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玉珠峰。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昆仑山口以东,海拔6178米。今年5月初,山友“沧浪涛”尝试攀登,并一举登顶。本文是他整理出的全程所需各种准备的详细记录,期望给有兴趣攀登此峰的山友有所帮助(文中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心理准备
许多人谈高海拔色变,视4000米或5000米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加上部分影视与文学作品也对其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过奢其谈。
其实,对于高海拔,平常心即可。身体健康,却时刻担心会高反的人,到了高海拔肯定会高反。相反,一个并不那么健康,但能泰然处之的人,却不一定会高反。这就是心理作用。
身体准备
登山不像徒步穿越,它是一个始终向上的过程,峰顶也不是终点,实际只是路程过半。因此,登山中的体力与身体的氧气需求量是一个硬指标。
体力储备——若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或是出门走几步平路都要小喘的人,即使视高海拔若无物,雄心千万丈,玉珠峰也是登不得的。登玉珠峰前,起码须满足两个条件:
-
隔三差五的一日徒步与多日重装徒步锻炼量
-
海拔4500米左右露营经历
锻炼量对于登山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为何还需要露营经验?这是因为在高海拔地区,白天并不是最危险的,夜晚才是。随着气压的降低,会产生半夜睡不着、头痛欲裂、心跳加速,甚至坐着比躺着更顺气等诸种状态。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在心理与身体上更加安定与从容。
氧气需求——玉珠峰地区的降雨量极少,一望无际的戈壁,几乎寸草不生,因此其空气中的含氧量要比其他同等海拔地区低。
从大本营开始一直到行程结束,头痛会如影随形(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朋友可能无此反应),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状。这些就是俗称的高反,即身体在缺氧环境下产生的应激反应。
从大本营攀登至C1的途中。
我在玉珠峰大本营(海拔5050米)亲历了坐着感觉比走着更缺氧,更头痛,更难受的情况,克服经验如下:
-
多饮水。水是参加身体内所有反应的溶剂。
-
少吃多餐,饮食以清淡为主。不一定非得等着正常的一日三餐或者饿了才吃。遇到吃完饭呕吐的情况,漱口后可接着吃,但应少吃。
-
吃完饭后,缓慢悠闲散步,促进身体血液顺畅循环。
能不能吃头痛药?
建议最好不吃。若在大本营时吃药,还能有明显的缓解,但到了C1作用就不明显了。而且,头痛药可能会掩盖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脑水肿。
C1营地。
能不能抽烟?
如果觉得抽了烟比不抽烟更舒服的话,那就抽吧,不过还是尽量少抽。
除了头痛药之外的其他药物,例如红景天等,有无作用?
这个或许有,但最主要还是看自身身体的适应。
攀登技术
玉珠峰,属非技术型山峰。但从C1(5600米)至顶峰的路段视时节不同,会有亮冰区与浮雪区。此次5月登峰,从C1到顶峰就遍是亮冰,全程需要向导提前挂路绳或结组通过。
具体来说,路绳需要掌握过节点与使用上升器的技术方法(可参考《登山用上升器和下降器介绍》);结组,则需要有滑坠制动的技术方法(可参考《了解滑坠》)。
牵引路绳上升中。
以上方法,若不会也不必惊慌,参加商业登山活动时都会有现场教学与练习,掌握起来不难,只需要在到达后认真学习即可。
携带装备
常规装备——需要兼顾四个方面:防风、保暖、轻量、抗造。
登非技术型山峰,可按三层穿衣法进行着装,即由内到外为:排汗速干层、保暖层、防风防水层。不过,因高海拔气温与风力合力形成的风寒效应,还需在防风层外,再加一层防风保暖的羽绒服。
下面以头、眼、身、腿、脚五个部分做穿戴介绍——
头部:人体有20%多的热量通过头部散失,因此此处穿戴最为关键,绝不能着风受凉。此处可按三层法穿戴,具体如下:
-
里层:始祖鸟phase内胆,帮助排汗,而且速干;
-
中层:始祖鸟羊毛帽,保暖,轻便;
-
外层:用冲锋衣的帽子,作遮挡。
眼睛: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再加上冰面或者雪面的反射,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因我的近视度数较高,必须佩戴眼镜,所以此次带了两幅墨镜:一副为迪卡隆墨镜套镜,一副为smith optics雪镜。不曾料想,雪镜起了大片水雾,只得用迪卡隆墨镜硬撑到底。
身体:核心区域与手的保暖,在玉珠峰上尤为突出。玉珠峰一到下午便会有猛烈的大风,刮到傍晚方息,C1甚至遇到过刮到临晨3点。此次,我在大本营出门上厕所,忘穿最外层羽绒服,被大风所吹,险些失温。归来喝了热茶,并在睡袋中捂了半小时,方才好转。
