。普鲁村是新疆唯一使用“斤”作为度量衡的村落,至今村民们还把秤叫做斤,他们沿用着柳树枝当秤杆,河里的卵石当秤砣的斤。历史上的普鲁由编织氆氇毯而出名,今天,这种传统的工艺受市场影响而渐渐地在衰亡,但在普鲁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编织工艺,在老人家里还能看到氆氌毯。
氆氇毯
氆氇的老物件
古法编织氆氇毯
氆氇斤(称)
昆仑山博大而荒芜,除了矮小枯黄稀疏的高山植被外,看不到一棵天然树木,好在普鲁村所在的河谷一侧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村民们每家都拥有一个小煤窑,以满足家庭用煤。普鲁村的男人除了放羊和挖煤外几乎不干家务,休闲时大都集中在村委会门前晒太阳。
普鲁村男人
作者与普鲁村民合影
而女人则是普鲁村顶梁柱,地位也相当显赫,穿戴也很独特,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头戴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状似杯盏,直径不足10厘米,维吾尔族语称之为“坦力拜克”的小帽。这种小花帽作为当地妇女独特的头饰,闻名于世。帽顶部用彩色绸缎做面,下沿用羊羔皮做成,做工十分讲究,妇女们把帽子用针别在头巾的右侧,近看似帽,远看宛如一朵花,样子十分别致。在重大礼仪场合,还常可以看到身穿“七箭服”的妇女,这套服饰维吾尔语叫“派里间”,是沿袭古代狩猎人穿着的猎装,胸前两侧带尖头的7条天蓝色缀饰,原为猎人的箭袋符号,后来渐渐演绎成衣服上的装饰图案,所以也叫“箭服”。这些奇特的服饰的由来,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克里雅地区多种宗教文化交织的产物。这种奇特的服饰塑造了克里雅女人的高贵、典雅和神秘。
普鲁村的女人
普鲁村的女人
普鲁村礼仪场合的女人们(泉水摄影)
礼仪场合的克里雅女人(泉水摄影)
在历史上,普鲁村是进入西藏的门户,有着多种文化宗教的交融,也是近代探险家们必经之地。如今,在普鲁村以南6公里处还保留着一处被称作阿拉叫依古代驿站遗址,据说是通往西藏古驿道的起点,也有人说是古代屯兵的卡子,它究竟始于什么年代,没有资料考证。据当地村民说:“他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有这个卡子”。从遗址周边上高大的杨树判断,遗址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于田志记载,这个卡子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阿拉叫依古驿站
阿拉叫依古驿站
阿拉叫依古驿站
在阿拉叫依附近,有一座横跨克里雅河的木桥,这也是古道上唯一的一座桥梁。1950年为了解放西藏,和田军民开始在克里雅河上游河谷修筑新藏公路,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塌方严重、高山缺氧等原因,最后被迫放弃,改道1956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1465公里的新藏公路。至今古道沿途仍存有公路遗迹,在阿拉叫依和苏巴什还保存着当年筑路大军营地遗址,但古道上唯一的木桥在2008年后彻底坍塌,留下的只有两岸的桥墩。
克里雅河上唯一的木桥(2005年拍摄)
普鲁村是克里雅古道的始发地,在近代探险史上,不得不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他曾四次来中国探险考察,1879 -1880年第三次考察时,他翻过唐古拉山进入西藏,由于不断遭到藏民的袭扰,最后受阻于离拉萨220公里的那曲,进入拉萨的梦想未能实现。1883-1885年,第三次进入中国时,他想从新疆南部进入西藏,1885年6月,他带领俄国探险队来到了于田普鲁村,在村里做了充分准备后,率队穿过普鲁河谷,翻过硫磺达坂,沿着克里雅山口的北麓走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吃尽了苦头,也未找到一条到西藏的方便之路。
2005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考察克里雅古道时,还从普鲁村老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当年哥萨克骑兵的故事,并在村里收集到了几个俄国探险队遗留的镀银果盘。
