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8年电影国庆档堪称史上最拥堵的一次,影片数量和种类之多绝无仅有。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一众商业影片中,我注意到一部略显另类的电影——《天慕》。
电影《天慕》讲述的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率领军民排除万难修建青藏公路的英雄事迹。
在娱乐至上的当下,这样一部没有流量明星、从题材到话题度完全不占优势的影片,在国庆档中不可谓不突兀。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样一部为英雄人物树碑立传的主旋律电影,出品人竟然是一位民间人士。
在这个利益为先的时代,有人肯去拍摄一部票房注定不被看好的影片,这样的情怀与责任感,也是我注意到它的最主要原因。
1.
影片中慕生忠将军率领军民修建的路正是缔造奇迹的“天路”——青藏公路。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穿越雪域,跨过山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这部电影中98%的部分为青海实地取景拍摄,公路沿途的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在影片中均有大量镜头的展示,每一帧都是炸裂的美。
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苍茫与壮美。
电影掀开的青海大美的天然画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也带来了不小的视觉冲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在电影《天慕》里找到了答案。
2.
青海,是一个会让人迷失的斑斓世界。
这里天高地阔,如诗如画。与其他地方经过人工雕琢的精致秀美不同,它始终保持着最原始的风光,带着未经打磨与修饰的粗糙感,带有大自然独有的决然。
这里,美丽与死亡并存,承载着人们对时空的想象。看着它,就好像看到了时间的尽头,看到了地老天荒。它虽然看上去气质高冷,但越接近,越会被触及到内心的柔软。它粗旷却温暖,像是一个粗粝的童话世界。
它偶尔又如少女般妩媚,心事婉转让人难以捉摸。清澈的湖水如同少女琉璃梦境的延伸,平静时无限温柔,有风吹过,湖面又如镜花水月般碎裂,有着令人心碎却难以忘怀的美。
这里天高云淡,美得像诗人口中的远方,画家笔下的浪漫,仿若人间仙境。
高远而湛蓝的天空,辽阔悠远的草原,洁白无瑕的云朵,漫天流泻的阳光,连绵巍峨的高山,宛如宝镜的湖水湛蓝,都如同油画般绚烂。
苍茫中带着空旷静美,美丽而清冽。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丝毫污染,有的只是大自然最质朴的纯净。
越是纯粹,越是可以抚平内心的躁动,让人情不自禁地沉迷在这片远离喧嚣的优美与安宁之中。
3.
遗憾的是,在过去千百年的时间里,因为地势险要等多种原因,这里人迹罕至,像是一颗被世界遗忘的珍宝,被闲置在这片无人之境,少有人问津。
因此它也非常孤独,荒凉而寂寞。
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会激发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而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就是改造身边世界的动力。
青海正是用这样原始的粗旷,激发了慕生忠将军想要改变这一切的动力。
此前多次进藏的艰难经历让慕生忠明白,原始的运输方式损失惨重,难以保障西藏的供给。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青藏高原上修路,把公路修到拉萨去!!
1954年,慕生忠将军临危受命,率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从格尔木破土动工,人手一锹一镐,用时7个月零4天,切断25座雪山,修出了一条21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电影《天慕》中,慕生忠将军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做个选择真难,修路要死人,不修路死的人更多。”
在“生命禁区”里挑战多重极限修筑公路,这注定是一条充满坎坷、无比艰难的路。
在整个修路过程中,慕生忠将军与千名施工人员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一起住帐篷,喝冰水,啃干馍,昼夜兼程。高原缺氧,一刻也不能多耽搁。他们用镐用锹用锤艰难刨开了冻土和沙浸石,用土办法历时三天就架设出大裂谷木桩桥。慕生忠还亲自冒险乘坐汽车试验桥的质量,他到刺骨冰水里搬石砌路,双脚甚至肿得穿不进鞋……
餐风饮露,艰难跋涉,经历了无数的险阻,他们都一一克服。最终征服天险,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凿出了2100公里路程的高原天路,修通了“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创造了西藏的“生命线”。
自然的魅力就在于:你愈深入的去了解和改变它,它就愈回报以新的惊喜。
青藏公路的成功修建,终于将魂牵梦萦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拉近到我们眼前。
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创造下,才有了如今的灵气与繁华。
4.
