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作者:封面新闻 时间:2020-01-08 14:42:51 浏览量: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文/图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江河,源头都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青海省腹地。

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找出三条同样的大河,它们是如此相近,血脉相连。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源不断来自这一地区。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

2016年8月1日,中国首个国家公园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正式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鄂陵湖扎陵湖的清澈黄河

提起黄河,每个人总会想到它气势恢宏下的混浊不清,颜色酱黄。

但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区,我看到的黄河却意想不到的清冽透明,闪烁着绿宝石般的荧光。

那天早上,我们从海拔4200米的玛多县城驱车向西,行约40公里,就看到一弯浩茫的淡水湖缓缓流淌。这便是黄河源区之一的鄂陵湖。

八月秋高,高原刺骨的冷风吹得人直摇晃。我裹紧冲锋衣,放眼看去,鄂陵湖水面极宽,看不到头,清亮透明。

当地生态管护员索索说,鄂陵湖长32公里,湖面面积6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阳光灿烂的日子,蓝天白云和青翠山岭投映到鄂陵湖中,显得通透碧绿。如果站在高处鸟瞰,你会发现,鄂陵湖的色彩还有些差异,西边是青绿色,东边是乳白色。”这位黝黑、精壮的汉子乐呵呵地说。

鄂陵湖在它的东段一出口无声流出,从此有了个响亮的名字:黄河。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稍作逗留,沿鄂陵湖向西走了七八公里,翻过绿草连天的巴颜朗马山,我们惊喜地看到更大的淡水湖——扎陵湖。

藏语中,扎陵湖意为白色的湖,它与鄂陵湖被称为“姊妹湖”,一同构成黄河之源。

扎陵湖畔,位于4610米的山顶,竖立一座3米多高的牛头形纪念碑,静静守护着我们母亲河的源头。

藏语中,“玛”是黄河的意思,“多”是源头的意思,玛多便是黄河之源。黄河正源,从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北麓涓涓滴滴,由西向东流入鄂陵湖和扎陵湖,再“一江清水向东流”。

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随处可见冰川雪山、湿地沼泽、草原草甸,具有极高的水源涵养功能。仅扎陵湖、鄂陵湖的蓄水量就达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28%。

嗖嗖冷风吹开我阵阵联想。以往,人们心目中的黄河,穿高山、绕平原、飞峡谷、跃丘陵,拥抱众多支流,没想到,它竟是由脚下这两个淡水湖发力构成的。

眼前这位生态管护员索索,是玛多县1684名管护员中的一人。索索家原有近万亩草场,放牧四十多头牛羊。如今,他和大多数牧民一道已搬到城里去居住了,把高山草场留给了黄河和野生动物。去年开始,国家新一轮草原奖补资金、禁牧区标准由每亩3元提高到4.1元,草畜平衡奖励由每亩1.5元提高到2.5元,这样,索索家每年可领到4万多的补偿。他现在搞生态管护,月薪1800元,上班22天,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索索和当地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中很有当家做主的感觉。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香火不断的文成公主庙

三江源的草原,大到无边。一声接一声的咩叫,就像曲调连绵,道出内心缱绻。羊肠小路瘦瘦地逶迤,夹道摇摆的苜蓿草,是春天的一层护肤霜。那个牧羊的小姑娘,羊角辫上停靠的蝴蝶,振翅欲飞。四野草潮,蓦然合围,骑手纵马驰骋,那匹刚刚出生的小马驹,抖动尾风,打着粉红色的响鼻。

风从十里之外吹来,淹没了眼睛,我寻着文成公主的故事来到了美丽的玉树。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之源”核心区域,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

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它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萨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

那天,我们的车子经过这里时,远远望去,一座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

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供奉着大日如来佛像,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庙子前,很多游客手持香火,虔诚地朝文成公主塑像俯身叩拜,感念这位伟大的藏汉和平使者。

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三江源:“中华水塔”的生命浪潮(上)

文成公主庙,凝聚着一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当时,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去往拉萨,整个行程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日月山的地理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因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天然分界线,同时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线。

当时,远在雪域高原拉萨的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驾到”,十分高兴,他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几天后,他们南下行至玉树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

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

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循着文成公主的进藏路线远嫁藏王,路过玉树县贝纳沟时,她心中感念,命人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文成公主庙”。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