C1出发登顶。
依旧按照三层穿衣法,具体穿戴装备如下:
-
里层:奥递乐保暖排汗内衣(Odlo Evolution Warm)。此衣为海淘,有帽子和面罩。帽子可为头部多加一层防护,套在内胆帽外、羊毛帽内,也可以不用内胆帽,直接将此作内胆。
-
中层:可使用防水棉服(如始祖鸟阿童木LT),或薄羽绒服(品牌很多,不细述,我有一件天石的羽绒服,不过最习惯还是带始祖鸟棉服)。如果出汗量较大,建议选用棉服。
-
外层:冲锋衣,可以不穿,也可以穿。登玉珠峰,很少有以冲锋衣作为最外防风层,因为不保暖。如果确实要用它作为最外防风层,那么内层和中层一定要加厚。
-
最外层:防风保暖羽绒服,登雪山必备!影视作品中,特别是关于珠峰的电影,看惯了联体羽绒,便产生了定式思维,以为联体羽绒必须要上7000多8000才可穿着,其实不然。此次攀登玉珠峰,便看到不少向导协作也身着联体羽绒,虽觉诧异,不过一旦上了6000米再加以高空风,穿再厚也不会觉得热。
外层羽绒,我用沃兰达彩虹桥(Valandre Bifrost),为法国的小众品牌,只生产羽绒制品,效果完美。此衣重766g,充绒量252g,蓬松度850(美标),轻量,防风保暖性极佳,而且能够做挥冰镐等技术动作(玉珠峰不用挥镐)。另外,Marmot Glacier也不错(或其他同等充绒量的羽绒服),不过仅限于少有技术动作的攀登。
-
手套:记得当年登四姑娘山三峰,下来后右手小指麻了半个月,从此痛下决心,一定要有一副好手套。当时稀里糊涂的买了一个英国的牌子Seal Skinz,一直没有机会用。这次去玉珠峰,这双手套表现尚可。手套穿戴,最好也是一层薄抓绒(或羊毛),然后再外层,外层最好是羽绒,并且要有腕带,防止脱手遗失。
腿:由于腿部肉厚皮实、而且走动就会产生热量,因此无须着装过厚,以免影响行动。
内层排汗穿戴奥递乐(Oldo)(始祖鸟,巴塔的那些都行),但因此次到了格尔木才发现,临行装包时拿出来了的始祖鸟阿童木LT棉裤没带,不得不临时买了一条华巍的羽绒裤。这条羽绒裤,价格美则美矣,可惜容易钻绒。如此,寿命不永,不过保障了顺利登顶,也算物有所值。外层为始祖鸟Beta AR冲锋裤。
脚:脚部为整个登山行走的关键。从整个行程来看,只有从C1到顶峰那一段需要穿着高山靴以及冰爪,C1之前都只需要穿徒步鞋。
从大本营到C1,有较长河滩碎石路面,这段路面一般需行进1小时。如果充分相信自己的行走能力,不会扭伤脚踝,矮帮徒步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从大本营到C1需要过一冰湖,注意不要湿脚),因为其比高帮徒步鞋轻了不少。严冬冬翻译的《背包客手册》上说“脚上轻1斤,相当于背上轻5斤”,在高海拔地区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常规来说,登玉珠峰穿单层或者1.5层高山靴足够。不过,此次登山也见有穿La sportiva 8000m级的。因自己脚掌较宽,在试过和对比过多双双层高山靴后,无奈放弃,更选1.5层。
最终,Millet davia陪我登上了玉珠峰。此鞋脚掌脚趾区域宽大,稍大半码即可。我选了42码,鞋重800g(比Scarpa Guide和La Sportiva Batura 2.0 GTX都要轻一些),内层填充P棉,最低舒适温标-20摄氏度,舒适保暖(很多高山鞋,没有温标的标注,加之轻量化考虑,牺牲了鞋子的保温性能。我有一双Scarpa mont blanc pro在-10摄氏度之上时,尚觉可穿。但到-15°左右便寒冷难耐,从脚底开始,整个脚部迅速被冻僵)。
不过,Millet davia鞋子有个很大的缺点,即系带系统做得很糟糕,没有快扣,系鞋带需要从孔中穿过,每次脱鞋,都至少需要松两扣。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穿脱鞋、上鞋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仅此一点,后来者需要慎重。
睡眠系统——玉珠峰的大本营与C1都需要使用睡袋,5~10月该地夜间平均温度约为-2°~-10°,此时睡袋无需过厚(特别怕冷的可自行添加),舒适温标在-7°~-10°即可。如果觉得冷,可将所有衣物,都垫在后背下,与背接触的那层用羽绒或者抓绒。
防潮垫,千万不能带充气式或者自充气式,因为一旦被扎破,就大事去矣。另外,防潮垫如果绑在包外,取防潮垫时,务必在帐篷内。此次同行的一位山友,由于一时不慎,其防潮垫就被大风吹走遗失。
技术装备——安全带、牛尾、主锁*3、上升器、大冰镐、冰爪(绑或卡,视鞋子而定)、头盔(结组必须佩带头盔)等。所有技术装备都可以租赁,包括登山鞋,价格因各俱乐部而异,平均价格在750左右。另外,租到的冰爪都是绑爪。
其他装备——The North Face Base Camp驮包95L,重装徒步包75L(出发时,我将此包清空,装在驮包内。用于从大本营背负睡袋等到C1),冲顶包22L。保温壶1L(最好有背带的那种,便于抓握,不至于脱手遗失)。
尽管玉珠峰是初级雪山,但也曾发生过三起山难。单南坡,就存在滑坠、失温、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各种潜在危险。因此,务必听从向导与协作的安排。山始终在那里,没必要以死相拼。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