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美食特产产地种藜麦让我翻了身

种藜麦让我翻了身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6-28 09:22:13 来源:西北特产网

种藜麦让我翻了身

霍俊清在查看今年藜麦的长势。 河北日报通讯员 袁玉勤摄

□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

通讯员 石炎夏 戴汶沅

眼前的霍俊清,个子不高,身材精干,脸上漾着朴实的笑容,眼神中却透着坚定。54岁的他身着一件浅蓝色T恤,外搭一件深色夹克,看上去自信满满。

然而,两年前,霍俊清不是这样的,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精神状态不佳。

“这个是碾磨的,这个是选色的,这个是打真空的……”7月10日,在张北县二台镇代家村的藜麦深加工车间内,霍俊清带笔者参观车间的设备,并介绍藜麦深加工的流程。他指着车间里一垛垛的藜麦原麦,笑着说,“这些都是我放这里准备加工的。”

2018年,霍俊清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种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作物藜麦,第一次种植便获成功,一年赚了30万元。2019年,估算利润也在30万元上下。

“一步脱贫奔小康了。”他一边讲着这两年种植藜麦的经历,一边笑着说,“如果不是驻村工作队引导全村种藜麦,我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翻身。”

霍俊清在代家村甚至周围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能人。在村里开过饲料厂,办过榨油坊,最擅长的是做贩牛生意。“一头肉牛,我只要看上几眼,就差不多估出能产多少斤肉。”

可是,就在2010年前后,霍俊清却被实实在在地困住了。

那年,霍俊清的爱人被诊断得了一种罕见病,由于治疗费用高昂,医院的大夫建议他放弃。但是,执着的霍俊清没有那样做。

接下来,霍俊清撇下一切买卖,专心踏上了求医之路。

“之前攒下来的一些家底儿全看病了。”说起这些,霍俊清微微叹了口气。在2018年种藜麦前,家里已经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其中有十几万元还是贷的款。

“不知道那些日子是咋过来的,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觉。就是上街走路感觉都迈不开腿,身上没有一点精气神。”经济压力让霍俊清喘不过气来。

2017年,精准识别回头看时,昔日村里的致富能手霍俊清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年,省工信厅向代家村派驻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到村后,经多方调研考察,开始在村里试种适合高寒、耐旱气候且经济附加值高的藜麦作物,第一年试种60亩即获成功。

2018年,驻村工作队开始倡导全村村民种植藜麦。

霍俊清留意着工作队的动向,一次次地跟驻村工作队请教询问:“这个东西以前见也没见过,能卖出去吗?”

不过,“说实在的,当时就觉得驻村工作队的人靠谱,实实在在给老百姓谋出路。再有一个,欠了一屁股债,不知道啥时候能还完,自己想试种。”经过深思熟虑,霍俊清第一次就决定种100亩藜麦。

让他想不到的是,100亩的藜麦刚播种完,驻村第一书记毛红领就领着外地客商来了,一次性订购了霍俊清的全部藜麦。见此情形,精明的霍俊清决定,再种100亩。

当年,在部分作物受灾的情况下,代家村的藜麦种植户依然获得了丰收。年底及次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所有的藜麦经深加工后,以每公斤30元到40元不等的价格全部售出。

期间,驻村工作队看到藜麦原麦和成品间差价太大,经过多渠道筹资,为代家村建起了一个标准的藜麦深加工车间。今年,驻村工作队帮助代家村注册了藜麦商标,还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2018年,霍俊清原先的房子被鉴定为危房,工作队为他申请了3.5万元的危房救助资金,加上当年他100亩的藜麦也被订购出去了,霍俊清底气足了,索性又借了几万元给房子做了个彻底翻新:三间亮堂的正房,内部是标准的现代化布局,卫生间、厨房、卧室、客厅一应俱全,地面是崭新的乳白色瓷砖。在代家村,霍俊清的家看上去格外气派。

近几年来,工作队还帮着多方求医,霍俊清爱人的病也基本稳定了下来。老霍说:“种藜麦让我翻了身,现在可是幸福得很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