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纯手工工艺特产惊艳河湟的王凤英剪纸

惊艳河湟的王凤英剪纸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12-11 09:25:12 来源:西北特产网

本栏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和一件件书画艺术品的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的同时,展现每幅作品创作背后的艰辛与喜悦,让更多的人在欣赏文物、书画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书画背后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

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报纸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与观众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本月起,海东时报社和海东市收藏家协会合办“收藏艺术”栏目,将介绍流传在我省的各类文物及省内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供广大收藏、书法爱好家品鉴,敬请关注。

□时报记者李振德

王凤英的剪纸风格独特,剪法细腻,她的作品粗犷奔放、古拙质朴、单纯明快、大胆夸张,具有浓郁的藏文化气息。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张张彩纸,在王凤英的手中一会儿的功夫就华丽“变身”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鸳鸯戏水图、生机勃勃的松柏长青……周围的人都称她为剪纸界的“传奇”人物。

今年50岁的王凤英,朴素、腼腆、认真、乐观,是大多数人对她的第一印象。生活在海北州海晏县一个普通藏族牧民家里,小时候她家境并不富裕,干农活、放牧是她的主业,对于生性好动的王凤英来说,放牧实在是一件既枯燥又无聊的差事,于是8岁的时候,王凤英就随母亲学习简单的绘画,13岁开始学习民间剪纸艺术。

王凤英的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剪纸师傅,经过母亲几年的培养,王凤英深深地迷恋上了剪纸这门艺术。那时候,王凤英只是把剪纸和绘画作为闲暇时的爱好,经常把自己的剪纸作品送给邻里乡亲,每到逢年过节,邻居的窗户上都是她的作品。

“我开始学剪纸的时候,学得特别快,我妈带着我剪一遍,下一次同类型的花样我就会了。每次要剪什么东西之前,我的脑子里就已经有了剪好的样子了。小时候放牧的时候,我就每天带着纸和笔,看着山里的动物,画下他们的样子,再剪下来。”王凤英告诉记者。得益于儿时的放牧生涯,现今王凤英的剪纸作品大多都充满着草原生活气息,不同于其他派别的剪纸作品,自成一体。她对人或事物的深刻洞察力,也因当年的训练变得炉火纯青。比如剪一只小鸟,它的羽毛、眼神就像照片一样印在她心里。因为喜欢,所以每一件作品她都会认认真真剪出来,哪里有剪不好的地方都会重新剪,直到完美为止。

久而久之,王凤英在当地剪纸界变成了“红人”。2007年王凤英的命运却突然改变,海晏县政府得知王凤英的才能和故事以后,全力解决了王凤英的后顾之忧,让她开始专心钻研剪纸艺术,弘扬青海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就这样,王凤英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被青海省文化馆收集的,有作为礼品送给来青海访问的贵客,也有很多收藏家慕名而来。如今,以王凤英为代表的新型剪纸中心——河湟剪纸中心,在海晏县已逐步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王凤英,不仅实现了自己人生轨迹的华丽转变,还带动了当地广大妇女通过剪纸走上了文化致富的道路。“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剪纸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剪纸道路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剪纸艺术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我会将它好好传承下去,让河湟剪纸大放异彩。”王凤英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