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产地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6-16 10:12:54 来源:西北特产网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系列之15:

西藏石刻塑像是藏族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它包括石窟、摩崖造像及玛尼石刻三部分组成。

位于西藏日喀则岗巴县昌龙乡那伽村的乃甲切木石窟,是西藏续查拉鲁普石窟(位于拉萨)之后的第二座石窟寺院。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乃甲切木石窟寺的地理位置

那伽村村所在的昌龙乡与锡金相邻,平均海拔5000米,南北两侧都是崇山峻岭,山谷中夹着一片美丽的草原,在涓涓流淌的枯曲藏布岸边,一座小山的断壁上有几个不起眼的洞窟。

如果不是特别留意,或专门造访,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藏地常见的修行洞。

但就是在这几个不起眼的洞窟中,保存着年代超过千年的石胎塑像,这就是隐秘的乃甲切木石窟寺。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卫星地图上石窟寺所在的小山

在这块突兀的石壁上,有五个洞口朝南的洞窟,离地面约有10米。顺着台阶爬上洞窟,窟内保存的壁画和造像在千年岁月的磨洗下已变得很残破。

但从现存的壁画和造像风格上,依旧能够辨识出印度艺术的一些特征。这也说明,乃甲切木石窟的建成年代比较久远。

经过西藏文物专家鉴定,乃甲切木石窟为西藏吐蕃王朝时期的建筑遗存,是目前西藏保存至今难得的吐蕃时期遗址,被誉为西藏第二号石窟寺。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远眺乃甲切木石窟寺

五座石窟,按照从西到东的顺序,分别编号为1——5号窟。

其中,1、2、5号洞窟内的塑像和壁画早已不存。只有3、4号洞窟内的塑像保存完整,

窟内佛像均为在崖壁上雕凿出大致轮廓,抹泥成型,属石胎泥塑造像方法,整体雕塑风格与印度古典主义雕刻风格相同。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3号洞窟的顶棚和四壁已被熏黑,隐约能看到壁画遗迹号洞窟面阔15平方米,高3米。窟顶有壁画,因长期烟熏已模糊不清。目前,三号窟的功能已主要便成了起居室。

西侧距窟3米远的崖壁上有3个相连的小龛,龛外为泥塑的4根圆柱,间有3拱门。中间小龛高0.8米,宽0.5米,龛内雕有一尊佛像。两侧小龛高0.7米,宽0.3米,龛内各有一尊佛像,手臂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4号洞窟洞口高2.2米,宽1米,内呈圆角方形,纵深3.2米,宽3.7米,高3.2米。

窟顶平整,其上所绘壁画已模糊不清。四壁均有浮雕造像,距地面约1.5米。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北壁正面的大日如来佛造像

北壁正面窟壁有密宗金刚界中的大日如来佛(毗卢遮那佛)像,高约1米。佛像饰以彩金,非常华丽,身后有浮雕的椭圆形头及后人加绘的背光。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其左右两侧各雕6个小方格,格内为雕塑的摩羯鱼、大象、金刚杵、莲花等物。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东壁北侧主尊是宝生佛

东壁南北两侧各有密宗金刚界造像,北侧主尊是宝生佛(密乘五智如来之一的南方佛)高0.7米,端坐于须弥座上佛像身着黄色,上身胸前斜结衣纹,左手禅宗印,右手为指地印。

东壁南侧居中主佛为阿閦[chù]佛,高约0.7米,裸右肩袈裟,左手禅宗印,右手为与愿印,身为蓝色。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东壁南侧的阿閦佛塑像

主佛上下左右四方各有一尊小佛像,佛像均高0.5米。诸佛身后均有浮雕椭圆形头光。每组雕塑高度、宽度、布局均相同。

北侧主佛为不空成就佛,他端坐于须弥座上。须弥座上雕刻着金翅鸟和力士抬座,不空成就佛左手施禅宗印,身为绿色。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北侧主佛——不空成就佛

南侧主佛为阿弥陀佛,佛位于须弥座上,须弥座图案为两只孔雀,佛的上半身赤裸,双手交于腹前,身为红色。

其上下左右四方各有一尊小佛像,高0.5米。

南壁共有两排造像。上排为8尊天女像,位于窟门上方,下排位于窟门两侧的4尊力士像。

由此看来,此洞窟为密宗所建,也可能最开始是某位密宗大师的修行洞。

西藏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被誉为西藏第二座石窟寺院的乃甲切木

乃甲切木石窟四壁共存有浮雕佛、菩萨等33尊,另有狮、象、马、孔雀、莲花等瑞兽和花草浮雕。石窟造像笔触大气,刀工洗炼,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风格,是吐蕃时期雕塑艺术与外域风格交融的典型案例。

为研究西藏雕刻艺术各时期的风格及地域特征、藏传佛教的传播路线及佛造像形态演变提供了珍贵实物样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