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中国政府网发布重要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全国共130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表扬, 其中,青海有3项上榜,涵盖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这一区域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关系战略全局,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
提出
1年
夯实基础工作
2年
完成试点任务
5年
设立国家公园
工作目标
确定了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朝着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青海省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典型经验
1
扎扎实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为试点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特别是在青海视察时做出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重要论断,嘱咐我们“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青海在全国甚至全球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是我们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
2
对标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
率先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机制
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总体部署,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务求做到绝不欠新账、尽快还清旧账,致力于持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依托青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良好工作基础,坚持“大部门、宽职能、综合性”的原则,整合行政资源,减少管理层次,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率先探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新体制、新机制。
3
把握历史机遇和责任
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体制试点
我们深刻认识到,试点工作既是生态报国的历史责任,也是绿色发展的现实机遇。
三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列为“天字号”改革工程来抓,以试点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基本改变了“九龙治水”局面,努力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初步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试点方案》重大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明确省委和省政府各一名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落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调动省州县各级积极性,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领导体制。
强化统筹谋划,对机构组建、项目经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总体规划、条例和管理办法制定、年度工作任务等做出细致安排。
分年度下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和工作要点,建立台账、跟进评估、督查督导,对各牵头部门的任务推进情况实行一月一汇总、一季一对账,年中盘点梳理、年底对账销号。
做到了举全省之力,迅速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
4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不断破解各种难题
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明晰实现路径,紧紧咬住《试点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制度供给、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着力重点突破。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九龙治水”、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处理好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关系。
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促进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特别是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使牧民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其参与保护生态和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5
坚持运用法治保障
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体制试点
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制度设计突出立法先行,在政府管理、生态管护、纠纷解决等各方面把法治放在突出位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1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按《试点方案》要求,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中进一步科学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差别化保护。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统筹实施三江源二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项目,开展综合治理。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30个保护项目,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2
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
根据三江源地区实际,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
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园区“一户一岗”,共安排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三年来省财政共投入4.8亿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他们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探索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
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
困扰多年的人畜饮水、群众用能等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3
着力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构建大部门综合管理体制,着力破解“九龙治水”局面。建立由省级国家公园管理局、3个园区管委会(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派出管理处(治多、曲麻莱和可可西里)、12个乡镇保护管理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为组成的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系,实施了4县(玛多、治多、杂多、曲麻莱)大部门制改革,整合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在3个园区设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资源环境执法局。整合林业站、草原工作站、水土保持站、湿地保护站等,设立生态保护管理站,乡镇政府增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相关管理职责。同时,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和管理分局,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
二是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着力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完整。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水利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和自然遗产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强园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整体性、联通性、协调性,对各类保护地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开展三江源草地、林地、湿地、地表水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建立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及资源资产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形成的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着力构建国家公园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在制度层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生态保护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制定功能分区管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国际合作交流等12个管理办法,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在法治层面,坚持依法建园、依法管园,在全国率先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成立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先后开展了代号为“三江源碧水行动”、“绿剑3号”、“绿剑4号”等专项行动和常规巡护执法行动,保障国家公园建设行稳致远。
4
努力探索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根据《试点方案》,结合青海省和三江源实际,积极争取、多方努力,下大力气探索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三年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39亿元,地方财政投资12.13亿元。充分考虑国家公园实行更严格的生态保护需求,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在巩固禁牧减畜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符合国家公园体制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措施,健全草原核查监管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牧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研究探索矿业权退出、资源储备、跨流域补偿等新型补偿机制,鼓励创新绿色金融支持,已取得初步成效。
5
积极主动有序扩大社会参与
始终坚持科技办园、开门办园,着力调动全社会各类资源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和技术水平,与中国科学院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院士工作站,实施生态大数据中心和卫星通信系统建设项目,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运用,开展全域生态监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在青海大学开设国家公园课程。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与全国多家媒体联合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大型采访活动,推出系列报道。建立多方交流合作机制,组织人员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公园进行学习考察,与厄瓜多尔、智利国家公园正式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6
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试点伊始,详细制定了规划编制计划。
2017年编制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总体规划》,部署编制了生态保护、管理、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5个专项规划,目前已公开征求了社会意见,准备报国家审批。
着力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逐步引入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空间技术,构建区域生态遥感卫星监测系统,大幅提升监测水平。
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全方位、广角度的宣传,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保护好三江源、建设好国家公园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