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游“拉卜楞寺”

作者: 时间:2022-11-24 09:34:36 浏览量:

临夏会务中心的早餐是送到房间的,感觉不错哦!西式早餐,比较简单。今天就要从甘肃中部的临夏出发,进入甘南了。

第一站,是夏河镇(县)的“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驱车两个多小时,上午十点半到达。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服务大厅和停车场

镇上只有一条主街道,正在大兴土木。穿街而过,开进拉卜楞寺大停车场。停车场和服务大厅很宽敞,游人不少。买好票,到停车场西面入口排队,凑够一波进一波,由寺内的僧人讲解游览。

游“拉卜楞寺”

中午十二点左右进去,久等导游不来,于是三人闲庭信步,游览拍照。对拉卜楞寺的第一印象,谈不上好坏,它很低调,跟认知中的高大上有落差,到处是游客信众红袍僧侣。

远近端详,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坐北朝南。整体建筑上窄下宽,近似梯形,粗犷大方古朴。

游“拉卜楞寺”

中午,高原阳光明媚,晒到睁不开眼睛,躲避到背阴处,吃点随身携带的食物,高原上的风又吹了过来,着实很凉。

夏天的甘南,阴阳面、早中晚温度相差甚远,晒是真“晒”,冷是真“冷”;这种感受一路相伴,真切地穿着单衣“享受”着一天四季,也理解了藏民为什么在七八月也穿大棉藏袍。

在寺院背面,仰面朝天,看见七月底的高原,天蓝的透彻,心灵也随之通透了,北面连绵不绝的山峦与纯净的蓝天相接。

从高处台阶上走下来几位年事已高的女僧人(觉姆),拄着拐杖颤巍巍从面前经过,走过了执着的一生,消失在拐角处。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寺庙背面,建筑~外不见木,内不见石

游览中途,遇上一波游客和导游,跟着听了几处,都记不大清了,但是导游~一位年轻的有文化的僧人给人印象深刻,讲解很有高度。游客最后都被领到大经堂参观,堂内不再讲解。大经堂外,满地都是僧人们脱下的长靴,大经堂需要持票进入,不能拍照且要脱帽。里面非常大,光线不很明亮,空气中浸润着藏区特有的酥油茶和藏香的味道。外围用绳子围出过道,留给拥挤不堪、络绎不绝的游人转着圈参观;放眼望去,里面1500多僧侣满满当当地打坐诵经,其中一人拿麦克领诵,其他人跟随默诵。期间有僧人偶尔悄悄交头接耳,还有小僧侣累得撑不住在打瞌睡。不时有年轻的僧人手持多穆壶游走其间,给打坐的僧人面前的碗里,添上热乎乎的还冒着热气的酥油茶。

游“拉卜楞寺”

上去就是大经堂~闻思学院

游“拉卜楞寺”

大经堂外僧人靴子

下午两点,正赶上僧侣下课,大片的红色僧袍鱼贯而行,场面壮观。拉卜楞寺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相当于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鼎盛时期有4000多名僧侣在此学习,真正的名不虚传。学院每年都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僧侣大学生,分赴全国各地的佛学寺院。

游“拉卜楞寺”

下午2点,僧人下课

游“拉卜楞寺”

“红黄两色”代表崇高圣洁信仰,是藏传佛教神圣的僧服之色

中午很热很晒,大部分僧侣偏袒右肩,头上顶着僧帽防晒。一位游人拍了他们手上拿着的又厚又大的课本,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ABC—英语书,游客想拍僧人,被婉拒。

游“拉卜楞寺”

藏区独有的僧帽~鸡冠帽

据了解,僧人们每天要花上15个小时学习佛经。他们大多凌晨4点多起床,开始诵读经书,等天空明亮后,洗漱吃早餐。随后继续诵读至下午二时许,遂用午餐。倘若下午不忙,弟子们会前来住所请教佛学问题,一起诵读、辩论佛经。晚餐就是吃糌粑,饭后再诵读数小时后入睡。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紧张忙碌着,一刻也不敢懈怠。

