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矿太多,这里,有一份详解新疆原生玉矿资源分布及特点的资料,弥为珍贵。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玉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苏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绵延1100多公里。而在高山之上就分布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下面小编就来一一介绍这些玉矿及其产玉的特点。
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
01、大同乡麦兰古德玉矿:青玉为主,少量青白玉
02、皮勒玉矿:青玉、青白玉
喀什地区叶城县
03、西合休乡雀普功格拉西沟玉矿:青白玉、青玉
04、西台休乡要隆王矿,玉质:糖青白玉、青白玉、青玉、昆仑玉(蛇纹石玉)
05、西台休乡雀 普夏努提沟玉矿,玉 质:青白玉、糖青白玉、青玉、昆仑玉(蛇纹石玉)
06、要瓦西玉矿,王质:青玉
07、阿克塔木玉矿,玉质:青白玉
08、库尔马提玉矿
09、棋盘乡密尔岱玉矿,玉质:青玉、青白玉,少量白玉、糖白玉
10、新藏公路150公里玉石矿:青白玉,少量白玉
喀什地区莎车县
11、喀群乡:大块的半山子玉(冲积砾石)、山流水玉。有青白玉、青玉、墨玉、青花玉
和田地区皮山县
12、新藏公路377公里处矿点,玉质:青白玉为主,质量较好
13、新藏公路379公里处矿点,玉质:青白玉为主,偶见昆仑玉(蛇纹石玉)
14、新藏公路383公里、386公里处矿点,玉质:青玉为主,少量青白玉
15、新藏公路392公里处矿点,玉质:白玉为主
16、新藏公路399公里处矿点,玉质:白玉为主
17、新藏公路405公里处矿点,玉质:白玉为主,玉质较差
18、新藏公路433公里处,玉质:青玉为主,玉质较差
19、卡拉达坂西矿点玉质:白玉、青玉,节理较发育
和田地区和田县
20、铁日克矿点玉质:青玉、昆仑玉
21、阿格居改矿点(黑山)玉质:白玉、青玉、墨玉
22、奥米沙矿点玉质:青玉为主,次为灰白玉
和田地区洛浦县
23、几尔乡:白玉、青白玉
和田地区策勒县
24、乌鲁克萨依吐尔洪玉矿(5号矿)玉质:白玉
25、乌鲁克萨依阿不拉玉矿(1、2、3号矿)玉质:青白玉、青玉,少量白玉
26、乌鲁克萨依欧阳玉矿(未开发)玉质:青玉
27、哈牛提昆仑玉矿玉质:昆仑玉,含云母
和田地区于田县
28、石头河玉矿,玉质:青白玉
29、海宜牙玉矿,玉质:青白玉
30、铜牙铺玉矿,玉质:软玉、部分含有滑石菱镁岩
31、依合浪沟玉矿,玉质:白玉、青玉、青白玉
32、赛底库拉木玉矿,玉质:青玉及青白玉,少量白玉,玉质较好
33、阿拉玛斯玉矿,玉质:白玉、青玉、青白玉
34、哈尼拉克玉矿,玉质:白玉、青玉、青白玉
35、快克赛依玉矿:青玉、青白玉
36、其罕库勒玉矿:青玉
37、牙布卡卡玉矿,玉质:青白玉、青玉
巴州-且未县
38、塔什萨依玉矿:青玉为主,有青白玉和白玉
39、塔特勒克苏玉矿:青玉为主,有青白玉和白玉
40、尤路萨依玉矿:白玉、青白玉
巴州-若羌县
41、英格里克玉石矿:青白玉和白玉,糖白玉、黄玉
42、孙富州矿:糖白玉、白玉、糖玉、青白玉
随着和田玉文化的不断传播以及人们对和田玉的推崇和喜爱,新疆和田玉的资源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80年代初,采玉行业推行金属燃烧剂爆破法,比烈性炸药爆破好,玉的损耗量大大降低。为了保护珍贵玉石,我国已规定采取采玉要采用保护性开采方法。用机械切割的新工艺,严禁放炮取玉,这是提高获取率的重要举措。和田玉山料开采的季节只能是夏季,采玉者一般在5月上旬进山, 6-8月采矿,9月上旬就要出山,前后不足四个月,在矿点采到的原料主要靠原始交通工具来运送。小块原料(2.20kg以下用马、驴、骆驼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运送到山下,时有运输者一不小心,牲畜失蹄就会滚入悬崖,发生料失人亡的悲剧。大块的玉料只能推到山下平缓地带或河中,再靠人拉肩扛,一步步运送到山下,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雪山上流下冰冷的洪水,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所以采玉人经受的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没有过硬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无法采到玉的。
不过,新疆虽然有着上述这些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和挖掘之后,产量大幅度减少,所以和田玉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阅读:
国家非遗青藏瑰宝,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奇”在这里
黄河流域有清香型白酒长江沿线是浓香型白酒南方边界好酱香型白酒还有米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我国白酒
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三千年传奇的背后,却与昆仑玉有关
东昆仑山北支祁曼塔格山 周穆王 周穆王(前1026年?-前922年?),也就是距今3000年左右。姬姓,当今的周姓便来源于姬,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 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有关于穆
唐卡传人绘出“脱贫经”
新华社成都11月19日电 题:唐卡传人绘出“脱贫经” 新华社记者谢佼 在四川省藏族郎卡杰唐卡传习基地,雪域阳光透过窗户照在29岁的多吉身上,给微笑的他打了一层轮廓光。多吉和身边小伙伴正认真地描绘着唐卡
湟中堆绣传承人:坚持30载只为传承民族文化
图为乔应菊正在为堆绣作品上色。 李隽 摄图为乔应菊正在为堆绣作品上色。 李隽 摄中新网西宁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