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娘拉乡,有一个盛产红陶土的村落——娘多村,尽管现代工业生产的各种水壶更精美,更坚固,但是这里的藏族同胞们,依旧坚持使用红陶土烧制的黑陶壶煮茶,几千年传承,乐此不彼。今天,藏人黑陶之于藏人,不仅是日用品,更是一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承,一种感情的寄托。
走近娘多村,距离藏黑陶越近,越能感受到村民们对一位藏族匠人由衷的感激。他,就是藏传黑陶的现代传人,38岁的安久白玛群加,正是他,在远离现代文明的世外桃园里,用自己的双手,执着的守护着囊谦藏传黑陶技艺的传承,并努力着,让黑陶文化从囊谦走向世界。
故老相传,纯手工的囊谦藏传黑陶制作工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新考证,已经将这一数字精确到了距今4000多年以前。囊谦藏传黑陶以青海玉树康巴藏族人文习俗、文化符号、宗教图腾等为素材,延续祖先的古法黑陶烧制工艺,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采用当地特有的红黏土和黏土石为配料,经烧制呈现“黑如漆”的天然成色。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制作的过程,需要工匠手工完成,工艺之精湛,制作流程之复杂,无出其右。如今整个玉树康巴地区,只有白玛群加和他的师傅,81岁高龄的扎旺老人,还传承着最正宗的囊谦黑陶制作工艺。
用白玛群加常说,“从事黑陶制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技艺传承下去。”
对于黑陶技艺的传承,白玛群加心中也隐藏着深深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大山,在大都市寻觅机会,肯像自己一样耐住寂寞,在远离尘世的故乡钻研手工黑陶技艺的下一辈,越来越少。为此,白玛群加毅然违背了老一辈匠人们坚持几千年的授业规则。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办厂授徒,名下拥有了3家黑陶作坊,120多名弟子,产品也成功走出了国门。白玛群加把自己的正宗黑陶技法和多年从事黑陶加工的宝贵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弟子们,而他的要求只有一个,无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请耐得住寂寞,为技艺传承,继续最虔诚的守护。这一刻,距离白玛群加2001年拜师扎旺老人,也不过是短短的16载。
正是因为白玛群加们对艺术的坚守,用艺人的坚持以及精神的传承,让璀璨了4000多年的古老文明,而今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这个浮华的时代注入了魂与魄,毕竟这个时代需要耐得住寂寞。而面对传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作为传承者的责任与义务。
2015年8月,美克美家启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联合湖南大学等单位,走进玉树三江源地区,开始了对当地非遗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之旅。囊谦黑陶、安冲藏刀、铜像加工与制造、牦牛绒编制与加工……美克美家行动着,寻找着那些像白玛群加一样的匠人们,与美克美家一起,在21世纪,继续以工匠精神,打造传承力量,让悠久文明之火,传世不灭。
阅读:
【西宁市】青稞助力湟中农户脱贫
湟中县将青稞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点扶贫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全县青稞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湟中县制定《湟中县金融扶持青稞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搭建扶持
2020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活动之外媒眼中的玉树(三)再见了玉树,再见了江河源头可爱的人们
本报记者 包利英 10月16日至17日,“同饮一江水、共话澜湄情”——2020 澜湄万里行中外媒
湟中农民画亮相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10月13日在陕西咸阳秦峰美术馆开幕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上,来自我县的全国优秀农
湟中:承河湟文化雅韵 谱经济发展华章
本报记者 施翔“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卡约文化”、“西羌文化”的摇篮,还有颇负盛名的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