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发展数度停摆、经济持续下行等多重考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为,顺利实现“开门红”“双过半”“全年稳”目标,人均GDP达到17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历史性迈上千亿元台阶,创造了逆势攀升、领跑全省的耀眼成绩。
高质量发展支撑海西经济稳中求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海西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当地产业稳定有序发展、经济稳定增长举足轻重,而且事关全省整体产业链的发展质量和产业竞争力的形成。
近年来,海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海西具有产业“四地”建设全要素、全产业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时俱进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全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贡献海西力量。
翻开柴达木传统产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其间的脉络多与“资源型经济”存在着天然关联。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曾经依托的优势已然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劣势。
海西再度奋起,聚力战略性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四大战略性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技和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倾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战略性产业基地。这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也是发展路径的“转型”,更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道”。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发展阶段确立的高质量发展宏阔命题,海西州肩负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源高效转换的内在使命,也承担起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创新发展的桅杆上,奋力悬起再度出海、谋求突破的风帆。
对标高质量发展,舍开头顶上的“资源大州”光环,海西从未像今天这样急切地把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抉择,推入到新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中。作为我省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海西州在“一优两高”战略引领下,借力绿色循环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凭借高质量发展筑起的新路径,依托率先在“三区三州”实现全域整体脱贫、成功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集聚的新实力,以充沛的底气,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乐章中,奏响以循环经济撑起高质量发展的海西强音。
绿色循环、结构调优、转型升级……在海西州推动循环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引领的路径奋力前行中,既拥有了“绿水青山”,又怀抱起“金山银山”。
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新材料市场,重点发展起以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镁合金、镍钴材料等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已然崛起。装备制造业并驾齐驱,以光伏、光热、风电、储能高端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大漠戈壁深处悄然生成。
新发展理念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新能源为标志的一大批新产业,成为提升海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座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电站、全球第六座并网发电的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并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批上网电价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
海西州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融入国家战略的朝阳产业。当地盐湖资源可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发提供良好介质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蕴积了潜力和优势。目前,海西已经建成国家级光热发电新能源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循环发展,让辽阔海西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忠诚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中,千里戈壁不断谱写绿色循环乐章,海西踏歌而行。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新动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2022年,海西州制定《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活动,以加快推进“四地”建设、推动海西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瞄准市场主体关切、营商环境改革的难点和痛点,全力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投资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创新和法治、人文环境,促进海西州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西全力打造“青海一流、西部样板、全国知名”的营商环境标杆地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优化营商环境大道上阔步前行。
市场需求收缩、供给受到冲击、经营成本加大、人力资源趋紧……在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和省内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2022年上半年以来,海西州部分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面对叠加因素多种挑战和考验并存。
海西州委州政府紧扣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重大决策部署,以精准发力、“切脉开方”,找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焦点,将国家和省上制定的稳住经济增长“大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在各园区、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关键环节当中,以全盘联动为企业解难纾困,倾力稳住经济增长基本面。
为给企业切实“减负”,完善分时电价政策,持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覆盖面,支持企业降成本、稳运行,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培育认定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予以倾斜。
着力在政策对接落地上下功夫,以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为主线,构建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并出台具体措施,保证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应免尽免。落实好各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民族医药、资源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
落实落细增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延期缴纳税款等举措,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为产业“四地”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搭平台、铸支撑。
“链长制”链出发展韧劲和活力
着力于稳定经济运行,紧紧围绕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以及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数字经济与信息安全、生态旅游、天文科技、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大健康、建材等重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制定《海西州全面推行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由州级领导分别领衔“十二条”产业链,各产业链召开专题研究部署会议及调研活动,定向绘制“产业链谱系图”,形成多个具体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绿色导向、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链路径进一步清晰。
