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青海湖,除了在青海玩,还去了甘肃,在祁连看完大草原,接着去了张掖,在祁连到张掖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峨堡,这个小土堆就是峨堡的遗迹,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交通驿站、茶马互市及军事要塞。是青海通往甘肃、新疆、乃至西伯利亚和欧洲的辅道之一。
峨堡意为祭神的石垒,有祈祷“峨堡”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之意。峨堡在历史上第一次火起来,是因为在东晋年间,原“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一带群雄割据,战事不断,交通受阻,因此东西往来的商队、使节全部改由青海通过,使得这条古道变得繁荣起来,凡东南至西,进出河西的商贾、使节都要经过此地,峨堡便成为青海境内内地通往草原牧区的首站。
峨堡第二次火起来是在唐朝,因唐朝国力强盛,使得峨堡也愈加繁荣起来,尤其是盛唐时期,经济高度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当时大量的商贾、使节、僧侣、游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丝绸之路上的中间站———峨堡,并将这里作为短暂的休整之地,补给粮食,然后继续出发。在当时,中国大量的丝绸、瓷器以及农业水利、冶炼等技术,均由丝路传到中亚,乃至欧洲。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以及玻璃等也传入中国。峨堡因此成为“丝绸南路”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也是青海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
此后到宋代乃至元代,峨堡都继续保持着繁荣的状态,但是到了明代,海路渐开,海运事业渐渐兴起,人们发现水路比陆路更快捷,于是商贾、使节大多改走水路,虽然陆行的丝路依然存在,但繁荣程度已经大不如前,所以经过峨堡的这条古道也变得时通时塞,时兴时废,整个青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萧条,峨堡也由盛转衰。像如今我们看到的峨堡古城城楼,这些都是新修的,唯有残留的土堆才是这段辉煌历史的真正“遗物”。
在城墙的另一面,是一些如今生活在峨堡镇的居民摆出来的商铺,主要卖一些土特产和纪念品,有一些干果、干蘑菇和牛肉干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小玩意,供在此短暂停留的游客挑选。
有的商贩摊子上还摆了新鲜蘑菇,这些新鲜蘑菇很多都是要被串起来风干的,这样容易保存。
在附近逛一圈下来,发现峨堡镇已经是一个现代小镇,小镇干净安宁,四面环山,颇有岁月静好的意思,历史上曾经繁荣昌盛的痕迹已不可寻。
再看看城墙对面如今仅百来米的商铺街,谁曾想到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地,曾经无比繁荣,也许闭上眼睛还可以感受得到,这里曾经有过络绎不绝的商旅客人,数不胜数的商铺旅店,还有马蹄扬起的尘土,各类小贩的吆喝,嘈杂热闹,盛极一时。但是睁开眼,历史唯一留下来的也许只有眼前的小土堆了,只有土堆见证过这里的繁华,以及衰落。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