险峻的普鲁河谷
过了阿拉叫依古驿站如同跨入了地狱之门,狭窄的山谷被常年流淌的普鲁河水冲刷成上百米深的沟堑,普鲁河也叫库拉普河,它是克里雅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在夏季,浑浊咆哮的洪水震耳欲聋,当年进藏部队修筑的公路早已面目全非,人们只能沿着狭窄牧道在河谷一测的山坡上行进,时而爬上很高的山梁,时而再下到谷底。行进20公里后,一处陡峭的河谷挡住了人们的去路。举目仰望,一条依稀可辨的“之”字形牧道一直延伸到高山的顶部,当爬上了海拔3700米的山梁,前面又出现了两座更高的山,就这样连续翻过三个达坂才能绕过这段峡谷。
普鲁河谷
在普鲁河谷行军
翻过达坂后河谷变得越来越窄,河道两侧的高山似乎成了垂直,牧道也消失了。我们只能踏着大小不一的卵石,时而河东,时而河西,频繁地在河道中穿行,冰冷刺骨的昆仑雪水使我们的双脚失去了知觉。
涉水普鲁河
涉水普鲁河
从普鲁村到苏巴什离不足40公里,从天亮到天黑不停地走也要三天时间,普鲁河谷道路的崎岖可想而知。
神奇的阿什库勒高原盆地
巍巍昆仑之中,隐藏着无数秘境,充满着神奇,新疆阿什库勒盆地就在这无数秘境之中。
远眺阿什库勒火山
穿过普鲁河谷视野豁然开阔,湍急的河水渐渐变成了清澈的小溪,这便是泉水涌出的地方—苏巴什,河谷中一条清晰的路基直达当年筑路大军的营地遗址。南行10公里便是新藏高原北部边缘上的标志性达坂—海拔5114米硫磺达坂。
苏巴什当年筑路大军的营地
苏巴什当年筑路大军的营地
硫磺达坂
翻越硫磺达坂
登上硫磺达坂
站在大坂向南望去,远处的雪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在两山之间夹着一个长约50公里,宽约15公里的洼地,这便是青藏高原北部神奇的阿什库勒盆地。从苏巴什登上硫磺达坂需5个小时,此时,离色格孜库勒湖还有23公里路程。沿着时隐时现的路基向东行进,路边除了满目荒凉的沙砾外,看到的就是一具具骆驼或毛驴的白骨,可以想象当年筑路大军所历经的磨难和付出的代价。
在硫磺达坂上
进入阿什库勒盆地
阿什库勒盆地平均海拔4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地质公园,它不但有阿什库勒、乌鲁克库勒和大黑山火山等14座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在盆地以南的大雪山孕育了一条巨大的阿克萨依冰川,冰川末端有一边罕见的温泉群,它就是海拔5000米的双羊温泉,它是阿尔金山断裂带和平顶山裂缝的产物,双阳温泉的神奇之处在于,温泉群与河床相连,泉水与河水相通,即使在零下40多度的严冬,温泉出水口温度达55度温泉水,使得河床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色的植物。
玉龙喀什河源头的阿拉克萨依冰川
玉龙喀什河源头
双羊温泉
双羊温泉
盆地中东西向一字形排列着色格孜库勒、阿什库勒、乌鲁克库勒三大湖泊(库勒维吾尔语意为湖泊)。站在海拔5000米的山梁上环视广袤的盆地,色格孜库勒一潭潭蓝绿各异的水洼似乎与东边的阿什库勒湖连成了一片,在山梁和南边高耸的雪山之间镶嵌着一块硕大的绿色草地,山梁的东南方向,一座梯形的山包醒目地耸立在阿什克库勒湖畔,这便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昆仑山亚洲一号火山,也称阿什库勒火山。
阿什库勒湖
远眺阿什库勒火山
色格孜库勒
盆地中的阿什库勒湖
阿什么库勒火山
据当年新疆日报记载,1951年5月27日上午9时50分火山喷发,当年筑路大军亲眼目睹了喷发过程。登上海拔4921米的火山口,会惊奇地看到,阿什库勒火山犹如一个直径约120米,深约60米的巨大的锅底,坑的南边有一个熔岩溢出的缺口,熔岩顺地势流向西溢出形成地图上标为“喀拉塔什勒克”的火山地带。喀拉塔什勒克维吾尔语意为黑石滩,它长约8公里,宽约4公里,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出一个个山包,沿着阿其克库勒南岸一直延伸到色格孜库勒湖畔。黑石滩土地肥沃,一尺高的针毛草随风而舞,在夏季,阿什库勒盆地受南边雪山融水的滋润,处处充满了生命的迹象,绿色的草地,蓝色的水湾,欢唱的水鸟,成群的野牦牛无不给这片广袤的高原盆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登山阿什库勒火山口
