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有这样一座神山,叫做昆仑之虚。按照《山海经》的描述,昆仑之虚屹立在西北方,方圆800里,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山上长着一种稻子,有五个人叠起来这么高,有五个人合抱那么粗。昆仑之虚在每个方向都有九口井,用玉石做成的围栏围着。山上有九道门,每道门有叫做开明的神兽守护着,听起来很像神话中的南天门。《山海经》还说,昆仑虚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是众神所在的地方。
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比如像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都发生在这个地方。这个昆仑虚就是上古昆仑山,也叫做昆仑丘,它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后来也有佛教修行者把它说成是传说中的须弥山。这座昆仑山跟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昆仑山并非同一个概念,而且这座上古昆仑山到底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曾经发出昆仑玄圃,齐居安在的感慨,说明屈原那个时候已经不知道昆仑山的确切位置了。
古今中外的地理学家、旅行家,还有历史学家等等,或者是实地勘察,或者是按图索迹,孜孜不倦地研究了几千年,还是没有搞明白上古昆仑山到底在哪里,倒是有不少地方被认作是上古昆仑。中国古人一直都认为,黄河源于昆仑山。汉武帝于是派人沿着黄河溯流而上,去寻找源头。使者回来报告说,源头在于阗。汉武帝便根据古书中所记载的昆仑出玉的说法,钦定于阗的南山为昆仑山。而西晋前凉王张俊因为酒泉的南山,也就是今天的祁连山,有石氏王母堂,就认定酒泉南山为昆仑山。
佛教流行中国以后,又有人将昆仑山混同于阿耨达山。到了清代康熙时,定阿耨达山为冈底斯山,昆仑山便与藏地的圣山合而为一了。到了近代,人们把新疆昆仑和青海昆仑整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昆仑山脉。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大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 5500到6000米,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被视作是中华龙脉的源头。那么上古昆仑究竟真实存在,还是神话传说呢?
几乎所有的中国神话传说中,神仙们都是从昆仑山降临人间的。而修成得道的人,也是从昆仑山升天成仙的。不过传说归传说,这世上还真的是有人亲眼见过这座奇山。历史上有记载的唯一一个到过昆仑山的人是周穆王,故事还要从西晋太康二年说起。一个叫做不准的盗墓贼找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可能是魏襄王或者是安陵王的墓葬。他在墓葬中发现了一批竹简,不过不准他并不知道这批竹简的价值,还点燃了其中的几根做火把,其他的竹简都被他遗弃了。
当地的官员得知古墓被盗以后上报朝廷,晋武帝司马炎随即指派学者对这些散落的竹简进行整理,一共有十多车。经过刊教整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13篇和《穆天子传》五篇。《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了从黄帝到战国时期魏国安宁王二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内容和《山海经》、《尚书》、《史记》、《春秋》等等相应证。可惜的是,大部分内容都失传了,只存有辑佚本,也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在其他文献中引用的内容恢复出来的版本。不过《穆天子传》却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本《穆天子传》中记载的周穆王西游昆仑,和西王母相会的先秦往事,比张谦出使西域还要早一些。周穆王就成了那些远古神话中人和事的见证了。
周穆王生活在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西周中期,是周文王灭商之后的第五位君主,是周武王姬发的玄孙叫做姬满。他在公元前976年,快50岁的时候才继位,在位五十五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史记》记载,他在公元前922年去世,活了105岁。大家都知道,自古帝王都短命,周穆王如此长寿,据说跟他沾了昆仑山和西王母的仙气有关。
周穆王在位的时候,西周西部地区常常受一些游牧部落的骚扰,周穆王曾经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穆天子传》是一本游记,但是实际上记载的是他西征途中所到之处的地理和民俗,有点类似于《山海经》的记述。其中有很多地名人名,在《山海经》中也能够找到,部分内容因为盗墓贼当火把给烧掉了,有些缺失,不过基本上可以把整个故事给串联起来。
大约周穆王十七年的时候,周穆王姬满带了大批的人马和财宝从都城宗周洛邑出发,向北先到达犬戎和焉居等部落,之后准备南祭河宗。在雾影市,他来到了阳纡山,那时候穆王西征已经有四个月了。阳纡山是上古河神无夷的领地,大概是位于今天的河套地区。河宗氏族就是河神的后代发展起来的。葵丑日,穆王到达燕然山。按照天干地支来计算,穆王从阳纡山到焉然山一共用了35天。他选了一个吉日,在黄河边以隆重的礼节祭祀河神,河宗首领伯夭主持了祭祀仪式,将穆王带来的美玉沉入河中作为祭品。
在仪式中,伯夭突然以天帝的名义对穆王说:“穆满,你应该治理天下。又说,穆满,我将向你展示舂山之宝。昆仑山上有宫舍四处、泉水70处,你要登上昆仑山去看看舂山之宝,我将把它们赏赐给你。礼毕,河宗拿出本族的宝贝河图和河典请穆王观看,指明昆仑山的所在。河图和洛书都是上古天书,周穆王受天帝之命披图视典,前去拜访昆仑山。河宗主动为穆王当向导,一行人直奔西土。
