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问除了来自书本、来自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外,其实借着出外旅游参学,也能增广见闻。各地特有的著名的景点,文化内涵或历史。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民引以为傲的的某件事或物。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青海省美食、小吃。吃货们,福利来了哦,快收藏~
NO1:酿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
NO2: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NO3:青海酸奶
青海酸奶的美味可以称得上是一绝。青海的酸奶不是“喝”而是“吃”的,厚厚的一碗,还未吃就能闻到淡淡的奶香。起到点睛之笔作用的是最上面的一层甜醅,非常美味。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
NO4: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
NO5:青海炮仗面
青海风味面食。拉面出锅后不带汤,用刀切成短条,倒入用粉丝、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锅内混炒而成。出锅前的制做等同于拉面的制做,出锅后的混炒法又相近于炒面片的混炒,但口味与两者各不相同。先长后短,先煮后炒、面菜混一。
NO6:焜锅馍馍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
NO7:羊肠面
羊肠面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
NO8:尕面片
尕面片是西宁、青海最为普遍的一种地方小吃,它是用手揪出来的,所以也称"揪面片"。其特点是面片形似指甲盖,白洁鲜嫩,柔韧爽滑,清香可口。
NO9:甜醅
西宁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一种受西宁当地人民喜爱的甜食。甜溢酒香,味美可口,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既可调节饮食,又可以供宾客,酿造过程讲究干净卫生,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酷暑带来的烦躁与倦怠感;冬天食用则能温心养胃,可强身健体,增加食欲。
NO10:牦牛酸奶
青海是中国四大天然牧场之一,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藏牦牛。牦牛酸奶的口感和营养是一般酸奶比不上的,特别浓稠,是高原特有的、稀缺的高端绿色食品。也是青海数一数二走出省门的美味!
NO11:青稞麦片
青稞麦片,在制作时精选粒大穗多,节秆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的上好青稞,再加入红枣片和红、黄葡萄干,严格按照营养成分比例配对口感好、营养佳,是馈赠亲友的不二之选。
NO12:青海土火锅
当地人钟爱的美食,使用自西汉起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虽然名为土火锅,可原料加工却十分讲究,刀法细致,所有食材被均匀地切成块、片、条等形状,齐整利落,底汤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再尝一口汤头,鲜美与爽口完美结合,让人大呼过瘾。
NO13: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用新鲜的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穿在签子上,浸蘸酱油、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配制的调味液,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随时刷抹调味液,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香味浓烈时即可食用。烤好的羊肉,趁热吃嚼,肉嫩味香,使人经久难忘。
青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的菜肴也具有一种粗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为多。这里的小吃,有浓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风味。从烹饪制作到色、香、味、形,无不独具地方特色。青海虽然不大,但小吃却可以吃到你嘴软。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