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碎布片,细细裁剪之后,再按序粘贴、堆叠,针线上下牵引翻飞,一番动作下来,这碎布片竟然在一双手中变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富贵牡丹图。
更让人奇的是,手巧如斯,这幅牡丹图竟是出自一位六旬的山东大汉之手。
虽已是立秋,但是天气还是热的厉害,在菏泽当地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钻进了定陶县陈集镇中一条步行街上的小楼里。
▲走廊上的堆绣作品
沿着木质楼梯行至二楼,沿着扶手拐了个弯,眼前便是一间挂着菏泽市曹州堆绣工艺技术研究所牌匾的工作室,门上上悬一幅《花开富贵》图,走廊两边皆是各种装裱好的堆绣作品。
▲刘宪堂堆绣作品
刘宪堂
作为裁缝出身,又和布匹打了半辈子交道,身为曹州堆绣的第七代传人,刘宪堂不仅尽得堆绣技艺之精髓,更在研究制作堆绣作品的20余年间,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堆绣精品。
▲制作堆绣作品之前的绘制底稿
曹州堆绣艺术 源于辽金,奠基于元,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有400多的历史,多以绢、绫、丝、棉麻及各种布料为原料,剪制成形,利用粘贴等方法堆绣而成,是刺绣技艺与唐代“堆绫”、“贴绢”技艺的结合与发展。
元末明初,曹州谷家女子嫁到定陶县陈集镇刘家,曹州堆绣遂传于陶并从此发扬光大。
虽然多是流传于民间,为民间女子用于衣物饰品之上,但曹州堆绣却在一位位手巧的女子手中,辗转传承了下来。
至清代中期,曹州堆绣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加之受西方绘画影响,使用了西洋花卉图案,让曹州堆绣更添鲜艳豪华。
晚清以后至民国,曹州堆绣题材中开始大量运用团花、球花、开光、满地、绵纹等堆绣图案,并且出现了水墨画风格及三蓝风格的制作方法,数十种堆绣技法亦是成熟地传承了下来。
曹州堆绣经过多年的传承,工艺发展到现在仍然保持了传统堆绫贴补的规范,保留着绘画、浮雕、抽丝、贴线等多种技法,其作品以其独特的技艺、精细的做工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图案而著称。
▲刘宪堂堆绣作品
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些集写意、工笔于一身的作品,竟然是用一片片碎布片堆砌所成的,而这就是曹州堆绣的魅力所在。
如今的曹州堆绣在刘宪堂的手中,不仅保留了堆绣原有的风格特点,更增添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