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老理行
通天河,中国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一条神秘之河。
人们之所以熟悉它,这要归功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因为,书中描写的唐僧过渡晒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上。
我原以为,通天河也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条普通小河,自成水系。而实际上,它却是长江流经青海玉树境内的名字,是长江源头干流河段,这是我来到玉树后才知道的。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所以,在到达玉树州的当天上午,我就迫不及待地走近通天河---去拜谒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来到距离玉树市结古镇20公里的通天河畔,一座“三江自然保护区”纪念碑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让人眼前一亮。
这座当时(2000年7月27日)由国家最高领导人题写碑名的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是通天河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纪念碑通体由花岗岩雕成。碑高6.621米,象征着长江正源地各拉丹冬雪峰6621的高度;碑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36.3万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碑体上方两只巨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 。
纪念碑所在的园区,已经成为人们前往三江源探访途中的一处路标。
园内一块石碑上的文字告诉我: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200米,有18处核心区,涵盖三江源湿地、野生动物、森林灌丛三种类型。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国家自然保护区。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通天河---长江上游干流河段。河中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一泻千里,还真有一股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迈气势。
通天河始于当曲与沱沱河在囊极巴陇汇合处,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在奔腾不息800公里后,在玉树与巴塘河交汇,此后,便易名金沙江,继续它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伟大行程。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河水的颜色竟然与黄河并无二致,令人有点费解和不安。
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座通天河大桥。
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渡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皮筏子”,可载七八人及少量的货物。由于渡河工具简陋,河水汹涌,有不少摆渡人和过往行人葬送了性命。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直到1963年,党和政府在渡口架起了玉树州第一座通天河大桥,结束了草原人民夏天靠牛皮筏子摆渡、冬天等结冰过河的历史。当地藏族群众把它当成吉祥的象征,将其称之为“幸福桥”。
现在的“幸福桥”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的功能已被另外两座新建的桥梁所替代。作为古渡口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它如今的作用就是供来往游人参观欣赏。
随着国家对藏区建设的不断投入,第二座通天河大桥于2005年顺利建成通车。由于它在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藏族群众把它当作生命的象征,将其称为“生命桥”。
而在2017年建成通车的第三座通天河大桥,是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冻土区的高速公路大桥,它像一条腾飞的巨龙,飞跃通天河,驮着玉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迈进新时代,藏族群众高兴地称它为“腾飞桥”。
在通天河大桥下的河滩上,我看到了刻有“国魂”二字的石碑,这是为纪念长江漂流探险队罹难的9名勇士,他们是长江造就的民族英雄,向他们致敬!
在通天河大桥下游南岸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叫“晒经石”,石旁古柏上挂满了经幡,传说这里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往返通天河的渡口,有名的唐僧晒经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此处。
据说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在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谁知经卷上的字都印在了石头上,至今字迹犹存,清晰可辨。
晒经台的美丽传说,被吴承恩写进了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的有关章节中,从而让通天河有了一种神话色彩,也为玉树增加了一道著名景观。
通天河从源头流经上千公里后,在距离玉树结古镇20公里处与与巴塘河汇合,改名为金沙江,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勇往直前,向着东海方向滚滚而去。
【游览于2019年7月,待续】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