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特点【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08-02 11:34:00 来源:西北特产网

01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土族盘绣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传统艺术。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2006年,土族盘绣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土族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最常见的图案有八宝、云气、太极图、 孔雀戏牡丹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02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李发秀,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土族盘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按照土族的传统,土族女人有了女儿后,会用十几年的时间手把手地传授女儿盘绣针法。土族女子出嫁前,要将作为嫁妆的盘绣作品在娘家公开展示一次;嫁到婆家后,还要将盘绣作品送给婆家人、邻居和亲戚朋友们。

李发秀从7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盘绣针法,到18岁亲手完成自己的嫁妆,50多年来,她的生活和盘绣密不可分。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李发秀的老伴儿赵永学,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俩人结婚时的情景:“当时,她的嫁妆特别多。我们在院子里搭了一根杆子,上面挂得满满当当,有衣服、配饰、鞋袜,都特别好看。”

在国家大规模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前,李发秀的盘绣手艺并没有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多少收入,她也从没想过命运会因此而改变。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互助县妇联派出李发秀等4位会刺绣手艺的农村妇女,参加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女能手操作表演”活动。其中一位叫凯洛的加拿大女士对李发秀的绣品很感兴趣,当场下了订单。

在与凯洛的交流中,李发秀认识到,土族盘绣在本地虽然很受欢迎,但要想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喜爱,必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从那以后,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我家的生活也因为土族盘绣发生了很大变化。”李发秀说,她逐渐地意识到盘绣绣品不仅是土族人民的挚爱,也可以成为商品,让更多人使用,这更激发了她弘扬和传承土族盘绣的热情。

03

“只有通过创新做出好的作品,市场才能认可,年轻人才愿意从事土族盘绣活儿,这门手艺才不会失传。”李发秀说。 

谈到如何更好地保护盘绣,李发秀提到最多的是“创新”。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她不断尝试,从多角度对土族盘绣进行了创新。

在图案设计上,融入时代元素和标志性事件,为土族盘绣带来时尚气息;在品类拓展上,以香包、荷包、挂件等实用性种类为主;将盘绣的底料由传统的黑棉布换成织锦缎,使盘绣更美观、上档次。她自己绣制的生肖图,上下各有两朵盘绣云彩图,十二个动物则选用了最为常用的平绣,是盘绣和其他刺绣方法完美结合的代表。

在李发秀看来,土族盘绣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保护和传承盘绣文化是她一生要去做的事情。“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但只要看得见,就会一直绣下去。”她说。

【匠人.物】一针两线,绣出土家族情:土族盘绣大师李发秀

几十年来,李发秀一直在为发掘、抢救、保护和发展土族盘绣辛勤耕耘着。她也希望通过绣品来展示土族的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土族、了解盘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