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作者: 时间:2023-06-13 12:56:59 浏览量:

自2010年浙江省对口援建海西以来,一批批浙江干部奉献海西、助力海西,浇灌出对口支援的累累硕果,助推着青海大地的沧桑巨变。

为了讲好海西故事、亚运故事、对口支援故事,我们深入一线采访。

第一站,我们来到大柴旦行委柴旦镇马海村。

戈壁滩上的乡村

从德令哈出发,沿着314省道一路向西,两边的戈壁滩匆匆而过,公路向远处延伸,仿佛没有尽头。

200多公里后,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白墙红瓦出现在眼前。整齐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各家门头上方,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里是大柴旦行委马海村,青海省唯一一个哈萨克族行政村。2002年,经国家民委批准,由新疆返青的哈萨克族群众在这里安置。

在辽阔的戈壁滩上,乡村反而算得上是独特的风景。

走过一个大的院落,我们来到了马海村原党支部书记焦力保力德的家。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努尔哈力(左)和焦力保力德(右)

走进房间,屋内的家具透着传统的民族气息,但家用电器、取暖等一应设施,成为这个家庭告别以往生活方式的明显标识。

喝着奶茶,我们听焦力保力德讲起了以前的故事。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搬迁到这里之前,村民们过着游牧的生活,牲畜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村民们临时的家。外出放牧短则一个多月,长则三四个月,“就拿个奶茶,拿个馍馍出去了嘛”,焦力保力德说,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

直到政府安置新疆返青哈萨克族群众组建了马海村。

但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戈壁滩。“那时候连路都没有,一脚踩下去全是沙土,住的是土坯房、电话也不通。”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从德令哈到大柴旦沿路的戈壁滩

当时想给新疆的亲戚打电话,只能去90公里外的柴旦镇,班车一天只有一趟,要在“搓板路”上颠3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柴旦。

往后的日子怎么过?马背上的民族给出了答案:要靠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片天!

产业叩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马海村党组织发现,村集体经济之所以不发展,是因为乡亲们还走着传统畜牧业的老路,产业结构的单一,阻碍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路径。

如何依托优势把畜牧业做大做强,成为马海村村民共同思考的问题。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小康牛”项目是浙江援青干部援建新举措之一。

马海村家家户户都搞养殖,但因为缺资金和技术,都是零星式养殖,经济收入不高。要发展,说到根子上还是要靠着产业开路。

为了利用牧业村优势,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浙江绍兴援青工作组决定帮助村里发展肉牛产业,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效益。

2019年11月,马海村组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700亩的肉牛养殖场,古老的牧业村第一次建起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场。

肉牛养殖场以聘用技术人员运营、政府进行监管的模式运作。

村党支部书记努尔哈力说,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喂养和疾病防疫,肉牛长的速度就会快得多。像架子牛只要经过五六个月育肥就能销售,小牛犊也只要养殖14个月左右就能出栏,而普通村民家里一般需要养殖2年以上。

等成批出栏后,除了留下部分收益扩大再生产,村集体收入的剩下部分就可以给全体村民分红。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有机枸杞也是马海村的一块“金字招牌”。

马海村集观光、旅游、生态、产销研于一体的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园,枸杞种植面积达1.4万亩,5家企业通过欧盟有机枸杞认证,2021年实现收入1630万元。

同时,马海村还在柴达木盆地培育出首家蕨麻种植企业,统筹发展“枸杞、蕨麻、骆驼、饲草”四大产业,村集体经济累计突破152万元。

“改头换面”的马海村

“现在的生活是真好,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带领我们参观时,村书记努尔哈力由衷地说。

对村民来说,钱包鼓不鼓是生活幸福感的最直观的感受。

2022年,马海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7元,是20年前的35倍。从最初的84户人家,到现在已有131户545名哈萨克族群众生活在这里。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当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7年,国道215线从村旁修过,马海村村民们终于告别了过去的“搓板路”,去柴旦镇缩短到一个小时。

2009年,马海村依托“党政军企共建”项目,让村民们从土坯房搬进了砖混房新居,村里还有了健身器材、篮球场地和新的会议室,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网络。村里新打的水井,解决了大伙的吃水问题,又从鱼卡河修建水渠,引来灌溉和牛羊用水。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海西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屠江锋,是去年浙江派出的援青医疗专家团中的一员。

他去年”三八妇女节“也来到马海村进行过义诊,“当地活动开展很丰富,跑步、拔河,感觉他们是充满热情和生命力的!”

的确,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马海特色舞蹈队、还有哈萨克族特色的毡毯等等。村党支部负责人表示,如今,马海村村民的生活更丰富、多样,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马海村,奏响幸福生活的“冬不拉”

马海特色舞蹈队演出服

据了解,今年还计划投入浙江援青资金1199万元,实施7个浙江援青建设项目,不断为大柴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注入强劲动力。在广袤的大柴旦,浙青两地的交流融合正在走深走实。

“花朵跟着太阳走,羊群跟着头羊走,在草原上就不会迷路,各族兄弟跟着党走,好日子就在前头……”这首“冬不拉”,是当地居民常弹奏的曲目,也正是对马海村蝶变的深情告白。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