阿什库勒火山口
阿什库勒火山溶洞
火山熔岩
火山熔岩
阿什库勒火山下的黑石滩
乌鲁克火山形态完美,锥体顶部海拔4800米,火山口直径220米,锥体底部覆盖着黑色的火山渣,底部还发现了钻石般的熔岩玻璃,其熔岩台地一直延伸至乌鲁克湖中。
乌鲁克火山与乌鲁克库勒
乌鲁克火山
乌鲁克火山
大黑山火山是盆地内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火山,大黑山火山是一座复式火山,颈部海拔5086米,火山口直径500米,大黑山火山喷发模式经历了爆破式喷发,溢流式喷发,岩浆流溅落,熔岩流溢出四个阶段。
大黑山火山
阿什库勒盆地人迹罕至,是野牦牛的家园。在昆仑山和青藏高原,成群的野牦牛见人就跑,唯有单独的野牦牛具有攻击性,攻击人的野牦牛往往一把翘起,用蹄子刨地,向你发出攻击的信号,一旦野牦牛向你发起进攻,跑就等于送死,你只有像斗牛士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在它撞上你的瞬间,迅速闪人,方能捡回一条命来。
发起进攻的野牦牛
人与野牦牛的搏斗
挡路的野牦牛
独特的地理环境,神秘莫测的高原盆地也成了中外探险家的向往之地。由于这条高原秘道跨越海拔5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和羌塘无人区,加之险峻的高山峡谷和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得从19世纪以来,许多试图穿越这条古道的英雄们,大多无功而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二十世纪初,日本探险家橘瑞超在第三次中亚探险时,在普鲁村雇佣了30多个驮工、几十头毛驴和马匹,进入了阿什库勒盆地,他试图找到一条进入西藏的高原秘道,但当他历经艰险翻越硫磺达坂到盆地中唯一的淡水湖-达色格孜库勒时,从普鲁村雇佣的驮工受不了高海拔的折磨都跑了回去,毛驴和马匹几乎都死光了,就连他自己也得了高山病差点死在那里。
色格孜库勒
色格孜库勒
色格孜库勒湖畔的营地
乌鲁克库勒长7公里,最宽处3.6公里,它是盆地中最大的湖泊,水面积几乎是阿其克库勒湖的一倍,这两个湖水质咸涩,人畜都不能饮用。在盆地中色格孜库勒的水微咸,加之黑石滩有丰富的针毛草,色格孜湖畔也成了途径古道人们的歇脚之地。另外在乌鲁克湖南岸的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注入乌鲁克湖,这里也是盆地中难得的宿营地。1908年9月,斯坦因考察玉龙喀什河源头时在此设立了大本营。
乌鲁克湖畔的野鸭
乌鲁克湖与火山
乌鲁克湖与火山
乌鲁克湖
乌鲁克湖南岸的营地
阿什库勒盆地南边的大雪山是玉龙喀什河的发源地,向南穿越乌鲁克湖,翻过双羊达坂就能抵达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川,从盆地向西翻过卡拉库木达坂就能进入玉龙喀什河峡谷。在一地区的淘金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1908年8月,斯坦因沿克里雅古道回列城途中,翻越硫磺达坂进入了阿什库勒盆地,在黑石滩遇到了普鲁村打野牦牛的猎人,在猎人的带领下翻过卡拉库木达坂,在通往玉龙喀什河的扎依里克峡谷遇到了50多名淘金的喀尔里克人(普鲁村人),他们夏季在河谷中淘金,据说他们的祖辈就在这个淘金。
玉龙喀什河源头
1908年斯坦因拍摄的克里雅的猎人
1908年斯坦因拍摄的玉龙喀什河谷淘金的克里雅人
1908年斯坦因拍摄的克里雅淘金人
阿克苏河谷
沿着古道东行翻过海拔5030米的脱破拉尕特达坂,进入克苏河谷。阿克苏意为白水河,发源于南边的雪山,是克里雅河的一条支流。在阿克苏河谷平坦的草滩上有一间用卵石垒砌的房子,也许是古道上的驿站,普鲁人把这里叫阿克苏卡子。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房屋已成残墙断壁,唯有驿站东侧山岗上高高耸立的玛尼堆向人们诉说着古道的沧桑。
阿克苏河
阿克苏卡子
即使在盛夏阿克苏河谷也会大雪纷飞
阿克苏河谷水草丰盛是野牦牛的天堂。河谷渐渐开阔,野牦牛也已越来越多。前行的队伍打破了河谷原有的宁静,成群的野牦牛像发起冲锋的坦克,快速向雪山奔去。目送着渐渐消失的牦牛群,无不为这主宰高原的强悍生灵而赞叹。
