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产地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5-06 10:08:41 来源:西北特产网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青海各族刺绣艺人用灵巧的手指创造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30万各民族刺绣艺人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青绣”是展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绿色发展、民族文化的窗口,更带动了广大农牧民脱贫增收。在“青绣”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青绣”代表性传承人和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展现了“青绣”的风采和魅力。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绣娘绣制土族盘绣。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绣娘展示蒙古族刺绣。

刺绣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乔应菊

1960年出生的乔应菊,从小就兴趣广泛,刺绣、剪纸样样精通。1984年她开始学习农民画,成为湟中县第一批农民女画家之一,1991年正式拜师学习堆绣。她从事堆绣逾30年,博采众长。为拓展堆绣的体裁空间,她创新性地用堆绣表达中国工笔画中的人物仕女、花鸟,专心钻研堆绣技艺,在堆贴、配色、上色等方面有着独到技巧,她的原创堆绣作品《大观园》《唐蕃古道》《彩云追月》等在省内外收获多项殊荣。

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王志桃

王志桃是海东市平安区指间绣坊负责人,起初学刺绣的时候,王志桃骑着自行车去平安县城职业培训学校学习。在她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2020年,被评为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青海刺绣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在做好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同时,探索“青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更多绣娘过上了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幸福新生活。

热贡艺术(堆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夏吾当周

夏吾当周13岁开始绘画,从小就钟爱唐卡绘制艺术,创作的作品栩栩如生。凭借对热贡艺术的热爱和对堆绣技艺的执着研究,近十年,夏吾当周免费培养堆绣学徒40余人。

夏吾当周引入了当下流行的私人订制理念,根据客户需求制作创新堆绣作品。他将山水画及各种动物图案与装饰品、钱夹、背包等融合制作堆绣用品,受到市场的认可。他给传统的热贡艺术注入清新之风,创造出“青绣”中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引领堆绣从传统的民俗工艺跻身全新艺术殿堂。

贵南藏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日毛吉

作为贵南藏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日毛吉在刺绣中从选图、剪制、针法、走线等方面潜心研究,刺绣技艺和水平不断提升。为传承和发展贵南藏绣,日毛吉经常给当地学生、周边村庄妇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贵南藏绣制作的技术和技巧,并免费为学员和周边妇女提供裁剪好的藏绣花样和底样。日毛吉先后培训了1600多名学员,让贵南藏绣以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海西蒙古族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才华

蒙古族刺绣是代代相传的艺术,图案中的一针一线都是岁月沉淀的反映和精湛技艺的展现。才华是海西蒙古族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那达慕”州级传承人。2007年,她毅然辞去工作,重新拾起德都蒙古刺绣技艺和民族服饰剪裁技艺。

才华从事蒙古族刺绣已有十多个年头,她的刺绣作品种类繁多,大到蒙古袍、蒙古坎肩,小到各式各样的包包、绣片,每一件绣品都保留了蒙古族古老的纹样,展现了蒙古族最朴实的特色。在2019年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精品展暨刺绣大赛中,她的作品荣获三等奖。

热贡艺术(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更藏措

更藏措是同仁县巾帼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4年,更藏措成立妇女之家,着手发展当地的热贡刺绣,免费给周边的女性教授技艺。2017年6月,更藏措成立同仁县巾帼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全方位培养绣娘和热贡艺人。

截至目前,巾帼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专业合作社举办过三十多期妇女手工制品培训班,317人成功就业。更藏措创办的合作社正带领着绣娘们创业致富,用她们勤劳的双手,将热贡艺术发扬光大。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全省各地刺绣艺人比拼指尖技艺。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青绣”纹样。

保护传承“青绣”助力脱贫攻坚

青海刺绣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

首批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

湟中县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

湟中县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为首批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工坊法定代表人陈玉秀打造了独具匠心的“青居陈”“马莲花”手工刺绣品牌,为传承民族刺绣技艺、解决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及残疾人居家就业、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工坊吸纳当地传统刺绣手工技艺人才,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创建互动互带的“青绣”艺术人才队伍,有效保护了刺绣技艺的传承,促进了刺绣技艺的发展。工坊现带动就业1000余人,生产的“马莲花” “青绣”抱枕、披肩、围巾、台布、桌旗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韩、美等国,成为“青绣”新名片。

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的模式,在互助土族自治县4个乡镇设立基地和扶贫车间,辐射带动全县2000余名农村妇女参与手工刺绣品制作。近年来,工坊研发新产品200余种,开设国内外专柜和代销点二十余处,与国际公司合作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今年以来,工坊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鼓励刺绣艺人分散居家制作,派发订单让绣娘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实现在炕头挣钱。2020年上半年,工坊共接订单5万余件,刺绣艺人月均收入达2000元。

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 “青海100”文旅体验店,在威远镇、丹麻镇等乡镇建立生产基地25处,已成为当地助推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2019年,工坊实现收入570万元,贫困绣娘补助发放达150万元,帮助班彦村以入股盘绣园的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坊作为“青绣”行业示范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微信在线培训指导、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等措施,扩大销售规模,推动着“青绣”产品提档升级。

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贵南县作为著名的藏绣生产基地,有着传统藏绣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藏绣文化基础。2006年,从贵南县沙沟乡走出来的仁青加将原属于藏族服饰的藏绣技艺升级为独立呈现的藏绣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15年,仁青加创立贵南县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建设了藏绣研发基地,工坊改进创新了传统藏绣手工艺,融入新的元素,让藏绣文化更加丰富,使藏绣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民和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民和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工坊将土族刺绣培育成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研发推出了“生命之花”系列产品。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刺绣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工坊先后被评为“河湟刺绣”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青海省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店等,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

循化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

循化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等乡镇创建了多处家庭生产基地,形成了产、加、销为一体的新格局,打造了撒拉族手工刺绣品牌。近年来,工坊挖掘撒拉族民俗特色,加快民族特色产品、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拼多多”达成订单协议,加工制造传统民族刺绣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将合作社与贫困效益联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吴梦婷 整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