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报讯(文/图 记者 银璐)如果你去了青海,在从省会西宁前往众所周知的格尔木时,可以在一个叫做都兰的地方停一停,这是一颗藏在柴达木盆地深处的明珠,位于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它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却因为历史的变迁而被淡化;它是个有奇迹的地方,却因为路途的遥远而被略去。走过了青海湖,见过了被称作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继续向西,便是都兰,这个名字是蒙古语,意为温暖,在8月16日-19日的西部7省市媒体都兰采风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个东距西宁427公里,西距格尔木340公里的高原小城温暖的气息。
都兰·观
做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都兰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植被覆盖率达到62%。在我们一路向西的行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随着与都兰的接近,地貌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绿色,越来越多。都兰县城设在察汗乌苏镇,很清静,在这个平均海拔3100米的地方,部分外来的游客还是会感觉到有些累,所以红景天成了缓解的良品,尤其是到了海寺花海和卓兰草原景区后,感觉会更明显。
海寺花海在县城外向东15公里的地方,海拔3500米左右,野花种类繁多,色泽鲜艳,我们无从理解在这高寒干燥之地,这些花凭什么能够这么顽强的绽放,它们红似火,白如雪,黄似锦,紫如霞,映衬在如茵的草原上,让痴迷于自拍的姑娘们惊喜尖叫。在花间流连,在金幡前游走,姿势是摆不够的,表情包是用不够的,这一刻,景色再美,都是为了证明人更美。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参加过篝火晚会,围着温暖的烈焰唱歌跳舞了,于是在夜晚的卓兰草原景区我们尽情跳了一次。坐在绿绿的草坡上,送走了最后一抹夕阳后,我们走进了精致的草原小木屋里,享受都兰的美食。在草原上,大盘的清炖羊肉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不同的蘸料下,味道也有了多样的变化,椒盐的、香辣的,但无一例外地都要就着蒜片吃,据说也是为了除味,这和我们新疆的吃法不同,我们吃羊肉少不了的是洋葱。如果说同为西北人,炖羊肉并不稀奇的话,那么血肠、肉杂肠的确是让我惊艳了,原生态的风格是值得挑战和体验一把的。
在牧区,各色的奶制品也是游人的兴奋点,来自西安的同行姑娘瞄准的便是桌上那一桶酸奶,原汁原味无添加,解开桶盖时,一股醇香的发酵味飘了出来,一勺挖下去,浓浓的乳清便浮了上来,再加上砂糖,妙不可言。
藏族姑娘悦耳的祝酒歌及淳淳的美酒,让人有些微醺,窗外的篝火已经点燃,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向篝火堆。几个藏族姑娘、小伙子已经领头起舞,当更多的人加入时,圈子越围越大,人群也越来越兴奋,会跳,不会跳,会唱,不会唱,都已经不重要了。
都兰·史
从高原风貌上看,或许你觉得都兰并没有太多的独有,太多的不一般。可当你站在热水大墓前,看着这些孤寂的墓冢时,却真正能感受到它们在向你讲述都兰悠远且幽怨的历史。热水古墓群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它属于唐早期的墓葬群,距今约1500年,共有200多座,最大的一座就是我们眼前的热水大墓。事实上,是它们的存在,才让世人逐渐了解曾经辉煌无比的吐谷浑王朝。
吐谷浑王国(公元329年-公元663年)是鲜卑人的支族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国家,都兰曾经是吐谷浑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吐谷浑在隋末唐初分裂为东西二国,东吐谷浑国在初唐时期曾和唐朝保持着平和的关系,那时的几任东吐谷浑国王曾陆续娶了唐朝的弘化公主、金城公主、金明公主为妻,有了大唐的庇护,东吐谷浑维系了一段时间的安稳。但位于吐谷浑南面的吐蕃,在日益强大后,最终将吐谷浑灭国。
在吐谷浑王国曾经存在过的地方,已经找不到明确的建筑、生活风貌,但通过热水大墓却能让我们对往昔略作遐想。热水大墓建在一个好地方,背靠热水山,眼望察汗乌苏河,热水山的两座大山丘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保护着大墓。
此行说起这里时,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座大墓与《鬼吹灯系列九层妖塔》的关系,电影在导演陆川的设计下惊人魂魄,9层大墓便是妖塔的原型,而你站在大墓旁,却只能听到呼啸的风声,而无法知道这墓下发生过哪些纠葛。从大墓的现状看,曾经的破坏比较严重。据都兰县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称,1982年,青海省启动了大墓的挖掘和修缮工作,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包括文字图案木片、器皿、丝绸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世界仅存的一件8世纪的波斯文织锦。
随行的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青海中心主任任晓刚说:“如果要在青海至格尔木漫长单薄的路途中打造起一个新的旅游驿站,那么都兰的热水大墓必然是重点,而这要依托于对深厚神秘的吐谷浑文化进行更好的发掘,对成果进行宣传和展示,宁夏对的西夏王陵的打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都兰·思
你是否在旅途中遇到过一个让你心疼的地方?这我们遇到了,在位于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有一个可以被称为奇迹的地方--贝壳梁。这道梁沉寂在荒漠深处,长约2公里,宽约70米,在盐碱土里,有厚达20多米深的古生物贝壳层,眼前可见的它们,紧密地挨在一起,互相拥抱,互相依靠,你依稀可以感觉到,在这里的生存水源消失殆尽前,它们做了怎样痛苦的挣扎。
据青海省的地质专家解释,柴达木盆地在15万年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在强烈的地质变化中,湖面急剧缩减,水中的贝类也大批急速地向低洼处云集,越聚越多,直到湖水消失,贝类们全部灭绝,形成了这道贝壳梁。
登上贝壳梁时,便是踩着一路细碎的贝壳残痕而来,目前因为还未将景区做完全的封闭维护,所以只要有人造访,那么已经裸露出的贝壳就会被踩碎。据都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海云说:“随着自驾游客人的增多,光顾贝壳梁的人也多了,为了杜绝对贝壳的损毁,我们下一步要加快景区的建设,建游人通道,避免大量游客直接接触到贝壳层,还要保护附近仅有的湿地、自然植被,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贝壳梁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
在荒漠里有这一方湿地是多么可贵,在贝壳梁的身边,正是有这浅浅的水流,才让贝壳在十几万年的风蚀土掩中,仍保留着完好的姿容。我们庆幸自己来过了贝壳梁,庆幸自己见到了奇迹,但在人类的造访不会损坏它之前,我们又不愿再来,因为每个脚步,都会是毁灭。
采风活动的4天里,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路途中,可见青海之大,而我们走过的都兰每一个地方,22万亩的人工枸杞林、393.52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高原的人与自然的博弈是如何具有艰难性和挑战性,所谓锦绣都兰,锦在于信念,绣在于努力。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