阿克苏河谷的野牦牛
阿克苏河谷的野牦牛
阿克苏河谷的野牦牛
海拔越来越高,前面就是高耸入云的阿特塔木达坂。长时间的缺氧,人们不免有点昏昏欲睡之意。从阿克苏卡子出发,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难攀爬,当你站在海拔5530米的阿塔木达坂时,仿佛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红色山坡,红色岩石,红色夕阳,把达坂装扮得格外壮丽。向东望去,洁白的雪山,宽阔葱绿的克里雅河谷,与红色的达坂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阿塔木帕夏达坂
登山阿塔木帕夏达坂
达坂下就是克里雅河谷
达坂下的克里雅河谷在夕阳下的映辉下显得格外的宁静,成群的羚羊、野牦牛、野驴点缀着葱绿的草地,我们沿着古道在动物中穿行,仿佛进入了一个远古的牧场。在河谷中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遗址—阿塔木帕夏古堡,它像守护这片大地的卫士,面对阿塔木达坂,静静地耸立在陡峭的克里雅河西岸。阿塔木帕夏是西藏通往塔里木盆地的必经要地,古堡可能是阿拉伯地理学家格尔迪孜所说的“吐蕃可汗之门”, 也可能是《新疆图志》所说的“唐将都督驻兵遗迹”。
克里雅河
耸立在克里雅河畔的阿塔木帕夏古堡
阿塔木帕夏古堡
翻越克里雅山口
克里雅河谷夹在两座西北走向的雪山之间,河谷西侧雪山延绵80公里,雪山的另一面便是和田河的发源地,东侧的雪山延伸100公里,两座雪山南边的隘口便是克里雅山口。
克里雅河谷中的克里雅山口
克里雅河谷
通往克里雅山口的秘道被一个接一个的达坂挡住,每当登上一个达坂,呈现在眼前的似乎是同样的另一个达坂。无休止地翻越消耗着旅行者的体力,摧残着人们的意志。这些达坂对精疲力竭的人来说,真是一个“绝望达扳”。在翻越达坂的途中,时而可见散落的白骨,不知道有多少牲畜毙命在途中。
在克里雅河谷行军
无休止的攀登,一个接一个的高低
克里雅古道对人的体能和意志都是一次考验
毛驴也累倒了,永远起不来了
向克里雅山口行进
经过27公里行军,当登上了海拔5440米的最后一个达坂时,视野豁然开阔,近在咫尺的雪山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克里雅山口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在克里雅山口以北6公里便是克里雅河的发源地—吾拉音库勒,它长约7公里,由几个小湖泊串接而成,每到夏季,东西两侧雪山的融水形成无数条小溪汇入吾拉音库勒。
克里雅河谷
走向克里雅山口
吾拉音湖
吾拉音湖
作者经过十天行军到达乌拉音湖畔
据说这个海拔5400米的高山湖泊是于田县的维吾尔族人吾拉音发现的。在1929年春汛前,吾拉音为了探明克里雅河的发源地,率人沿克里雅河逆流而上,在穿越昆仑山险恶的峡谷地带途中,他不得不丢弃马匹,到达高山湖泊时,只剩下几个随从和一袋苹果。吾拉音朝湖北边的出水口投下了苹果……半个月后,精疲力竭的吾拉音回到了于田县城,当人们将一盆从山上漂流下的苹果递给他时,吾拉音确信那座高山湖泊就是克里雅河的源头。吾拉音死后葬在了昆仑山,他发现的高山湖泊被后人称做吾拉音库勒。
涉过吾拉音湖出水口
涉水乌拉音湖出水口
虽说是盛夏,吾拉音库勒附近的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湖边上也结了一层薄冰。周围除了沼泽没有任何植被,只能涉过冰冷刺骨的克里雅河,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一望无际的沼泽向克里雅山口走去。
克里雅山口附近的沼泽
跨越沼泽走向克里雅山口
从普鲁村出发,经过10天的行军,爬山涉水180公里,穿越了海拔5546米的克里雅山口后便进入了藏北羌塘。
到达5546米的克里雅山口
穿越羌塘高原
羌塘藏语为北方的平原,它平均海拔5000米,众多的湖泊,沼泽,河流,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更是一片神奇之地。翻过克里雅山口就到达了羌塘腹地的邦达措。从这里开始,向西南延伸经过兽形湖、马头湖和龙木措抵达松西,与新藏线汇合,再穿越阿克赛钦荒原,经羌臣摩道(班公湖),或经喀喇昆仑山口进入拉达克地区,1908年斯坦因就是沿克里雅古道,穿越羌塘和阿克赛钦,翻过喀喇昆仑山口回到列城。从邦达措向东南方向延伸,经普尔措、骆驼湖、美马措、喀湖措、扎麻芒堡进入西藏各地,1906-1908年斯文赫定两次从拉达克进入西藏日喀则地区就是走的这条线。
