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塔尔寺里的青春>大安法师修行日记(2016年6月24日)

作者:大山里的修行日记 时间:2019-08-25 10:32:05 浏览量:

这些时日,无锡的善信弟子专程来走走夏季的甘肃,由于寺院距离机场近,大家下了飞机便赶来寺院,在这里能见到故人,真是让我又惊又喜。大家的第二站是青海,能与大家一起参学朝礼大西北的名胜古迹,自然也是一件欢喜的事情。

下午我们便赶到了塔尔寺,上一次来朝礼塔尔寺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清晰的记得,我与尊敬的无锡开原寺方丈能超大和尚专程从上海赶来,还没有到寺院,看着路边的一物一景,仿佛又回到了3年前。到了塔尔寺,我带领大家又沿着三年前我朝礼过的路线走了一遍,那熟悉的白塔,精美的壁画,古老的转经筒,精致的唐卡,还有那惟妙惟肖的酥油雕花,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记忆,佛法的妙谛,还有我洒下的青春回忆。

<塔尔寺里的青春>大安法师修行日记(2016年6月24日)

说起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这里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从小聪慧过人,3岁受近事戒。7岁受沙弥戒,随高僧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而后创立了格鲁派,宗喀巴大师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于是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再后来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因此,大众将这里称之为“塔尔寺”。漫步在塔尔寺内,抚摸着这经典的白墙红顶的藏式建筑,总能感应到祖师先贤的无边力量,这一切,都是由历代像宗喀巴大师一样为法忘躯的大德呕心沥血的结果,今日再这世界独耀光彩,福泽无边众生。人间正道是沧桑,愿宗喀巴大师慈悲加持我,在弘扬圣教的道路上,不畏艰险,解佛妙谛,正法永弘传。

<塔尔寺里的青春>大安法师修行日记(2016年6月24日)

有人问我:师父,最近总是有人在生意上“欺负”我,多次我都想“回应”,但还是忍了下来,但确实很让人恼火,面对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士兵遭到敌人突袭以后逃到了一个洞穴。敌军紧随其后,四处搜寻。士兵万分紧张生怕被找到。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一只蜘蛛,他刚想把它捏死,却心生怜悯,把它放了,结果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洞口时发现完整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人生这条路,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是一场美好,应该是一份原谅与担待,很多时候,放过别人,也就是放过自己。谁说吃亏不一定是福呢?不要让生活过程一场仇恨与纠结,用一颗豁达的心接纳与融化。人生远远有比这些琐碎的事更具意义的使命,从烦恼与纠缠中脱离出来,我们才能行走的更远,幸福的更绵长。

大安法师

2016年6月24日23:35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