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蓝楹文化传媒公司
综合中国国家地理
从前,
三江源或许是那个在中学课本里,
被老师不厌其烦讲解的知识点;
现在,
三江源是我如此向往和敬仰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绝世美颜,
还因为它那无与伦比的高原气魄。
视频加载中...
三江源国家公园
摄影/许明远
中国的青海,世界的三江源,作为中国唯一的实质意义上具备独立保护和管理属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范围,涵盖了海拔多极、地貌多极、景观多极,是名副其实的极地公园和景观区域。
摄影/付洛
三江源国家公园与我们现有的其他“公园“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总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
摄影/李军
更重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至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探索与成绩,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三江源之水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雪峰、冰川、湖泊、湿地、峡谷、河流遍布。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养育了超过6亿人口,被誉为“中华水塔”。
凌空而起的飞机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摄影师搭乘的飞机飞越鄂陵湖上方,通过朝向西南方向的镜头望去,来自黄河南源多曲以及扎陵湖的水流以扩散开去的方式流入鄂陵湖。扎陵湖为淡水湖,鄂陵湖水微咸。黄河源头两大高原湖泊相依相偎,沉静深邃的水面呈现出醉人的色彩。
摄影/李军
黄河源园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3031.44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其中,黄河干支流是最主要的河流湿地,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高海拔天然湖泊湿地间也分布有一定面积的高寒沼泽草甸湿地。
摄影/马才让加
从高山冰川消融的水,在山脊和山间流淌,忽而分汊、忽而汇集,恣意纵横,随意挥洒出诗意的图景。季节不同,河水流量大小,携带泥沙量的多少,阳光折射角度的差别,都会影响河水的颜色。
摄影/蔡征
在澜沧江上游支流扎曲流经的昂赛区域,分布着300余平方公里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由近水平巨厚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等原因形成的。这处“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陡崖等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而昂赛原始森林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灌丛类型的核心区之一,也是我国大果圆柏的分布上限和最大的原始森林。
摄影/杨勇
三江源之山
被巴颜喀拉、阿尼玛卿、昆仑、唐古拉等几条庞大山系自然分割的三江源区,也因而被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之间,地貌、气候、文化类型都不相同,但它们始终是和整个青藏高原维系在一起的。
阿尼玛卿雪山被视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海拔6282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它的主峰玛卿岗日就在黄河大拐弯的中央。黄河就是从这里来个180度的大拐弯之后,一路流向东南。山势雄伟壮观的阿尼玛卿雪山区域内,大约有十几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峰,茫茫山岭之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
摄影/李晓南
阿尼玛卿山的山体是由砂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山势看起来非常冷峻、巍峨,而又大气磅礴。加上这里地势高峻、气候多变,山峰之上形成了无数冰峰,让整座阿尼玛卿看起来更加恢宏,雄峙的山体、重叠的山峰、层层覆盖的冰雪和高差分明的冰川,是阿尼玛卿最典型的景观。
摄影/沈传立
三江源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脉、可可西里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及唐古拉山脉横亘其间,峰峦叠嶂,犬牙交错。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更是广泛分布。
摄影/蔡征
三江源之景观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规划范围内,不仅涵盖了更高海拔的山地、更多的地貌类型、更多的冰川和湖泊,还涵盖了更丰富多彩的故事。它们承载着整个三江源区域的过往和今天,像是在广袤无垠的自然之间,矗立起一座座精妙绝伦的景观博物馆。
照片描述在三江源腹地,人们千辛万苦地爬到山顶或者垭口,往往能发现在不远的低处有类似图上这样的景观——高山湖泊。曾有首歌唱道:“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地球表面上的一滴眼泪”,我不知道歌手是否曾经到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但三江源这里的确是“眼泪”最多的地方。
摄影/青林
洛藏族自治州南部,西南部与四川省的色达、石渠等县相接,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黄河源头的第二个县。巴颜喀拉山横贯全境,把达日从中分为黄河和长江两个水系流域,尼什多、措什多、措斯多、尕布措、措什干等几百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点缀着大山南北的草原。上图中的湿地属于长江支流尼多河流域。
摄影/蔡征
热水沟谷内清溪潺潺,曲径通幽,黄的、粉的、红的、绿的、紫的等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植株密密地覆盖着,像是油画家用足了靓丽的颜色,在地上随意挥洒的巨画。在远处山顶和山坡岩石裸露的地方,山体的颜色也丝毫不显得突兀,两旁起伏的高山之上,更是因为生长着茂密的柏树、毛拔柳、百里得杜鹃等高原树种,栖息着雪鸡和麝等野生动物,而显得分外宜人。
摄影/青林
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寒之地的人,对大自然的变化和自然的馈赠都更为敏感并心怀感恩,在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也有他们悬挂的、用来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表达信念的五色经幡。
摄影/青影
三江源之生灵
对于三江源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言,它的意义远非一个“国家公园”所能囊括,这只是人类与这片已经出现诸多问题的荒野新一轮“和谈”的开始。但是对于那些栖息在此千万年的野生动植物而言,这场谈话它们并不知晓,更不知这艘庇护着它们的“诺亚方舟”将驶向何方。
作为大型食草动物,藏野驴喜欢群居,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见到汽车会激发起藏野驴的好胜心,它们喜欢跟汽车赛跑,而且往往要追到汽车前面,然后从车头的位置斜插过去才肯罢休。所以有时候我们宁可慢一点,也要让野生动物先通行,这是在三江源地区不成文的交通规则。
摄影/青林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带领野外科学团队多次奔赴三江源地区确认雪豹关键栖息地,使用红外相机记录其活动规律,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其中在2012年8月,他们在通天河沿岸保护区和索加—曲麻河保护区野外调查中,目击7次雪豹活动踪迹,其中两只母雪豹各带两只幼仔,极为难得。雪豹频现,是近些年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明显例证。
摄影/蔡征
牦牛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全世界94%以上的牦牛生活在我国。牦牛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寒、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供图/SOPHOTO
马鹿是大型鹿类,分布范围较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雄性马鹿才长有鹿角,而且体重越大角也越大。雄性的角一般分为6或8个杈,个别可达9—10杈。雄鹿平时独居,雌鹿3—5头成群,繁殖季节雄鹿会和雌鹿群居在一起。
摄影/图登华旦
三江源之人
在三江源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带着自然界的灵感,带着天赋,带着口耳相传、父业子承的自觉,连接起一条条民族文化的链。而闪现在这些链条上的光点,正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龙多然杰老人亲手打造的各种各样的藏式腰带,上面的图案非常丰富,雕镂的手法也比较细腻。这几十种针、线、刀、剪、锥子、铁锤、铁钎、钢凿等物品,都是制作腰带的最基础的工具,有时候为了把白铜和黄铜锤炼成他想要的模样,要反复打造很多遍。靠着这种传统锻打手艺,老人成为当地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摄影/梅卓
绚烂的阳光下,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汉子在草原上像鹰一样地起舞,大袖飞扬,豪爽洒脱。传统藏族服饰制作非常繁复,里外缝合接头的要求非常高,深受藏族同胞喜爱。
摄影/扎西江措
和煦的阳光下,草原上的旱獭围拢在僧人身边,索要食物。得益于朴素的环保观念,藏族同胞不会伤害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生活在村落和帐篷附近的旱獭已经融入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人们会给它们喂吃的,还和它们握手交流,完美地展现着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
摄影/懂珠才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