几天以后,穆王到达河宗氏放牧的地方,温古乐都。在那里,穆王吩咐手下采购补给,做好细心的准备,可见西行并不在穆王原先计划的行程之中。善于驾车的造父为穆王驾驭着八匹骏马拉的车,日行千里,一路上常常是穆王先到达一个地点,游玩一阵子之后,大队人马才姗姗到达。穆王经过西夏氏、珠余氏、河首襄山,在他出行的第223天抵达了昆仑山脚下。穆王则即日登上了昆仑山,先瞻仰了黄帝宫城遗址,祭奠了雷公墓,之后则即日在昆仑山举办了大型的祭祀。《穆天子传》中详细描述了黄帝宫和昆仑山周围的山川河流,内容和《山海经》惊人的一致。如果不是抄袭,那就证明穆天子传是一部写实的历史文献。
六月丁卯日,穆王登上舂山,“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穆王极目远眺,不禁感叹道,这里真是天下最高的山。舂山有一种神奇的植物资孳木华,不畏风雪,穆王很是欣赏,取了种子还带了回去。穆王在山上留恋了五天,看到各种奇珍异兽,并且题字留念。之后穆王继续西行到了赤乌,是周族宗室居住的地方。赤乌人献上美酒、牛羊等食品,而穆王则赏赐马匹和黄金,一路上跟每个部落都是这样。穆王到了群玉之山,山上到处是玉石,几乎没有鸟兽和植被,穆王在那里采集了大量的玉石。
大约一个月以后,也就是穆王行程的第286天,穆王到达了西王母之邦,择吉日执白圭玄臂献给西王母。穆王带着白玉圭和黑玉璧,还有几百匹锦缎去见西王母。乙丑日,西王母在瑶池盛宴款待了穆天子,席间两人相谈甚欢,离别时都依依不舍。西王母把酒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意思是说:白云悠悠,山川自显,你我相距遥远,重山阻隔,希望你长寿还能再来。穆天子回唱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意思就是说:我回东土故国,打理好江山社稷,待到万民幸福我再来见你,几年之后将再回来与你相逢。西王母继续为穆王唱歌,表达了自己作为天帝的女儿,奉天命守在西土,与虎豹为群的心情。
宴后,穆王驱车登上最西端的弇山,在弇山巨石之上,刻下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并且种植了一棵槐树作见证。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曾经作诗曰:“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离开瑶池后穆王继续向北前行,来到了西北大旷原,休整了三个月才踏上东归旅程。
穆王西征历时382天,东归用了295天,一共是677天,总里程数共计8100里。按照战国时期的度量,一尺为23.1厘米,古人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一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400米左右,所以穆天子的总行程差不多是现在的3400公里。周穆王从河宗到昆仑山的总行程是4700里,约合现在的1974公里。
不过古代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交通网路,走的应该都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这样估算的话,昆仑山可能就在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一带。有人根据从呼和浩特向南的各种地形、地势和穆天子传中的描述来判断,周穆王最终到达的昆仑山有可能就是今天甘肃酒泉一带。酒泉南山的石室王母堂看来是有由来的。
穆天子的西游记是今天人们对上古昆仑山存在最有利的证据,后世也有人根据《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描述,来判断其地理位置。《海内西经》中:“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明确指出昆仑山在西北方向。《大荒西经》中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西海、流沙、赤水和黑水都在哪里呢?《海内经》中说:“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阳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途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与大汜,是多怪鸟兽。”
这里河水是指黄河,不过黄河的源头找不到具有这样特征的山,有四条河流流出,但是黄河的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今天的祁连山脉的托来山确实具有这样的特点。托来山的东南角发源出黄河支流大通河,西南角发源出流往青海湖的布哈河,和向西流出消失在沙漠中的疏勒河,西北角则发源出先东南流向,然后几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向西,最后弯弯曲曲向北流注于沙漠中的内流湖。
托来山
因此有人就认为,昆仑山就是托来山,而《山海经》中提到的西海,应该就是今天的青海省。上古时期那里应该是海洋,所以叫做青海。当然了,这都是后人的研究,昆仑山究竟在哪里依然是众说纷纭。
上古昆仑山既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就不应该是人间的山,而应该是在另外空间存在。上古时期,在颛顼绝地天通之前,人神是相通的。之后就只能在机缘巧合之下,才有机会一见。穆天子受天帝之命,得此机缘方能到。当然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昆仑山脉也非同小可,也有很多未解之谜。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