短短几十年间,格尔木也从一个芦苇丛生、野兽出没的荒蛮之地变成了林木繁盛、人烟稠密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可以说,没有慕生忠将军,可能到今天还没有走向高原的青藏公路,版图上也许就不会出现格尔木这个城市。
美国旅行家保罗曾经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 “有昆仑山脉存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现如今,这句话已经被事实颠覆。
也就是说,慕生忠将军做了一件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事情,他完成了一项根本不可能的挑战。
与其说他是民族英雄,我其实更愿意称他为人类英雄。
可是,什么才是英雄主义呢?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
“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
慕生忠将军所代表的,不正是这样的英雄主义吗?
与影视剧中那些虚构的超级英雄有所不同的是,慕生忠将军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是有迹可循的。他于我们的意义,格外重大。
我们需要英雄,因为他们能够让我们在逆境中汲取力量,咬牙坚持,在顺境中不忘历史,提醒我们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
其实无论是什么年代,都需要这样的英雄主义。尤其是在我了解了《天慕》背后的故事,更是如此感慨。
虽然这样的英雄主义,在别人看来是一种傻气。
文章一开头我提到过的,这部电影的出品人韦长领,其实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开了10几年影城的民营企业家,他深知电影运营的题材规律,却还是肯掏出全部身家去拍摄这样一部明知道不会赚钱的电影,只为了让大家了解格尔木,了解慕生忠这个人。这不是一种傻气是什么?
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长期在几千米的高原上进行拍摄。期间要克服天气、高原反应等诸多恶劣因素,只为了拍摄一部排片率注定很低的电影,这不是一种傻气是什么?
中环影城的创始人王征,只因在一次活动现场被出品人韦长岭打动,现场自掏腰包一万元发红包力挺这部电影。
随即他联系了多年的“宣发三剑客”拍档——万逸、董文欣,为这部电影出谋划策。
当时正在度假的万逸听完王征对影片的介绍和宣发形势后,当即决定放弃休假,启程回京开始启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她联合《中国电影报》的郭桐言紧锣密鼓地为本片组织了一场业内专家的观摩研讨会,同时又第一时间启动了成立五年的“优秀国产电影宣发智囊团”,感召了近20位院线、影城同仁为这部电影不遗余力地开始各项宣传。
董文欣对出品人韦长岭也做了深度访谈,一气呵成,写出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天慕〉:被影院经理打开的一段共和国记忆》。
文章里董文欣写道:
这些年,中国的影院经理经常被骂唯利是图,眼里只有票房,从来不讲情怀。
但是最近一部院线电影的上映,却是对以上的言论有力的反击:
谁说影院经理没情怀?
影院经理如果讲起情怀来,比绝大多数的电影制片方都较真儿!
作为中环影城负责人,王征还每天在中环艺术厅做包场,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观看这部电影。
智囊团的孙野光,是长春长影电影院的负责人,他已经在长春连续发起多个企业的包场观影活动,每场都是坐得满满当当,上座率第一。他还亲自对长春当地的大企业登门拜访,沟通包场的事情。
著名书画家王世利老师,主动提出为电影题字,向主创人员致敬。
这些不是傻气,又是什么呢?
可是,恰恰是因为这种傻气,让我感受到了温度,感受到了珍贵的情怀,感受到了慕将军精神在如今薪火相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想说,这就是我们当今社会的“英雄主义”!
作为一个90后,我也有话要说。
很多人对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人有偏见,认为我们个性太浮躁,自由散漫,不懂历史,不懂爱国。其实我们只是不善于表达,总是用看似不着调的行为去掩盖自己的赤诚与热血,用不正经去掩盖深情。
我记起纪录片《二十二》上映时,很多年轻人没有去影院看电影,背后却悄悄买票支持了。
我们不说不张扬,不代表我们没有关注。
其实,我们深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现在对于《天慕》,依然如此。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些路是用来怀念的,而有些路是用来惊艳的,后者说的正是青藏公路。
《天慕》中,慕生忠将军修筑的这条路,如今也成为很多朝圣者一路跪拜的朝圣之路之一。
一想到这么一条经典的朝圣之路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修筑成功的,我不禁再次对慕生忠将军肃然起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壮丽山河,英雄不朽。”
这就是我对电影《天慕》最直观的感受。
我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亲自踏上青海那片热土,去亲身感受祖国山河壮美和英雄主义的气息,领略青海和青藏高原的原生态之美。
接受古老记忆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神奇土壤对心灵的洗礼,卸下枷锁,来一次真正的“朝圣之旅”。
而此刻我能想到更容易实现、更直接的方式就是,这个国庆假期,省掉一杯奶茶钱,走进影院去支持《天慕》。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