海西州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强化完善“链长制”在推动全州企业由“链”而兴中的关键作用,拓展建链、补链、强链环节,有效发挥全域产业生态“链”上行的关键作用。随着“链长制”的稳步推进,海西州在与产业链建设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关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方面同步实施相应举措,强化“链”思维,打造产业链链长亲力亲为、责任部门合力共为,协力构建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链长制”推进以来,海西州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齐动相结合,抓好图谱式产业链推进,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储备,进一步推动产业“链长制”走深走实、提标提档。
2022年,海西州通过“以链招商、以商招商”,南玻10万吨高纯多晶硅、中车10GW风电光伏装备制造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链项目落地开工;浙江吉利5万吨多晶硅、丽豪单晶硅、天合光能晶硅组件等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聚之源二期4000吨六氟磷酸锂、赣锋锂业1000吨金属锂、金海锂业1000吨氯化锂和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金纬科技6000吨碳酸锂、中锂鑫膜年产1万吨碳酸锂等盐湖化工锂电材料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浙江雨色大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大数据产业链实现零的突破。一批具有海西辨识度、高成长性、国内影响力的优势企业正在加快培育形成。
突出产业链科技创新牵引作用,运用好“揭榜挂帅”和“帅才科学家”政策,创新领域不断开拓新局面。“帅才科学家”西部镁业2万吨镁基修复材料项目已试车成功并试产应用,“揭榜挂帅”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已在盐湖镁业成功投料试产,中能建空气压缩储能、华电光伏制氢、鲁能熔盐储能等新型储能“揭榜挂帅”项目已备案立项,产业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攀升,产业链发展后劲有力夯实。
新发展格局擘画海西新发展路径
牧光互补、光伏治沙、新能源制氢……2022年,海西州一批集中开复工项目中,许多新名词频频出现,多个重点项目向以新能源、现代化农牧业、产业链补链等绿色低碳打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靠拢”。
这是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这是新机遇,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催动企业舒展经络,致力于谋求创新变革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海西工业产业在经历了漫长的“资源型”“传统型”发展阶段后,因为有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带动,借势打破资源依赖,甩开传统模式的老路,最终实现“破茧化蝶”“浴火重生”。
过去十年,海西州依靠新发展理念的引航指路、释疑解惑,海西工业产业冲破发展“瓶颈”,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为迈向高质量发展铸就了稳中求进的坚实阶梯。立足“四地”建设宏伟蓝图,让行进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上的海西,于考验和挑战中赢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发展理念之光的引领下锚定目标、矢志追逐,海西经济奋力挣脱诸多束缚,踏上新的发展台阶,焕发出万千气象。
新理念筑起新路径。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产业实现转型发展作为强力的“撬动点”,把绿色低碳循环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创新驱动作为活力之源,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路铿锵前行,推动产业发展向特色优势型、绿色低碳型、创新驱动型、园区带动型转变,实现了发展动力的根本性转换。
新理念生发新希望。在聚力赋能实现转型发展中,海西州传统产业迸发出新活力,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高地建设一路向前突飞猛进,“海西制造”释放出规模化、高端化效能,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融合发展……
新的一年,海西州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全面恢复提质增效。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深化项目攻坚行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在扩增量中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招商引资激励和督导机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六大行动”,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后续跟踪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兑现出台的招商政策,让企业暖心安心放心舒心发展。
民生改善和保障织就深情幸福网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项项民生新政出台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一幅幅民生愿景变成实景,在海西大地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
如果说此前海西的城乡建设是在搭框架、打基础,近年来,则浓墨重彩于“精耕细作”,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为海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在村容村貌整治、绿化、亮化、小型广场修建、村庄道路硬化等方面下功夫,一组组暖心画面描摹出宜居城乡的幸福画卷。
海西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领域各项工作。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脱贫成果不断巩固。2022年,落实中央和省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21亿元,实施项目196个,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17个。就业增收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助企纾困稳就业保就业十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1.3%、106.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6.2%。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制定“1+7”系列政策文件,明确“1+3+8”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全州教育总体实力。海西州人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强化卫生人才引培并举,环湖支医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医院实现全覆盖,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医保参保扩面持续巩固,全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02.46%。
新的一年,海西州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兜牢民生底线。着力落实就业优先。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脱贫劳动力、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确保全州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推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提档升级,依托援青机制加强劳务协作,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更便捷、健康信息服务更普及。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好全民参保、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失业保险扩面等各项社保政策,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改革,加强儿童福利政策与其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间的横向衔接。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步伐,提升社工站规范化建设水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站”。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深化文化对外交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讲好海西故事,传播海西好声音。
柴达木盆地,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将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新征程新伟业,海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立足全省产业“四地”建设的主战场、主要的工业经济活跃地区,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