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娘拉乡,有一个盛产红陶土的村落——娘多村,尽管现代工业生产的各种水壶更精美,更坚固,但是这里的藏族同胞们,依旧坚持使用红陶土烧制的黑陶壶煮茶,几千年传承,乐此不彼。今天,藏人黑陶之于藏人,不仅是日用品,更是一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承,一种感情的寄托。
走近娘多村,距离藏黑陶越近,越能感受到村民们对一位藏族匠人由衷的感激。他,就是藏传黑陶的现代传人,38岁的安久白玛群加,正是他,在远离现代文明的世外桃园里,用自己的双手,执着的守护着囊谦藏传黑陶技艺的传承,并努力着,让黑陶文化从囊谦走向世界。
故老相传,纯手工的囊谦藏传黑陶制作工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新考证,已经将这一数字精确到了距今4000多年以前。囊谦藏传黑陶以青海玉树康巴藏族人文习俗、文化符号、宗教图腾等为素材,延续祖先的古法黑陶烧制工艺,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采用当地特有的红黏土和黏土石为配料,经烧制呈现“黑如漆”的天然成色。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制作的过程,需要工匠手工完成,工艺之精湛,制作流程之复杂,无出其右。如今整个玉树康巴地区,只有白玛群加和他的师傅,81岁高龄的扎旺老人,还传承着最正宗的囊谦黑陶制作工艺。
用白玛群加常说,“从事黑陶制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技艺传承下去。”
对于黑陶技艺的传承,白玛群加心中也隐藏着深深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大山,在大都市寻觅机会,肯像自己一样耐住寂寞,在远离尘世的故乡钻研手工黑陶技艺的下一辈,越来越少。为此,白玛群加毅然违背了老一辈匠人们坚持几千年的授业规则。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办厂授徒,名下拥有了3家黑陶作坊,120多名弟子,产品也成功走出了国门。白玛群加把自己的正宗黑陶技法和多年从事黑陶加工的宝贵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弟子们,而他的要求只有一个,无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请耐得住寂寞,为技艺传承,继续最虔诚的守护。这一刻,距离白玛群加2001年拜师扎旺老人,也不过是短短的16载。
正是因为白玛群加们对艺术的坚守,用艺人的坚持以及精神的传承,让璀璨了4000多年的古老文明,而今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这个浮华的时代注入了魂与魄,毕竟这个时代需要耐得住寂寞。而面对传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作为传承者的责任与义务。
2015年8月,美克美家启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联合湖南大学等单位,走进玉树三江源地区,开始了对当地非遗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之旅。囊谦黑陶、安冲藏刀、铜像加工与制造、牦牛绒编制与加工……美克美家行动着,寻找着那些像白玛群加一样的匠人们,与美克美家一起,在21世纪,继续以工匠精神,打造传承力量,让悠久文明之火,传世不灭。
阅读:
青海藏毯远销美国印度日本赢得赞誉
淡雅精致的花纹、形象逼真的风景、颜色亮丽的抽象图案……在青海天玺多吉地毯有限责任公司100平方米展示中心的一侧,精美的手工毯、大幅挂毯令人目不暇接。与展示中心相隔
青海各族“绣娘”展示技艺 指尖“流淌”幸福生活
图为土族“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李隽 摄图为土族“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李隽 摄中新网西宁8月31日
深山集市青海妇女手工制品大放异彩
本报讯(记者 小王)“这些青海妇女手工制作的特色制品真不错,充满艺术元素。”“我真的好喜欢这些民间手
青海土族、撒拉族两大独有民族率先全面脱贫,争取率先小康
中新社西宁11月30日电 题:青海土族、撒拉族两大独有民族率先全面脱贫,争取率先小康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以前,村民出门靠腿走;现在,泥土路修成柏油路,条件差点的,骑摩托车,好一点的,就坐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