游“拉卜楞寺”

下课回宿舍

道路两边的小院子是寺里的僧舍。正值中午,音乐响起,一辆大垃圾清运车到来,僧人纷纷出来倒垃圾。

据悉,僧人们在拉卜楞寺生活期间,吃住都靠自己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信徒请僧人去念经,给些供养;二是家里人给些补贴;三是信众的布施。对于经济困难的僧人,当地政府向他们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他们住的小房子也相当简陋: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床,一个书柜,百余本经书,一个冬天取暖用的炉子。当然,这不是全部,他们还有充实的心灵。

最打动人的,是在参观藏经阁时,遇见一位藏族年轻妇女,背着一个有着高原红脸蛋儿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眼睛和眼神像极了著名的《大眼睛》,这位年轻的母亲提着一个布袋子,挨个给酥油灯添加酥油,那么虔诚和心甘情愿: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看着下面这个画面,你会不会想起那句动人的话语~“佛说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最震撼的,要数转经廊,世界最长~

游“拉卜楞寺”

由2000余个转经筒组成,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转遍每个转经筒(顺时针)需1个多小时,这是藏民的希望之路。不时看到虔诚的阿妈在走:

游“拉卜楞寺”

细看下面这张照片,游客和虔诚的藏民,区分有多么明显!(方向不同)

游“拉卜楞寺”

细看~游客和虔诚的藏民背道而行

因为没有从头跟导游走,错过了一些景点,如博物馆和酥油花馆,同在一个院子里,据说绝对值得一看,里面是一排排精美的酥油花,因为寿命只有一年,可以拍照。下面是同行的朋友拍的: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我们仨就这样兜兜转转,在拉卜楞寺的北面,从西转到东,绕过了如织的游客,“诗意”地游走在骄阳下寂静的巷子里,细细感受着拉卜楞寺的与众不同,竟渐渐地心生欢喜~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东面小巷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与其他烟火气太浓、世俗化太甚的寺庙不同,这里处处感受到的是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又坚定的东西深深地扎根在这些高原民族的精神之中,这种精神上的高贵恐怕没有别的民族可以超越。

所以,虽说到处都是喧嚣的游客,但似乎并不影响真正的修行者,两个世界的人互不干扰,界限分明~真是应了《林徽因传》里那句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另一个让人喜欢之处是,拉卜楞寺这片广阔的地域是开放式的,它更像一个有宗教信仰的村子,你可以随意穿行于街市和庙宇间,不会有人催你,不用急着离开,只要你有时间。

你可以爬上北山,俯瞰众生;也可以南上晒经台,欣赏拉卜楞寺夕阳下的灿烂、晨曦中的辉煌,也可用手中的画笔肩上的相机,将美绘于纸上,留存于镜头中;你可以走遍每一条小巷,或哭或笑或癫狂,放空自己;也可以日夜揺动转经筒,重获心灵的安宁…只要你愿意。

就这样走着看着,欣赏着拉卜楞寺的美~建筑的美,艺术的美,信仰的美…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下面这样的照片网上很多,我选了两张。每每看到驼背的藏族老阿妈那执着的背影,和红袍僧人似绝尘而去的飘逸,莫名的感动忧伤。困惑于语言的苍白无力,只好借助整理别人的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将来有一天,我也许会自己写首蹩脚的诗)~

游“拉卜楞寺”

游“拉卜楞寺”

“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吹来了几百年来的吟唱~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跟在虔诚的老阿妈后面,手指触摸着经筒,由于太过敬畏,竟一时没想好祈福什么,祈福身边亲人和朋友吧:

“从此,我将在佛前夜夜祈祷,不为来世,只为我心中的你一生一世喜乐平安”~

祈愿我的家人、朋友一世平安。

2019.7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