羌塘
羌塘的牧民
羌塘的女孩
羌塘的牧羊
邦达错
羌塘
羌塘女孩
羌塘牧羊人
克里雅古道从普鲁到改则这段线路也称为英雄古道。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骑兵师在普鲁村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7个民族136人组成的先遣连,在总指挥李狄山,连长曹海林副连长彭青云的带领下,沿这条古道向藏北进军,目的地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噶达克,也就去今天的噶尔县,在没有道路,没有向导,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翻越昆仑山重重高山达坂,克服高山缺氧雪盲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50年9月中旬抵达了改则地区扎麻芒堡,并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严冬,1951年5月28日先遣连与后续部队在扎麻芒堡会师后又继续前行,与8月3日抵达阿里首府噶达克,率先与噶本政府签署了和平协议,先遣连这一壮举堪比长征,他们以包括连长李狄山在内的63名烈士的悲壮代价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沿着古道进军西藏
进藏先遣连进军西藏
为了缅怀先遣连的英灵,扎麻芒堡改名为先遣,先遣连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先遣乡。2019年阿里政府在此修建了先遣连纪念馆和纪念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被悲壮的历史。为了纪念英雄先遣连的壮举,这条古道也被后人称为英雄古道。
位于先遣乡的纪念馆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现在交通的逐步完善,克里雅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古道曾承载的历史故事也被人们忘却。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疆山峰的对外开放,一批批国外登山队前来新疆登山,随之而来的高山和荒漠探险也悄然兴起。2002年9月 ,丹麦人Martin和瑞典人Janne Corax、Nadine从松西出发骑自行车翻越克里雅山口15天后抵达普鲁。2004年8-11月 ,Martin和美国人Jeff Garnand骑自行车从兰州出发,经西宁、玉树、那曲,沿北线到尼玛、改则、塔城,徒步转神山冈仁波齐后抵达阿里,随后计划再次翻越昆仑山克里雅山口抵达民丰县境内。
2005年2月和2006年7月 ,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曾两次沿克里雅河的支流逆流而上,翻越硫磺达坂进入阿什库勒盆地,对阿其克库勒火山地区进行考察。2008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主席王铁男带领10名队员,从氆氇村出发,历时18天穿越克里雅古道抵达西藏松西。
1998年从普鲁村出发穿越克里雅古道
2012年普鲁河谷上游苏巴什一带发现金矿,开发商沿着当年解放军建筑的痕迹修了一条便道,改写了克里雅古道不通车的历史。目前金矿已禁止开发,但便道还能通车(四驱越野车可行)。2016年和田地区国土资源局对阿什库勒盆地的火山资源进行了考察,为了开发旅游,计划申报国家火山地质公园。
克里雅古道是一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道交通线,当你沿着古道穿越高山峡谷,登上高耸硫磺达坂,俯视苍茫阿什库勒盆地,火山、湖泊、雪山、高原精灵无不让你动情。当你孤独地行走在古道上,面对瑰丽的风景和重重艰难险阻,只有战胜自我的懦弱,走出古道,才能切身感受到克里雅古道所承载历史的厚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