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以酥油为原料捏制,是藏族独特的雕塑艺术之一。酥油花也是藏传佛教祭祀仪轨中的物品之一,这代替了辛饶弥沃如来佛祖创立雍仲苯教以前原始落后的祭祀方式,酥油花后来成为了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祭祀用的供品,也是藏传佛教祭祀仪轨中的一大特色。
酥油花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将她从中原带去的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大昭寺内,但这尊佛像没有冠冕,到了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学佛成功后,他不仅给释迦牟尼佛像的头上献上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而且给佛像献上佛衣,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后来酥油花传到了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现青海湟中县的塔尔寺,并在塔尔寺得到传承与弘扬。
每到藏历新年前夕,藏族民众都会向寺院供奉酥油,用以制作酥油花。酥油花的制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扎骨架”“做胚胎”“敷塑”“装盘”。
“扎骨架”是用草、麻绳、竹棍等物扎成酥油花造型所需的骨架。
(在藏传佛教中,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神圣的起源,代表心灵的纯洁)
“做胚胎”是用去年陈旧的酥油花拆下来,和着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弹性好的胚料,并在骨架上制作一个大概的造型。
(图为象征王室权力的七政宝之一——绀马宝。马在前佛教和佛教的象征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敷塑”是在当年新鲜的酥油中掺入各色的矿物质颜料,将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酥原料涂塑在大致的造型上;较小的花朵或是其它装饰品可以直接用彩料制成。
(图为和谐四瑞酥油花。和谐四瑞寓意着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和佛教美德的现实意义)
“装盘”是按照设计总图将做好的敷塑品拼装到一起,成为一幅完整的可供观赏的酥油花作品。
(图为象征王室权力的七政宝之一——大象宝。大象,作为一种最有力的动物,代表了转轮圣王的权力和力量)
虽说叫酥油花,但是题材却不仅限于花,在雕塑作图案中有佛像、有人物、有山水、更有亭台楼阁和飞禽走兽,种类繁多。
藏历年正月十五,各大藏传佛教寺庙都会举办酥油花展,这一天也是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当地的民众都会前往寺庙朝拜和观赏千姿百态的酥油花雕塑。酥油花会存放在寺庙温度最低的佛堂里,以供人们随时来欣赏。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酥油花在展出当晚天亮之前会全部焚烧,以示再美好的事物都是昙花一现,就像藏传佛教里的坛城沙画仪轨结束后终将会被扫毁,预示着“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的含义。
制作酥油花时,喇嘛们捏着酥油的灵动手指,仿佛是指尖在舞蹈。
制作酥油花必须在寒冬进行,这是为了防止气温和体温的热量影响酥油花的造型,因为只有低温才能保持酥油花图案完整不变形。但酥油花的制作过程是残酷的,在制作酥油花时,喇嘛们的手因长期浸泡在冷水里长冻疮、变形是常有的事,但因为虔诚的信仰和对佛的崇敬,对他们而言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酥油花不仅是藏传佛教的教派特色,更是藏民族的艺术精髓,也是藏族人民祈愿祈祷的一种美好方式。
视频、图片/邓科、陈进粮、网络
编辑/二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